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平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干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银杏内酯
  • 2篇银杏内酯B
  • 2篇神经样细胞
  • 2篇内酯
  • 2篇细胞分化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黑质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分化
  • 1篇多巴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作者

  • 8篇苏平
  • 6篇裴雪涛
  • 4篇陆兵勋
  • 3篇李艳华
  • 3篇管利东
  • 3篇雒晓东
  • 3篇王韫芳
  • 2篇卢昌均
  • 2篇黄培新
  • 2篇黄建华
  • 2篇黄燕
  • 2篇郑敏
  • 1篇王之剑
  • 1篇连新福
  • 1篇赵连旭
  • 1篇王立新
  • 1篇张华
  • 1篇卢明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四川中医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BrdU变化及通心络对其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以及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含量变化和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应用放免方法观察缺血后3天、5天、14天以及30天Hcy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后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DG)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造模后通心络组BrdU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明显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MCAO血浆Hcy浓度显著升高(P<0.05),通心络能降低Hcy浓度。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SVZ、DG区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Hcy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苏平陆兵勋王立新卢昌均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干细胞通心络
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制作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①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传统组20只,改良组30只,对照组10只。②传统组向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各注射6-羟基多巴胺8μg制作传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改良组向中脑腹侧被盖区单点6-羟基多巴胺12μg制作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向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两点各注射含2g/L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4μL。③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结果:对照组和传统组术后分别有1只和4只动物在1周内死亡,改良组无动物死亡。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①改良组30只大鼠有22只旋转稳定,平均转数>7r/min,成功率超过70%,与传统组相当。改良组大鼠死亡率低于传统组(20%)和对照组(10%)。②术后传统组和改良组均有部分动物出现震颤、活动迟缓、易激惹、竖毛、尾僵等异常行为。③成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黑质注射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达90%以上,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P<0.001)。结论:改良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方法简便实用,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高,可以较快建立稳定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苏平李艳华郑敏管利东王韫芳陆兵勋裴雪涛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
干细胞与帕金森病治疗
2007年
苏平裴雪涛
关键词:细胞替代治疗帕金森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姿势平衡障碍药物副作用肌肉强直
帕金森病治疗现状及中成药研制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2
2008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老年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资料显示,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200万。目前的国内外治疗现状给中成药的研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卢明雒晓东张华苏平连新福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成药中药研究与开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的建立
2006年
目的:建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人类骨髓细胞来源于解放军三○七医院骨髓移植治疗的6名健康成年骨髓供者,男3名,女3名,年龄25~45岁。常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CD44、CD45,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特性,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表达,细胞培养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以及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DNA。结果:①人工分离培养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呈长梭型或长多边形,从P0至P20基本保持一致,P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表面标志CD44,不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②反转录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效率约为10%,修饰后形成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始终保持一致,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几乎完全一样,生长速率与未经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本相同,培养10代后细胞停止分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率超过98%,培养72h后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较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约20000倍。③PCR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条带。结论: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基因修饰得到了稳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限细胞系,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以多潜能成体干细胞为载体的种子细胞
苏平卢昌均赵连旭李艳华管利东王韫芳陆兵勋裴雪涛王之剑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细胞干细胞
银杏内酯B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功能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理功能。方法取扩增5~10代的大鼠骨髓MSCs,40mg/L银杏内酯B诱导1周后,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检测细胞内外的离子通道电流,步阶刺激从-70mV到+60mV,步阶10mV。结果6例银杏内酯B诱导后的神经元样MSCs的全细胞电流,除可见钾电流IK外,还可见外向整流IA,类似于神经元对照。结论银杏内酯B诱导的MSCs,不仅具有神经细胞的外形和免疫学特征,而且具有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功能。
苏平黄建华雒晓东黄培新黄燕裴雪涛
关键词:银杏内酯B间充质干细胞膜片钳
银杏内酯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成年Wistar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并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传代培养。在第5代培养的MSCs中分别加入20,40,80 mg/L银杏内酯B到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中进行分化诱导,并设空白对照组。诱导7d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组分化为NSE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都比对照组高,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不同浓度银杏内酯B组分化为GFAP阳性星形胶质样细胞的比率不仅比对照组高,并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相反,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对Oligo4阳性少突胶质样细胞的分化影响不大。结论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可促进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苏平黄建华雒晓东黄培新黄燕裴雪涛
关键词:银杏内酯B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一种改良帕金森大鼠模型的制作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改进的帕金森(PD)大鼠模型制作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取Wistar大鼠60只,分别制作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内侧前脑束(MFB)两点6-OHDA毁损传统PD大鼠模型及中脑内侧前脑束(MFB)单点6-OHDA毁损改良PD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行为及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化。结果改良组大鼠死亡率低于传统组和对照组,行为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与传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注射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P<0.01)。结论本实验方法可快速简便地建立稳定的PD大鼠模型。
苏平李艳华郑敏管利东王韫芳陆兵勋裴雪涛
关键词: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黑质致密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