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田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文学
  • 2篇叙事
  • 2篇人文
  • 1篇当下
  • 1篇电子媒体
  • 1篇都市
  • 1篇新中国
  • 1篇性别身份
  • 1篇修辞
  • 1篇叙事话语
  • 1篇叙事话语分析
  • 1篇叙事原则
  • 1篇学科
  • 1篇学史
  • 1篇语言
  • 1篇纸质媒体
  • 1篇人文精神
  • 1篇人文学
  • 1篇人文学科
  • 1篇人性

机构

  • 13篇上海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作者

  • 13篇苗田
  • 1篇曾军
  • 1篇查屏球
  • 1篇史伟
  • 1篇马燕

传媒

  • 2篇学术界
  • 2篇社会科学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生长的我性与他性——上海城市形象的话语与修辞
2011年
通过对上海1949年以后城市历史进程的反思,从空间形象的话语与修辞的角度指出其表白冲动下意识形态修辞的建构模式,并在现代城市空间思想的基础上,思考上海未来的可然向度。文章首先分析了1949年后中国上海所面临的特殊语境,以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为例说明新城市话语对旧城市空间的属性认知与均质化否定,以曹杨新村为例昭示新空间实体建构的意识形态指向,以现代上海找寻现代化身份时对殖民遗迹的重新解释和城市规划的西方化取向,指出城市空间建构中的修辞化冲动,其现代性进程中并未将物质、社会和政治意义很好地统一起来。城市如何摆脱表白驱力,回归日常,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苗田
宋元之际的“诗史”观念与“崇雅”风尚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宋元之际"诗史"与"崇雅"是两个重要的、也是其时普遍流行的对诗学观念进行的考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史"观是遗民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遗民思想的体现;同时随着元政权的逐步建立和稳定,"崇雅"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士人接受,而到延祐开科取士,"崇雅"就成为一时风气了。本文希望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诗学观念所呈现出的特定理论内涵,更重要的是,揭示理论内涵背后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史伟苗田
关键词:宋元之际诗史
女扮男妆故事的叙事话语分析
2012年
女扮男妆故事由于性别身份的"隐—显"而导致叙事出现结构多重化的可能,表现为对原故事的元素置换、情节蔓生化、风格喜剧化等趋向。这种违反普通目的论控制叙事原则的特殊形态在当下的视像时代受到进一步的强化。同时,由于女扮男妆故事中先天的性别关注,因而不可避免要受到女权主义批评的修辞化解读,但对这个问题应在充分认识其复杂性的基础上予以多层面的分析。
苗田
关键词:叙事原则故事女权主义批评性别身份喜剧化
从身份到身体:跨媒介视域中女扮男装叙事的身体政治被引量:1
2013年
叙事不论虚构还是非虚构,其内容首先是存在化的。关于这种存在性,美国文论家华莱士在讨论文学现实主义时给出了一些颇有意味的说法,即文学中的现实在接受层面上与真正的现实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实在发生的事件如果被原态地搬进小说,却可能会被认为是虚假的而拒绝接受:“一个忠实于事实的叙事会被认为在伦理上是‘虚假’的……
苗田
关键词:叙事女扮男装跨媒介身体视域
文学终结论争的存在论反思
2011年
文学会不会终结,这个由米勒于本世纪初在中国理论界所激起的讨论,迄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文学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存在的过程,以此作为思考的基点,依据分析哲学的思考,从存在论视点通过文学根源的存在论揭示来回应米勒的担忧,或可在传统文学观之外寻求一条新的致思途径。
苗田
关键词:文学消亡感受性语言
中西文论对话的主体性建基被引量:1
2017年
文论危机或者失语是在1980年代末期就已经提出、并迅速获得基本共识,此后一直是被反复讨论的热点话题,为了摆脱由于对西方话语的习惯性依赖所造成的能指浮泛与所指错位,恢复文论研究的阐释能效,学界提出了返回现实、转换古代思想资源等途径,但却始终未能取得有效的成果。所以如此,乃在于主体性不足或者空缺。在生命感知、文化浸润与现实关注的场域中重建话语的主体性,才可能获得面对西方、古代以及现实的第一人称视角,致力于理论的吸收与创造。
苗田
关键词:主体性
探索接地和及物的文学理论——2012年文艺学研究热点扫描被引量:5
2013年
2012年的文艺学研究看上去似乎波澜不惊,并没有如前些年一样高度集中地、持续性的研究热点。但在围绕文艺学向前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上,文艺学研究者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2012年文艺学研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文艺学研究的几大关键领域,如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以及对新的文学现实(视觉图像和新媒体文学)的关注中,研究者表达了对"接地性"、"及物的"以及与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本土的"、"中国的"、"现实的"的关注,并且各个方面均有可圈可点的研究推进。
曾军苗田
关键词:文学理论
论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共存互补
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地位之争热烈而持久,但论者持据多停留于现象罗列,要解决二者关系问题,必须从人类存在的本源处思考。时间和空间是人类存在和获得知识的先天维度,人类从时间中获得生命意识,在空间中获得生命意义。电子媒体的空间...
苗田
从认识世界到发现世界:近年科普出版观礼与反思
2021年
本文梳理了科普出版领域早期选题范式的确立和新时代所发生的一些值得肯定的转换取向,包括由传统贴近日常生活向高端科学知识介绍的转换,通过实验操作选题由单纯介绍知识转向引导分析和实验的转换,通过推广数学思维由普及知识的"知道"向如何思考的"怎样"转换等方面,总之就是由知识普及范式向科学素质培养范式转换。最后指出科技的飞速发展日益凸显了科技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期引起科普出版工作者的重视。
苗田
关键词:科普
民间文化的非民间运动,或相反——新中国连环画的审美悖论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连环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跌人低谷,此后的生产一直萎靡不振。然而不知是河东河西效应还是顾念旧物的根性,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连环画似乎慢慢又回复了体温,从僵卧状态逐渐又伸展起来,并且逾行逾健,大有还童之势——当然不再是以本来的面目,而只是再版、重印与收藏的繁荣。
苗田
关键词:连环画民间文化新中国审美悖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