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妤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检测TP-Ab灰区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确定化学发光微粒子法(CMIA)测定反应性梅毒血清的灰区范围。方法以梅毒螺旋体蛋白免疫印迹试验(TPWB)作为参考方法,对649份CMIA测定值S/CO在1~60的标本,应用ROC曲线确定S/CO的最佳临界点。结果CMIA测定梅毒抗体的灰区范围为1.000~6.815,S/CO为6.815时,敏感度为0.800,特异度为0.865。结论CMIA测定梅毒抗体值为1.000~6.815时,与确证试验TPWB结果不一致时,建议加做TPWB进行复查,以减少假阳性。
- 黄文彩魏斯琪付文金谢岭平范妤方秀珠
- 关键词:ROC曲线
- 按年龄调整D-二聚体临界点结合Wells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能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评价D-Dimer Plus、Innovance D-Dimer及按年龄调整临界值方法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似诊断DVT的患者(538例)以Wells评分表进行评分并行D-Dimer Plus、Innovance D-Dimer方法检测,以影像学检查作为临床确诊手段。结果 Wells评分对DVT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较低。Innovance D-Dimer方法对DVT的诊断效能较D-Dimer Plus方法高,有较佳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达98%以上。若以年龄调整诊断点,则Innovance D-Dimer方法在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有进一步提升,有较佳的诊断效能。结合D-二聚体检测方法与Wells评分对DVT进行诊断,D-Dimer Plus方法在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有提升; Innovance D-Dime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变化不大,阳性预测值有较大提高,但总体诊断效能以Innovance DDimer按年龄调整临界值的方法最优。结论以Innovance D-Dimer结合年龄调整临界点方法对DVT有较佳的诊断效能。
- 黄文彩李俊勋谢岭平方秀珠付文金范妤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WELLS评分
- 462株支原体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药敏情况,以提高治疗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用珠海益明生物工程制品厂生产的集培养鉴定药敏一体的试剂盒对603例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结果测出支原体阳性株462例,单纯解脲支原体阳性301例,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61例。单纯解脲支原体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混合感染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司帕沙星、美满霉素等。结论药敏试验显示大部分菌株都产生耐药性,混合性感染的耐药性更严重,提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素,防止耐药株的增加,以提高疗效。
- 黄长武张明罗如娟范妤
- 关键词:药物耐受性
- 假性血小板危急值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
- 2020年
- 目的:探讨造成假性血小板危急值的原因以及针对不同原因采用的纠正措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东莞市厚街医院门诊、住院患者中,首次仪器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达到本实验室设定的危急值标准,重症监护室(ICU):<30×10^9·L^-1或>1000×10^9·L^-1,其他科室:<50×10^9·L^-1或>1000×10^9·L^-1的标本548例,进行血涂片及手工血小板计数复检。结果:548例标本中为假性血小板危急值的有49例,总发生率为8.9%,其中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19例,发生率3.5%;采血不合格引起血小板减少13例,发生率2.4%;大血小板干扰仪器计数引起血小板减少9例,发生率1.6%;冷凝集素引起血小板减少3例,发生率0.5%;裂红细胞引起血小板增多2例,发生率0.3%;未明原因3例,发生率0.5%。结论:对于首次血小板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危急值标准的标本,应进行重新上机检测、推片染色镜检、手工血小板计数等复核流程,同时仔细了解患者病史,发现假性血小板危急值者应采取改用其他类型抗凝管或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纠正处理,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增强临床与检验者之间的信任,减少医患纠纷。
- 刘亮莫绮雯范妤
-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