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林林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地下水
  • 4篇光纤
  • 3篇感器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地下水动态
  • 2篇监测系统
  • 2篇光纤传感
  • 2篇光纤传感器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下水异常
  • 1篇地形变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信息

机构

  • 6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7篇葛林林
  • 2篇詹碧燕
  • 1篇乔学军
  • 1篇袁相儒
  • 1篇杜瑞林
  • 1篇陈子林
  • 1篇游新兆
  • 1篇王建华
  • 1篇刘良刚

传媒

  • 4篇地壳形变与地...
  • 1篇地震研究
  • 1篇高速摄影与光...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光纤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的初步研究(英文)
1991年
深井中地下水监测是地震预报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初步研究了一个光纤地下水动态多参量监测系统。该系统测量参量包括水温、混浊度、气泡度、酸碱度、氢气浓度、甲烷浓度、岩石声辐射以及它们的分布。
葛林林
关键词:地震地下水光纤监测系统
建立国产化地震地理信息系统被引量:1
1997年
根据地震研究、预测、预报、抗震、减灾、救灾的需求,阐述了建立国产化地震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袁相儒王建华葛林林
关键词:GIS实时性多媒体技术地震信息
光纤深井水温梯度传感器
1990年
深井水温梯度精确地反映了地表热流量的大小。本文先简述了地表热流量与地震预报的关系,然后介绍了地表热流测量技术的现状,最后详细报告了精度达10^(-5)到10^(-6)℃、一次可测得10^(-5)个热流值的光纤深井水温梯度传感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
葛林林俞飞鹏
关键词:光纤深井传感器
全文增补中
光纤地下水动态多参量监测系统的研究
1989年
深井地下水督测是地震预报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一种测量水温、混浊度、气泡度、酸碱度、氢气浓度、甲烷浓度、岩石声辐射以及它们梯度的光纤地下水动态多参量监测系统。
葛林林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地下水动态
光纤传感技术在地下水pH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994年
阐述了应用于地下水pH实时监测的光纤传感技术,介绍了光纤地下水pH动态监测仪的工作原理、设计及其测试结果,并给出了它的主要特性参数。
詹碧燕俞飞鹏刘良刚葛林林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PH值地下水地震前兆
井水混浊度监测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报道了云南玉溪市杯湖机井使用地下水动态光纤监测系统样机对井水混浊度微观定量自动监测情况,并对其结果与高精度水温、地电等地震前兆以及气温、气压、降雨等气象因素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混浊度异常与邻近井及本身的水温异常有良好的相关性,与地电等有关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而与气象因素没有明显的关系。
葛林林俞飞鹏詹碧燕陈子林田钧白汝兴唐振兴
关键词:地下水异常混浊度地震活动性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地形变与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讨论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INSAR)在地形变与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InSAR和GPS技术在地壳形变监测研究方面各自的优缺点,由于这两种空间观测技术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因此INSAR与GPS集成可达到1毫米/...
乔学军葛林林游新兆杜瑞林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地壳形变地震监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