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学柱

作品数:4 被引量:11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针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治疗抑郁症
  • 2篇疗效
  • 1篇丹栀逍遥散
  • 1篇电针疗法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针疗
  • 1篇针疗法
  • 1篇智能电针
  • 1篇治疗失眠
  • 1篇失眠
  • 1篇双盲
  • 1篇双盲对照
  • 1篇双盲对照研究
  • 1篇随机双盲
  • 1篇随机双盲对照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市崇文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蒋学柱
  • 3篇赵学英
  • 3篇罗和春
  • 1篇洪永波
  • 1篇曾丽萍
  • 1篇赵志付
  • 1篇许珂
  • 1篇阎少校
  • 1篇梅桂森
  • 1篇毕娟
  • 1篇钱瑞琴
  • 1篇姚卫海
  • 1篇信红岭
  • 1篇王志强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9
2006年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麦普替林(西药组31例)和丹栀逍遥散(中药组32例)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2、4、6周时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医症状辨证量表等评定药物疗效,用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HAMD、SDS和SAS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医症状辨证量表评定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sberg副反应量表分值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疗效与麦普替林相当,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麦普替林。
罗和春钱瑞琴赵学英毕娟信红岭蒋学柱许珂阎少校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麦普替林抑郁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中药解郁丸治疗失眠3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验证解郁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53例患者分为中药组31例.对照组22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1天、28天分别采用睡眠状态问卷量表(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药物疗效,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中对疗效和副反应的评分法评定不良反应和疗效指数。结果:中药组显效率(54.9%)与对照组(59.1%)相当(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治疗后SQ、SDS和SAS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中药组的副反应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郁丸治疗失眠疗效与曲唑酮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曲唑酮。
洪永波罗和春姚卫海王志强梅桂森曾丽萍蒋学柱赵志付
关键词:解郁丸失眠中医药疗法安全性
智能电针与智能电针加经络氧对焦虑症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智能电针与智能电针加经络氧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方法 :对照两种疗法对焦虑症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治疗焦虑症的显效率智能电针组为 60 0 % ,智能电针加经络氧组为 77.5 % ,且智能电针加经络氧组痊愈率为 5 5 .0 % ,显著高于智能电针组的 3 1 4% (P <0 .0 5 ) :两组的疗效均与治疗次数正相关 ,与本次病程负相关。 结论 :智能电针及智能电针加经络氧治疗焦虑症均有较好疗效 。
李明杰刘丽君蒋学柱赵学英
关键词:智能电针经络氧焦虑症疗效
电针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4年
本文回顾了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历史,报告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了展望。近二十年来新电针疗法治疗抑 郁症取得了长足进步,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采用现代医学研究方进行了预试验、双盲对照研究及多中心重复验证疗效的研究,结果 一致地显示电针治疗抑郁症取得了与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马普替林及百忧解相当的临床疗效。
蒋学柱罗和春赵学英
关键词:电针疗法抑郁症精神卫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