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春雷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无取向
  • 3篇刀具
  • 3篇再结晶
  • 3篇织构
  • 3篇冷轧
  • 2篇电工钢
  • 2篇取向电工钢
  • 2篇无取向电工钢
  • 2篇磁性能
  • 1篇动态再结晶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仿真
  • 1篇再结晶行为
  • 1篇再结晶织构
  • 1篇织构演变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涂层刀具
  • 1篇退火
  • 1篇牌号
  • 1篇取向差

机构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安徽工业大学
  • 3篇钢铁研究总院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蒲春雷
  • 3篇朱国辉
  • 3篇杨树宝
  • 2篇仇圣桃
  • 2篇宋宁
  • 1篇岳尔斌
  • 1篇项利
  • 1篇唐广波
  • 1篇吴胜斌
  • 1篇王洋
  • 1篇李孝成
  • 1篇刘浏
  • 1篇李建军

传媒

  • 2篇钢铁钒钛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工具技术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材料动态再结晶行为的高速切削机理研究
本文针对高速切削过程中工件材料可能发生的动态再结晶行为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和扩散机制骤变,进而对切削过程平衡和刀具磨损产生影响展开了研究。研究主要以1045钢在正交高速切削时切屑形貌的转变,以及刀具加速磨损现象为研究对象。...
蒲春雷
关键词:再结晶有限元仿真
文献传递
用于难加工材料高效切削异面涂层刀具的研制
2016年
针对切削难加工材料时刀具前后刀面磨损机理不同、刀具寿命较短的问题,提出了在刀具前后刀面分别制备不同性能涂层的新方法,并对制备的异面涂层刀具进行了切削性能试验。首先对切削难加工材料时刀具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刀具前刀面易于发生粘结磨损,后刀面易于发生磨粒磨损;然后,通过多弧离子镀方法,在前刀面制备了抗粘结能力强的Al Cr N多元涂层,在后刀面上制备了抗磨粒磨损能力强的Ti CN涂层。最后,对制备好的刀具进行了切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异面涂层能显著提高刀具的综合力学性能。
余凌国蒲春雷吴胜斌刘浏李孝成熊刘华王洋杨树宝朱国辉
关键词:难加工材料
热加工过程AISI1215钢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AISI1215钢热模拟压缩实验的结果,采用Poliak和Jonas提出的计算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c)和临界应力(σc)方法,研究了形变温度和应变速率对εc和σ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应变速度较低时(小于30 s-1),采用指数函数形式可以较好描述热加工参数Z(Zener-Hollomon参数)与εc,σc,εP(峰值应变)和σP(峰值应力)间的关系,实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峰值应变(临界应变)与Z参数之间表现为正比关系,Z参数增大(形变温度降低或应变速度增加),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增加,应力应变曲线上表现出的表观峰值应变增加。根据模型计算的结果,在实验数据的范围内,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与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变之间的比值约为0.4~0.5之间,明显小于一般工程应用中估计的0.7。根据模型的计算的结果,用中断淬火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良好。
蒲春雷朱国辉杨树宝
关键词:Z参数
CSP制无取向硅钢热轧、常化、冷轧织构的演变被引量:8
2012年
运用EBSD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模拟CSP流程生产无取向硅钢在热轧-常化-冷轧过程中织构的演变。热轧板沿板厚方向应力场和温度场的差异导致由表至中织构锋锐度增高,织构类型存在明显变化,表层主织构为B类纤维织构,次表层为A类纤维织构,中心层为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常化过程削弱了这种差异性,但中心层仍保留了一定强度的立方织构{001}<100>。冷轧板表层及中心层的主织构均为{112}<110>、{111}<112>,表层织构锋锐度较中心层的强。分析表明热轧、常化、冷轧织构的演变与基体初始织构、组织密切相关。表层、次表层热轧板织构经常化演化成散漫、分布较均匀的织构,中心层主要织构由{001}<-1-10>绕RD逆时针旋转45°演化至{001}<0-10>。冷轧后织构演变为以{223}<110>为主的B类织构和以{111}<112>为主的A类织构。
蒲春雷李建军岳尔斌宋宁
关键词:织构演变CSP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过程磁性能预报系统研究
针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传热、组织演变及磁性能波动特点,分析并设计了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过程磁性能预报系统的组成,指出支撑后台运算的核心模块是冷轧带钢连退过程中传热计算模块、再结晶晶粒长大计算模块,以及...
蒲春雷唐广波仇圣桃
关键词: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数学模型
冷轧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对其磁性能的影响研究
磁性能指标主要是铁芯损耗(PT)和磁感应强度(B),二者主要由组织、织构决定。本文首先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50W600、50W800、50W1300铁损和磁感关系,得出50W600和50W800获得优异磁性能的...
蒲春雷
关键词:磁性能织构
文献传递
硬质合金相WC热力耦合分解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
2015年
以AISI 1045钢为工件材料,YG 8硬质合金为刀具材料,在800℃×700 MPa热力耦合条件下进行扩散偶实验,利用SEM和EDS分析高速切削条件下扩散偶界面附近WC相演化及元素扩散分布行为。结果表明,WC在热力耦合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并破碎形成细小的WC颗粒,同时在工件侧检测到WC组成元素的分布,证明热力耦合下WC确实发生了破碎、分解回溶及扩散。基于此,建立热力耦合条件下的WC分解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计算颗粒尺寸和温度对WC分解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变形碎化形成的WC颗粒尺寸越小及分解温度越高,WC分解速率越大;800℃时,直径为10 nm的WC颗粒完全分解时间约为0.7μs。
陶盈龙朱国辉蒲春雷杨树宝
关键词:热力耦合
50W600正常晶粒长大过程中再结晶织构演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运用EBSD技术研究了50W600无取向硅钢再结晶晶粒正常长大过程中织构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中织构演化源于不同织构组分长大速率不同;晶粒尺寸不是唯一决定某取向晶粒长大的因素;晶粒与其周围其它晶粒取向差角分布是影响该晶粒长大的重要参数;{111}<112>与{111}<110>取向晶粒长大过程中的相互竞争导致{111}面织构取向锋锐度交替变化;950℃退火时,随退火时间延长,{100}<120>织构、{100}<310>织构减弱,{110}<001>增强;恒定退火时间3.5 min,随退火温度升高,{110}<001>、{100}<120>、{100}<310>织构均增强;温度对不同取向晶粒取向差角分布有较大影响。
蒲春雷项利仇圣桃宋宁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