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倩倩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极
  • 3篇银电极
  • 3篇脱氯
  • 2篇脱氯反应
  • 2篇还原脱氯
  • 1篇电化学
  • 1篇循环伏安
  • 1篇循环伏安法
  • 1篇增强拉曼光谱
  • 1篇吡啶
  • 1篇脱氯机理
  • 1篇氯吡啶
  • 1篇拉曼
  • 1篇拉曼光谱
  • 1篇极区
  • 1篇甲酸
  • 1篇光谱
  • 1篇伏安法
  • 1篇表面增强拉曼
  • 1篇表面增强拉曼...

机构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马淳安
  • 3篇蔡倩倩
  • 3篇徐颖华
  • 2篇马红星
  • 1篇朱英红
  • 1篇张虹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氯邻苯二甲酸酐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脱氯
张虹徐颖华蔡倩倩马淳安
乙腈溶剂中三氯化苄在银阴极上的脱氯反应被引量:4
2013年
用常规循环伏安(CV)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含0.1mol·L-1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乙腈溶剂中三氯化苄在银电极上的还原脱氯机理;用以银和氯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阳极区拓宽CV法探测了还原脱氯反应生成氯离子在银电极上的吸附情况.循环伏安实验表明:(1)银电极对三氯化苄的电还原脱氯反应具有比汞电极更优良的电催化活性;(2)三氯化苄在低扫描速率(v)下得到的第一个还原峰对应反应受吸附控制,电子转移系数约为0.25,遵守协同电子转移机理;(3)三氯化苄还原脱氯反应生成氯离子在银电极上的吸附电位为-0.75--1.75V(vsAg/Ag+).电解实验表明,通过改变银电极电位可以有效控制三氯化苄还原反应的电解产物.
徐颖华马红星蔡倩倩朱英红马淳安
关键词:银电极还原脱氯脱氯机理
水溶液中银阴极对3,4,5,6-四氯吡啶甲酸脱氯反应的催化作用(英文)
2016年
粗糙银(Ag(r))电极对水溶液中3,4,5,6-四氯吡啶甲酸(Te CP)脱氯反应具有非凡的催化作用,这与非质子溶剂中氯代有机物的电化学还原的报导结论截然相反。为充分认识水溶液中银电极对3,4,5,6-四氯吡啶甲酸的电化学还原反应非凡的催化作用,我们基于表面分析、原位电化学研究和理论计算这三点进行了综合研究。本文首先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了粗糙银的表面结构和化学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氧化还原循环过程中,电极表面会形成银纳米粒子,从而导致表面无序程度的增加。我们还分别做了针对第一个电子转移过程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以及加入H+的循环伏安法(CV)实验来表征不同电位区间电极表面的物质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银可以催化Te CP脱氯的第一个电子转移步骤。这是因为其自由基中间产物(TeCP^(*-))可以比Te CP更强烈地吸附在Ag(r)电极表面。脱氯反应的关键中间体TeCP^(*-)的存在表明Te CP在银电极上的反应路径不同于在玻碳(GC)电极的外层电子转移还原。
马红星葛婷婕蔡倩倩徐颖华马淳安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银电极脱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