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媛

作品数:46 被引量:82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气候
  • 13篇降水
  • 12篇海温
  • 10篇热带
  • 9篇季风
  • 7篇汛期
  • 6篇冬季风
  • 6篇夏季
  • 6篇海温异常
  • 6篇MJO
  • 5篇环流
  • 4篇东亚冬季风
  • 4篇信号
  • 4篇气候预测
  • 4篇气温
  • 4篇西太平洋
  • 4篇夏季降水
  • 4篇海冰
  • 4篇厄尔尼诺
  • 4篇分布型

机构

  • 35篇中国气象局国...
  • 12篇解放军理工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7篇云南省气候中...
  • 6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作者

  • 46篇袁媛
  • 9篇李崇银
  • 8篇柳艳菊
  • 7篇晏红明
  • 6篇孙丞虎
  • 6篇任福民
  • 5篇高辉
  • 5篇王东阡
  • 4篇李维京
  • 4篇顾大权
  • 4篇司东
  • 4篇王遵娅
  • 4篇陈丽娟
  • 4篇王艳姣
  • 4篇李清泉
  • 3篇周兵
  • 3篇王朋岭
  • 3篇郭艳君
  • 3篇贾小龙
  • 3篇孙冷

传媒

  • 18篇气象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大气科学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气象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微计算机应用
  • 1篇气象科学
  • 1篇计算机时代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中国气象局气...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云的建模和绘制被引量:13
2007年
本文对计算机图形学中三维云的建模和绘制技术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目前比较典型的基于个体生长的云建模技术和基于物理过程的云建模技术。对基于个体生长技术中比较成功的粒子系统模型、变形球模型、体元模型、过程纹理函数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并总结了它们的成果与不足,比较了它们的适用范围,为研究三维云可视化技术提供借鉴。
龚琳顾大权袁媛
关键词:粒子系统体元过程纹理
中国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划分标准的研究被引量:51
2013年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关键期气候监测业务,满足国家级气象服务的需求,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利用1961~2011年西南地区9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雨量资料和198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定义的标准问题。结果表明西南区域多年平均雨季开始日期在5月3候(27候),结束日期在10月3候(57候),季节转换期间高低层环流的突变特征进一步表明了该结论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多种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判断标准的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标准。同时,对影响西南地区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变化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晏红明李清泉孙丞虎袁媛李多
2020/2021年冬季三次全国型强冷空气过程及其低频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2020/2021年冬季,东亚地区的强冷空气过程多次爆发,持续强降温及伴随的大风、雨雪天气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日尺度大气环流格点数据和地面气温站点资料,从次季节变化角度揭示了西伯利亚高压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对三次全国型强冷空气过程(2020年12月13~15日、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6~8日)的重要影响。研究显示,2020/2021年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变化都表现出明显的准双周(10~30 d)和30~60 d低频振荡特征,并且低频特征在冬季前期明显强于冬季后期。但是,三次强冷空气过程中低频振荡的特征各不相同,其中,第一次过程中准双周振荡有显著的正贡献,但30~60 d低频振荡为负贡献;而第二次和第三次过程兼有准双周和30~60 d低频振荡的共同作用,尤其第三次过程处于这两个低频波段的最强时期,这也导致第三次冷空气过程的降温幅度最大、低温影响范围最广,西伯利亚高压也发展最强。10~30 d低频西伯利亚高压的增强超前一候(5天)左右对冷空气爆发和中国东部地区强降温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冷空气爆发的关系超前1~2天最显著,与中国东部地区低温的关系超前2~3天最为显著。
袁媛申乐琳晏红明洪洁莉
关键词:低频振荡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短期气候预测关注的外强迫信号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汛期降水影响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型海温模态、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偶极子、南印度洋偶极...
陈丽娟袁媛杨明珠左金清李维京
关键词:海温异常汛期降水
文献传递
2012年华南前汛期降水特征及环流异常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2012年华南前汛期于4月第2候开始,6月第5候结束。前汛期降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4月第2候至5月第3候的降水集中期(锋面降水),江南大部和华南大部降水偏多25%以上,第二阶段是5月第4候至6月第2候的少雨期,华南中部和东部降水偏少50%以上,第三阶段是6月第3—5候的第二个降水集中期(季风降水),江南东南部至华南中西部降水偏多50%以上。对各阶段大气环流距平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开始后,偏强的乌拉尔山高压脊导致南下的冷空气偏强,偏强的低层副热带高压使得我国南方为整层水汽输送的异常辐合区,两者共同导致华南前汛期第一阶段的锋面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南海夏季风在爆发后偏弱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持续3候异常偏北是导致第二阶段前汛期降水明显偏少的主要原因;第三阶段.南海夏季风异常偏强,副高南落并增强,以及孟加拉湾季风槽的偏强使得华南前汛期此阶段的季风降水偏多。
袁媛任福民王艳姣孙冷郭艳君
关键词:华南前汛期降水环流夏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3
2013年
从短期气候预测关注的外强迫信号角度出发,回顾了国内外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汛期降水影响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型海温模态、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偶极子、南印度洋偶极子和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的影响。从研究成果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应用的角度,重点关注海温异常和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以及我国汛期降水多雨带位置的关系,总结了海温异常作为外强迫信号对我国汛期降水预测的指示意义以及汛期降水预测的难度。最后指出气候预测业务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机理研究和动力气候模式发展方面的需求。
陈丽娟袁媛杨明珠左金清李维京
关键词:海温异常汛期降水
2022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2
2023年
2022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突出,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降水空间差异显著。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基于合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总结和探讨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2022年东亚夏季风季节进程总体提前,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华南前汛期、西南雨季、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梅雨、华北和东北雨季开始均较常年偏早。2022年夏季我国气候总体温高雨少,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少,盛夏长江流域发生破纪录的高温伏旱。夏季降水异常的阶段性特征显著,6月上中旬主雨带位于华南,6月下旬至8月,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北跳,多雨区北移至华北、黄淮、东北、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2022年夏季气候异常与海温等外强迫因子密切相关。La Ni?a事件在春季再次发展,赤道中太平洋冷海温加强和海洋性大陆上空对流活跃,热带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异常偏强,黑潮及延伸区海温偏暖,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和北抬,对夏季主雨带位置偏北和长江流域持续性异常高温天气起到重要作用。
章大全袁媛袁媛
关键词:夏季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拉尼娜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与ENSO事件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被引量:12
2008年
利用3种百年尺度的海温资料以及来自NCEP/NCAR的大气场资料,本文探讨了热带印度偶极子和太平洋ENSO事件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在1948-1969阶段,正(负)位相的偶极子与暖(冷)ENSO事件表现出较多的相对独立性,但是1970年之后,它们经常同时发生.ENSO影响偶极子事件的整个生命史,而偶极子主要影响ENSO事件的发展阶段.通过分析海温背景场、低层风场以及沿赤道的垂直速度的年代际变化,本文揭示出偶极子与ENSO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可能是1970年以后与增强的Walker环流相伴随的海洋性大陆上空加强的垂直运动所导致的.1970年以后异常增暖的海洋性大陆周围的海水导致了低层风场的异常辐合以及上空对流活动的加强,从而使得热带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之间的海水交融加强,由此,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和太平洋ENSO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袁媛李崇银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ENSO事件年代际变化
2016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简析被引量:51
2017年
2016年夏季(6~8月),我国东部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大部降水均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6—7月的降水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而8月发生显著转折,除了华南地区降水偏多外,我国东部大部地区降水都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6—7月长江流域的降水偏多主要是受到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影响,副高脊线位置总体接近常年,但南北摆动较大,阶段性偏南对应了长江流域降水明显偏多的时段。同时,菲律宾附近低层异常反气旋环流导致来自副高西侧的水汽通量异常辐合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暖海温在超强El Nino衰减年的持续发展是导致上述环流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8月,副高发生断裂,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转为异常气旋性环流控制,水汽输送异常辐散区控制我国东部大部地区,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8月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活动偏强,MJO东传至西太平洋并持续长达25 d,为历史少见。异常的MJO活动是导致8月热带和副热带大气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
袁媛高辉柳艳菊
关键词:夏季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近30年ENSO研究进展回顾被引量:49
2012年
作为年际气候变化中的最强信号,ENSO现象很早以来就备受关注。ENSO不仅是造成全球气候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亚洲季风异常和我国旱涝发生的关键因素。回顾了近30年国内外ENSO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重点从ENSO动力学理论、ENSO预测方法、ENSO的年代际变化特征、ENSO的分类、ENSO的指标、ENSO的气候影响和ENSO的业务现状等七个部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尤其对最近几年关于不同分布型ENSO事件的研究进展做了比较详细的归纳总结。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在ENSO不同分布型的监测指标设定及气候影响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任福民袁媛孙丞虎曹璐
关键词:ENSO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