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
- 作品数:68 被引量:2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肌少症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价值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肌少症(SAR)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人85例,SAR的诊断由CT计算的腰肌体积评定。并发症分级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本组SAR病人为11例(12.9%),SAR发病率与高龄、低体质量指数、高NRS2002营养风险、低血清白蛋白显著相关。SAR病人有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和更长的住院时间。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包括SAR(P<0.001)、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P=0.009)、年龄(>75岁,P=0.014)、低蛋白血症(P=0.039)和糖尿病(P=0.014)。多因素分析显示,SAR(P<0.001)和糖尿病(P=0.006)是独立的术后并发症预测因素。结论 SAR(经CT对腰肌体积诊断)是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钟若雷袁林刘文
-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预后
- 肝癌肿瘤标志物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1].由于PHC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起病隐匿,病程短、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因此,早期检出和诊断极为重要.研究资料表明,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病死率的最有效办法.但如何早期诊断,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方法的飞速进展,PHC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超声检查、CT、MRI和多普勒等检出的占位性病变,有时仍很难确定其性质,而肝动脉造影为侵人性检查,仅能选择性应用.因此,PHC早期的诊断,特别是对亚临床PHC的诊断还非常困难[2].除此之外,由于影像设备昂贵,不便于中、小型医院进行推广和健康普查,故探索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对PHC早期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 袁林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
- 联合检测血清E-钙粘连蛋白和AFP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术后复发的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背景与目的:E-钙粘连蛋白(E-cadherin,EC)是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及细胞间连接的糖蛋白,被认为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联合检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E-钙粘连蛋白(soluble E-cadherin,sEC)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在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RIA)检测105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及70例健康人sEC和AFP的水平,分析术前sEC和AFP的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手术后复发的47例肝癌患者的sEC和AFP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sEC和AF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手术1周后sEC和AFP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前sEC水平与肝细胞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与肿瘤分级,有无门静脉癌栓、有无包膜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术前AFP水平与肝细胞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级、有无门静脉癌栓、有无包膜无相关性(P>0.05)。当确诊为肝癌复发时,sEC水平也明显高于术后(P<0.01)。结论:肝细胞癌术前sEC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一种肝细胞癌预后和复发预测因子。联合检测sEC、AFP可以更好地预测肝癌的复发。
- 袁林徐又先沈世强卢欣
-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细胞癌
- 联合检测血清CG、SF、sEC及AFP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 袁林徐又先潘光栋陈艳青杨建青褚光平刘振卢欣蔡敬铭罗平肖亿刘强
-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项目检测250例原发性肝癌、肝良性占位及健康人血AFP、CG、SF、sEC浓度及临床指标,结果显示:以原发性肝癌和肝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数据库为基础,可建立AFP+sEC+CG+SF...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癌
- 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脂代谢指标检测的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脂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53例患者为研究组,52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1,另选取23例健康未孕妇女为对照组2;检测三组妇女血小板参数和血脂四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MPV、PDW、PCT均高于两对照组,PLT低于两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研究组TC和TG、LDL-C均高于两对照组,而HDL-C低于两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研究组血TC与MPV、PDW呈正相关(P<0.05),与PLT、PCT无相关性;TG与MPV、PDW、PCT呈正相关(P<0.05),与PLT呈负相关(P<0.01);HDL-C与PLT呈正相关(P<0.05),与MPV、PDW、PC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及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相互作用与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有关,测定脂代谢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自然流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徐又先袁林陈艳青陈广莉
- 关键词:妊娠初期血小板脂代谢障碍
- 腹腔镜联合内镜、胆道造影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胆道造影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经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ERCP全部成功,EST操作成功率97.6%(120/123),9例(7.5%)EST后并发急性胰腺炎,42例(35.0%)术后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23例(19.1%)EST后胆红素较术前轻度升高,均经保守治疗痊愈。EST术后LC成功48例,术中胆道镜取石16例,术中胆道造影11例,1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EST术中出现十二指肠穿孔。LC术中胆道造影发现EST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胆管变异3例,EST联合LC、胆道镜治疗结石成功率96.7%(119/123)。结论LC联合EST、胆道镜、胆道造影能成功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
- 潘光栋杨建青褚光平刘强肖亿蔡敬铭袁林谭盛强李运泽
- 关键词:腹腔镜内镜胆道造影胆石症
-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体会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12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超声刀和血管闭合切割系统(Ligasure),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12例均在处理脾蒂前夹闭脾动脉,其中10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7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2例中转开腹。1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0~300min,平均210min;术中失血200~1 000ml,平均480ml;术后住院时间8~15d,平均9d;术后发生少量(<300ml)胸腔积液2例,少量(<300ml)腹水2例,轻度(<10ml/d)胰瘘1例,均未作特殊处理,带管出院后1个月好转拔管,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个月(4~20个月),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用超声刀预夹闭脾动脉,联合应用超声刀和Ligasure进行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成功的关键技术要领,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潘光栋杨建青蔡敬铭刘强褚光平袁林肖亿谭盛强刘振卢欣李孝成刘林森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腹腔镜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选择性肝门阻断巨大肝癌逆行性切除的研究
- 杨建青刘振刘强潘光栋褚光平袁林肖亿苏柏友蔡敬铭谭盛强
- 该课题在国内首次证明了相对于传统的第一肝门完全阻断、顺行肝切除技术,联合应用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逆行肝切除技术治疗巨大肝癌在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进一步证实其有利于减少患者健...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癌分子生物学
- Per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低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 刘振杨建青刘强潘光栋褚光平袁林杨立肖亿陈辉
- 该课题通过研究Per1基因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发现Per 1可能是肝癌不良预后的一个重要分子生物学标志和基因治疗靶点。通过采用CCL13-HBx肝癌细胞模型研究了Per1启动子甲基化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细胞癌分子生物学预后
- 肝移植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2例报告
- 2007年
- 回顾性分析2例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的男性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肝性脑病分别为II°,IV°,均合并肺部、腹腔感染,MELD评分为52.83和56.72。术前人工肝治疗1~3次。肝移植术式均为背驮式。1例痊愈出院,1例因严重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提示肝移植可有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肝衰竭者。
- 杨建青潘光栋王晓源褚光平刘强李萍萍蔡敬铭肖亿袁林
- 关键词: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