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栓塞
  • 3篇明胶海绵
  • 3篇肝癌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栓塞术
  • 2篇晚期
  • 2篇明胶海绵微粒
  • 2篇介入
  • 2篇护理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栓塞
  • 2篇化疗栓塞术
  • 2篇骨折
  • 2篇肝动脉
  • 2篇肝动脉化疗
  • 2篇肝动脉化疗栓...
  • 2篇肝动脉化疗栓...
  • 1篇胆道

机构

  • 9篇大连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袁琳
  • 5篇赵广生
  • 4篇张跃伟
  • 3篇胡冬梅
  • 3篇刘影
  • 2篇周军
  • 1篇田辉
  • 1篇孟冉冉
  • 1篇纪代红
  • 1篇高文斌
  • 1篇李建华
  • 1篇李闯
  • 1篇刘吉斌
  • 1篇孙强
  • 1篇崔丽
  • 1篇王为一
  • 1篇刘松
  • 1篇刘虹伟
  • 1篇杨晓红
  • 1篇王本杰

传媒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介入溶栓联合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溶栓联合内支架置入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8年6月~2009年6月对5例颈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进行CAS治疗,观察CAS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5例颈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成功进行了CAS治疗,颈内动脉介入术后的平均狭窄率减少到31.2%。术中1例患者发生了一过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对症处理后好转。经过10~22(14.7±2.5)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没有再发卒中,5例患者通过影像学随访,管腔通畅,无再狭窄或者闭塞发生。结论颈动脉急性闭塞急诊行CAS,降低了管腔再闭塞发生率,提高了临床疗效,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需要作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周军马强赵广生袁琳于颖张跃伟
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血管支架
产后专用保暖裤的研制与应用
2018年
目的探讨产后专用保暖裤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该院住院产妇共102例,实验组51例给予产后专用保暖裤保暖;对照组51例采取常规护理。调查两组产妇使用产后专用保暖裤的暴露程度、舒适度、方便程度、体表温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舒适度、方便程度、体表温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暴露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此保暖裤制作简单、穿着方便、舒适,既保暖又保护产妇隐私,得到了产妇的认可,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梁燕纪代红李建华崔丽袁琳刘虹伟
关键词:产妇产后保健
外固定架固定经皮骨水泥注入治疗晚期四肢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的研究
孙强赵德伟田辉刘建高文斌王本杰袁琳刘吉斌郑加法
骨转移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是原发性恶性肿瘤的40倍。其中大约有5%发生病理性骨折。由于患者大多数伴有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全身播散,原发灶不能切除。故临床上对转移癌性病理性骨折很少采取手术治疗,而采用卧床,牵...
关键词:
关键词:骨水泥外固定架骨折
明胶海绵微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针对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99例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重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介入术中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观察和总结此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特点。结果护理干预99例患者,其中包括巨块型肝癌70例,结节型肝癌2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脓肿,5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6个月生存率为90.9%,12个月生存率为82.82%。结论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应用循证护理正确认识和总结该新方法的护理特点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杨晓红赵广生袁琳胡冬梅孟冉冉张跃伟
关键词:肝肿瘤明胶海绵微粒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
地佐辛超前镇痛在大肝癌Gs-TACE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在明胶海绵(GS)微粒介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包括盐酸布桂秦、吗啡等常用止痛药物镇痛,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分法(VAS)、舒适度评分(BC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腹泻、呼吸抑制、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5%、10.0%、25.0%、7.5%、12.5%,与对照组的12.5%、7.5%、20.0%、20.0%、1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3、6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1.67±0.43)、(1.83±0.39)、(2.01±0.67)、(2.39±0.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3±0.57)、(4.39±0.57)、(4.75±0.78)、(5.03±0.84)分,BCS评分分别为(2.61±0.13)、(2.41±0.83)、(2.35±0.54)、(2.18±0.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7±0.63)、(1.08±0.63)、(1.07±0.41)、(0.95±0.59)分,Ramsay评分(3.53±0.09)、(2.84±0.90)、(2.93±0.35)、(2.02±0.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9±0.64)、(1.38±0.56)、(1.21±0.41)、(1.13±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VAS、BCS、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介入栓塞大肝癌止痛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袁琳赵广生刘影胡冬梅
关键词:地佐辛超前镇痛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明胶海绵微粒
血凝酶在经皮肝穿刺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凝酶在经皮肝穿刺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介入术前2d开始应用维生素K。10mg,每天2次,肌肉注射,至术后3d,术前15min肌肉注射1u注射用血凝酶,术后30min内静脉注射1U注射用血凝酶;对照组应用维生素K1同观察组,观察两组在预防胆道出血方面的价值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发生胆道出血2例(5%),对照组8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凝血酶用于经皮肝穿刺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可以明显减少胆道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冬梅刘影袁琳赵广生张跃伟
关键词:血凝酶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胆道出血
微粒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应用直径350~560 μm明胶海绵微粒(GSMs)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Gendicine)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应用上述方法治疗晚期肝癌患者24例,均为男性,术后应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CTCAE)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统计方法等.结果 24例患者共行73次(平均3.0次)TAE.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6~42个月),术后1、6、12个月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25.0%、33.3%和37.5%,有效率(OR)分别为87.5%、75.0%和75.0%,6个月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1.7%.全组病例均未见急性肝衰竭、肝脓肿、肺栓塞及胆囊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350~560 μm明胶海绵微粒联合Gendicine TAE治疗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周军张跃伟赵广生刘影李闯唐顺雄刘松袁琳
浅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2020年
目的:探析不同护理干预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9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45例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45例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观察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62%,与对照组71.1%相比较,差异均较为明显(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予以综合护理,对患者病情转归有促进作用,有推广价值.
袁琳吴楠王为一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护理综合护理
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护士疼痛评估符合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护士疼痛评估符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骨六科在实施疼痛评估中不符合要求的问题,于2017年4月-2018年10月,开展以"提高骨科护士疼痛评估准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质量改善项目.通过开展品管圈,构建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采用正确的评估工具,对疼痛评估流程,评估时间,和频次等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结果:骨科护士疼痛知识掌握率达到95%,患者对疼痛控制认识的正确率达到90%,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率达到90%.结论:品管圈的建立,不仅完善了疼痛评估体系,而且有助于提高骨科护士疼痛评估专业化水平,促进医护关系,保障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疼痛评估符合率.
袁琳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患者疼痛评估符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