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义山
-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MBR处理聚乙烯醇废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一体式好氧膜生物反应器 (MBR)处理难降解聚乙烯醇有机废水 ,在 pH为 7~ 8,温度为 15~ 2 9℃ ,HRT为 10~ 2 0h ,SRT为 10 0d ,进水COD为 10 0~ 6 0 0mg/L的条件下 ,系统出水COD在 4 0mg/L以下 ,平均为 15 5mg/L ,COD的平均去除率为 90 7%。
- 裴义山杨永哲王磊王志盈
- 关键词:MBR难降解膜生物HRTSRT
- 南方饮用水预臭氧化工艺应用研究
- 本文针对南方某水库水,利用静态批量实验、动态连续试验以及对实际生产工艺过程的考察,探讨了预臭氧化的效果及其适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臭氧反应量不超过0.5mg/L时,预臭氧化工艺的加入对于2μm以上颗粒物、CODMn U...
- 郭召海杨敏张昱李宗来裴义山
- 关键词:臭氧投加量浊度去除亚硝酸盐
- 含溴水源水臭氧化工艺优化及溴酸控制研究
- 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和水质标准的提高,针对常规处理工艺的不足,采用臭氧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工艺组合优化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得到重视。虽然臭氧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并降低氯代消毒副产物形成风险,但对于含有溴...
- 裴义山
- 关键词:饮用水
- 含溴水源水臭氧处理时溴酸盐的产生与控制被引量:24
- 2007年
- 针对南方某含溴水库水(溴离子浓度15-38μg·L^-1),利用连续运行实验装置研究了臭氧氧化时溴酸盐的产生条件,同时初步考察了后续生物活性炭(BAC)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采用预臭氧方式时,在臭氧消耗量控制为2.0mg·L^-1以内的条件下,溴酸离子浓度低于6μg·L^-1采用预臭氧与后臭氧联合处理时,在总臭氧消耗量为2.0mg·L^-1的条件下,出现了溴酸离子超标(10μg·L^-1况.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尽管新炭对溴酸离子没有去除效果,但系统连续运行3个月后,BAC上的微生物对溴酸盐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 裴义山杨敏郭召海张昱于建伟张君枝张金松
- 关键词:溴酸盐臭氧饮用水BAC
- 一种用于破坏臭氧气体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破坏臭氧气体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是以催化分解臭氧的方法为核心工艺,首先将含有臭氧的尾气通过挡水板,尾气中的水分被截留,然后使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进行一级催化分解,最后使用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进行二级催化...
- 杨敏郭召海张昱裴义山于建伟
- Fenton氧化混凝去除渗滤液中腐殖质的研究
- 采用Fenton氧化混凝技术对垃圾渗滤液MBR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其中腐殖质的混凝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Fenton氧化混凝处理过程中,少量腐殖质的分子结构被氧化,产成了新的官能团结构;但混凝起主要作用,混凝...
- 吴成强杨敏谢晓慧裴义山张昱
- 关键词:腐殖质分子量分布
- 预臭氧与后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研究被引量:26
- 2005年
- 利用静态批量和动态连续试验初步研究了预臭氧及预臭氧与后臭氧-BAC组合工艺对南方某含溴离子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和相应的处理条件.静态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反应量在0.5~1.0mg/L范围内,在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DBPFP,主要包括THMFP和HAAFP)的同时,臭氧副产物溴酸可以控制在10μg/L以下,而继续增加臭氧反应量则会导致DBPFP的增加.当水中溴离子浓度达到96μg/L时,使用臭氧必须采取溴酸控制措施.连续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与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对于2μm以上颗粒物、CODMn、TOC等的去除均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抑制DBPs的形成.
- 郭召海杨敏张昱裴义山张君枝広辻淳二
- 关键词:饮用水预臭氧臭氧-生物活性炭UV254
- 预臭氧和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处理南方含溴水库水研究
- 利用动态连续试验初步研究了预臭氧和臭氧-BAC组合工艺对南方某含溴离子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和相应的处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反应量0.5 mg/L、主臭氧1.5mg/L条件下,在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氟代消毒副产物前驱物(...
- 郭召海杨敏裴义山张君枝
- 关键词:饮用水预臭氧给水处理
- 一种用于含溴离子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针对含溴离子饮用水深度处理的集成工艺处理方法。该方法是按照臭氧氧化、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消毒的顺序依次进行处理,得到符合WHO标准的饮用水。本发明通过集成工艺的整体条件优...
- 杨敏郭召海张昱裴义山于建伟
- 嗅味层次分析法(FPA)用于饮用水中嗅味的识别研究
-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嗅味层次分析法(FPA)培训程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按照FPA方法选择并培训的测试小组,对于实际水样中的异臭味能够进行明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对水中常见土霉类味物质MIB及氯味物质NaOCl进行了嗅...
- 于建伟杨敏郭召海裴义山李宗来邬晓梅
- 关键词:感官分析饮用水给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