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超明

作品数:146 被引量:406H指数:1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6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5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7篇羌塘
  • 52篇青藏
  • 52篇青藏高原
  • 51篇羌塘中部
  • 38篇地球化
  • 38篇地球化学
  • 37篇锆石
  • 24篇定年
  • 22篇地质
  • 19篇岩石
  • 18篇地球化学特征
  • 18篇化学特征
  • 18篇班公湖
  • 17篇北羌塘
  • 16篇蛇绿岩
  • 16篇年代学
  • 16篇绿岩
  • 16篇藏北羌塘中部
  • 12篇特提斯
  • 11篇岩浆

机构

  • 146篇吉林大学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中国国土资源...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武警黄金第三...

作者

  • 146篇解超明
  • 115篇李才
  • 86篇王明
  • 61篇吴彦旺
  • 51篇胡培远
  • 44篇范建军
  • 15篇刘一鸣
  • 15篇于云鹏
  • 10篇董永胜
  • 9篇徐梦婧
  • 9篇彭虎
  • 9篇王斌
  • 8篇杨韩涛
  • 8篇许伟
  • 7篇曾孝文
  • 7篇董宇超
  • 6篇翟庆国
  • 6篇陈景文
  • 5篇吴浩
  • 5篇苏犁

传媒

  • 47篇地质通报
  • 10篇岩石学报
  • 9篇第七届构造地...
  • 8篇地球科学
  • 8篇第六届地质构...
  • 7篇2012年全...
  • 6篇2013年全...
  • 6篇2014年中...
  • 4篇第五届构造地...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高教学刊
  • 1篇2010年全...
  • 1篇2014年中...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1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7篇2014
  • 19篇2013
  • 14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1篇2008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羌塘中部冈瓦纳板块中为什么出现扬子型岩片的初步解释
彭虎李才吴彦旺解超明王明胡培远
文献传递
西藏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被引量:10
2014年
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位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是该带中保存较好的一套蛇绿混杂岩,其形成环境是确定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构造属性的重要依据。对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为判断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提供新的约束条件。硅质岩通常呈几十厘米夹层产于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晚三叠世—白垩纪放射虫化石。硅质岩SiO2含量为71.38%~77.67%,Al2O3含量为8.62%~11.51%,MnO/TiO2值为0.28~0.35,(Ce/Ce*)SN值为0.92~0.94,(La/Ce)SN值为1.13~1.17,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Ni、Cu和V/Y值高于大陆边缘硅质岩,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果芒错硅质岩可能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中。结合变质橄榄岩、镁铁质岩墙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果芒错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为靠近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
徐梦婧李才吴彦旺解超明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形成环境
藏北羌塘中部冈玛错—日湾茶卡地区下石炭统望果山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望果山组是发育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内的一套早石炭世基性—酸性火山岩沉积地层,以火山角砾岩、火山凝灰岩、安山岩及流纹岩为主,夹少量玄武岩,具有多旋回式喷发的特点,被下石炭统日湾茶卡组整合覆盖,总体为一套近火山口相的海相火山岩沉积地层,表现出扬子型地层的亲缘性。在青山梁地区获得的望果山组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50Ma±1Ma,结合下石炭统日湾茶卡组砂岩碎屑锆石的最年轻年龄峰值(362Ma),认为望果山组应形成于早石炭世杜内阶。望果山组的建立对龙木错—双湖构造地层区地层系统的完善,以及探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的演化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许伟李才江庆源胡培远吴浩解超明
关键词:早石炭世LA-ICP-MS锆石U-PB年龄
藏北羌塘冈玛错地区望果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被引量:21
2014年
羌塘中部冈玛错地区厘定出一套早石炭世火山岩,该火山岩为一套酸性-基性岩(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玄武岩等)夹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组合。2件定年样品(英安岩和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58.2Ma±1.2Ma和350.5Ma±1.4Ma,时代为早石炭世,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火山岩的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62~1.08,平均值为0.81;里特曼指数δ为1.04~2.67,平均值为1.84;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Th、U、Pb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亏损,反应了偏铝质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的特征。由此说明,在早石炭世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已经进入俯冲消减阶段。
江庆源李才解超明王明胡培远吴浩彭虎陈景文
关键词:青藏高原早石炭世岛弧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
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组物源——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稀土元素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中段的冈玛错-日湾茶卡地区,近东西向展布着一条富含暖水型生物化石的早石炭世地层日湾茶卡组(C1r)。对日湾茶卡组砂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25~400Ma、400~500Ma、500~600Ma、950~1100Ma、1400~1800Ma和大于1800Ma六个年龄区间;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325 Ma,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碎屑锆石中362 Ma和454Ma的年龄峰值最明显,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岛弧消减事件和加里东运动的年龄记录,表明碎屑岩的物源区主要来自于扬子大陆周缘。结合古生物化石资料可知,日湾茶卡组属于欧亚大陆扬子型石炭纪沉积地层,为岛弧环境下的一套浅水台型沉积。
彭虎李才解超明王明江庆源陈景文
关键词:羌塘碎屑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时限探讨--来自洋岛和地层方面的约束
本文在对扎嘎洋岛进行剖面测制的过程中,在其北侧新厘定出一套早白垩世中晚期地层,其主要岩石组合为杂砂岩、页岩夹流纹岩、玄武岩,在流纹岩中获得120Ma的谐和年龄。该套地层可见较多的薄层杂砂岩与页岩互层的现象,且在杂砂岩的底...
范建军李才王明解超明
关键词:板块缝合带地层岩石
文献传递
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报道了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花岗闪长岩体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该花岗闪长岩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西段。岩石样品中的锆石具有较好的晶形,可见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值,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样品锆石LA-ICP-MS技术测得的锆石年龄为211.0Ma±1.8Ma,表明其时代为晚三叠世。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花岗闪长岩具有高SiO2、Al2O3,富碱,低TFe2O3、TiO2的特征,A/CNK值为0.97~1.04,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配分曲线右倾,伴随较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出Nb、Ta、Ti、P亏损和Rb、Th、U、K、Pb富集的特征;样品点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均落入碰撞型花岗岩区。初步分析,其岩浆来源可能为幔源岩浆底侵使古老地壳发生熔融。此碰撞型花岗闪长岩对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碰撞的时限提供了一定的岩石学约束,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的演化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陈景文李才胡培远解超明彭虎江庆源
关键词:羌塘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
藏北羌塘盆地望湖岭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作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闭合最重要的沉积学证据已被广泛认知,但是望湖岭组中流纹岩的岩石成因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流纹岩高硅、富碱、富铝,属钙碱性过铝质流纹岩;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REE/HREE=6.39~7.72,具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和K,亏损Ba、Ta、Nb、Sr,强烈亏损P和Ti,具有后碰撞火山岩的特点。综合区域地质资料,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于晚三叠世碰撞拼合,初步认为该流纹岩可能是岩石圈碰撞加厚之后减压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的应力松弛阶段。
刘一鸣李才王明吴彦旺解超明胡培远
关键词:羌塘中部流纹岩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泥火山喷发物中沥青脉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戈木日地区首次发现了成群分布的泥火山,并发现喷发物中含沥青脉岩石的泥火山。泥火山群分布于羌塘中部新生代戈木错盆地,沿冈玛错、布尔嘎错—才玛尔错、五指湖、戈木错、唢呐湖—玛尔果茶卡呈近东西向、串珠状出露在古湖底和冲洪积平原上,受新生代以来活动断裂的控制。
解超明李才吴彦旺胡培远
关键词:火山喷发物羌塘中部青藏高原油气地质意义沥青脉
藏北羌塘中部首次发现泥火山被引量:25
2009年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戈木错新生代盆地首次发现大量泥火山,少数泥火山喷发物中有含沥青脉的岩石。区内泥火山群出露在第四纪沉积物之上,明显受新构造断裂活动的控制。喷发物中含沥青脉岩石泥火山的发现说明羌塘中部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油气运聚活动,沥青脉赋存在古近纪唢呐湖组湖相灰岩的层间裂隙中,为层间缝型沥青脉。泥火山喷出物中含沥青脉岩石的发现说明羌塘新生代沉积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
解超明李才李林庆吴彦旺胡培远
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新生代盆地泥火山沥青脉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