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燕红

作品数:2 被引量:4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华北平原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下水环境
  • 1篇水化学
  • 1篇水化学特征
  • 1篇水环境
  • 1篇水文地球
  • 1篇水文地球化学
  • 1篇稀土
  • 1篇稀土元素
  • 1篇离子
  • 1篇化学特征
  • 1篇含氟
  • 1篇氟离子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篇詹燕红
  • 1篇王轶
  • 1篇侯春堂
  • 1篇邢丽娜
  • 1篇郭华明
  • 1篇李瑞敏
  • 1篇魏亮

传媒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规律和稀土元素特征研究
地下水是华北平原的主要水源,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演化规律不仅可以为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数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华北平原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以地下水分区为单位,研究了华北平...
詹燕红
关键词:华北平原稀土元素
文献传递
华北平原浅层含氟地下水演化特点及成因被引量:46
2012年
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历史资料、实地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历史阶段(1980~1985年)和现阶段(2005~2010年)F-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探讨了现阶段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F-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氟水的区域范围相比历史阶段明显增加;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补给区(Ⅰ区),到中部冲积湖积平原缓慢径流区(Ⅱ区),最后到东部冲积海积滨海平原排泄区(Ⅲ区),浅层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呈低→高→低的变化;高氟水的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HCO3-和Na+富集的苏打型碱性水化学环境有利于F-的富集,而Ca2+、Mg2+则会抑制F-的富集;高氟水的形成与其迁移、赋存的环境条件有关,在Ⅰ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主要受萤石溶解作用、F-解吸作用控制,在Ⅱ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受蒸发浓缩作用、萤石溶解作用、方解石-白云石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等控制,而在Ⅲ区高氟水主要受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控制。
邢丽娜郭华明魏亮詹燕红侯春堂李瑞敏王轶
关键词:地下水氟离子水文地球化学水化学特征华北平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