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发君
- 作品数:16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化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行GP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135例,分析其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Ⅳ期的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NSCLC伴血浆D-二聚体表达阳性患者的PFS(5.3个月/10.6个月,P<0.05)和OS(11.8个月/20.4个月,P<0.05)均明显缩短;多因素回归分析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
- 郑秋青毛伟敏谢发君
- 关键词:D-二聚体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 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疗效及生存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拓扑替康、含铂联合化疗和其他单药化疗用于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 cancer,SCLC)患者二线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敏感复发SCLC患者接受二线化疗的疗效和生存情况,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拓扑替康组、含铂联合化疗组和其他单药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80、4.07和1.93个月(P=0.007),二线化疗后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7、10.57和7.27个月(P=0.021),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69.2%和30.0%(P=0.033)。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一线化疗疗效(有效与稳定/进展:风险比为1.27,P=0.013)、二线化疗前体能状况评分(0~1分与2分:风险比为1.36,P=0.019)和二线化疗前肿瘤分期(局限期与广泛期:风险比为2.16,P=0.006)是二线化疗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一线化疗有效、体能状况评分为0~1分、二线化疗前局限期患者更能从二线化疗中获益。与拓扑替康和其他单药化疗相比,二线含铂联合化疗的PFS和OS更具优势。
- 邵岚苏丹宋正波谢发君娄广媛洪卫古翠萍洪丹林宝钗张沂平
- 关键词:肿瘤复发二线化疗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疗效及生存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背景与目的随着高效低毒药物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有机会接受三线治疗,但目前三线的标准治疗除厄洛替尼外尚无其它选择方案。本研究旨在比较单药化疗、靶向药物与双药联合化疗在晚期NSCLC患者三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15例IIIb期/IV期接受三线治疗的NSCLC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药组、靶向治疗组与双药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30个月、3.17个月和2.37个月(P=0.045),三线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0个月、10.40个月和7.87个月(P=0.110),III度-IV度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8.2%和68.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能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P<0.001)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既往无吸烟史(P=0.011)、PS评分0分-1分(P<0.001)和一二线治疗疗效获得疾病控制(P=0.044)是三线治疗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S评分较好、既往不吸烟和一二线治疗疗效疾病控制的患者在三线治疗中更能获益,与化疗单药或双药相比靶向药物组PFS显示出优势。
- 邵岚宋正波胡林谢发君娄广媛洪卫古翠萍洪丹林宝钗张沂平
- 关键词: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预后
- EML4-ALK融合基因-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靶点被引量:13
- 2015年
- EML4-ALK融合基因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肺腺癌的一个新的驱动基因。目前,针对该基因的检测方法、该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依据检测结果进行靶向性治疗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新成果。本文就该基因在上述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系统综述。
- 郑秋青毛伟敏谢发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ML4-ALK靶向治疗
- BIM基因多态性与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治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与目的 BIM基因是BCL-2家族成员之一,是参与细胞死亡的重要介质。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BCL-2家族成员蛋白介导的EGFR基因突变癌细胞能够激活PI3K/AKT/mTORC和MER/ERT信号通道,决定着细胞的存活或者凋亡。BIM基因的BH3域缺失,则容易引起凋亡受阻。本研究通过检测BIM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复治晚期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就诊于浙江省肿瘤医院的123例复治晚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化疗,失败后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BIM基因多态性。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在疾病控制率上,BIM基因无多态性的患者较BIM基因有多态性的患者呈略好趋势(DCR 75.5%vs 57.1%,χ2=2.931,P=0.087)。单因素分析中位PFS,女性长于男性(6.9个月vs 4.5个月,χ2=7.077,P=0.008);不吸烟者长于有吸烟史者(8.0个月vs 2.5个月,χ2=15.277,P<0.001);病理类型为腺癌的长于其它类型(7.0个月vs 2.0个月,χ2=14.978,P<0.001);BIM基因无多态性的患者中位PFS长于BIM基因有多态性的患者(6.0个月vs 3.5个月,χ2=7.035,P=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病理类型、BIM基因多态性为影响PFS的预后因素。BIM基因型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M基因多态性的有无对复治晚期NSCLC EGFR-TKI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时间有统计学差异,检测患者BIM基因多态性对复治晚期NSCLCEGFR-TKI治疗患者的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 郑蕾林宝钗宋正波谢发君洪卫冯建国邵岚张沂平
- 关键词:多态性肺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腺病毒介导入干扰素γ基因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 [背景和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胰腺癌已是死亡率高居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而在我国...
- 谢发君
-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干扰素腺病毒基因治疗
- 文献传递
- 食管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SEMA3B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信号素3B(SEMA3B)在食管鳞癌(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51例食管鳞癌组织(观察组)及相应正常食管组织(对照组)中SEMA3B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对照组SEMA3B基因均表达,观察组SEMA3B基因表达缺失率为58.8%(30/51,P<0.05);SEMA3B基因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大体分型无关。结论SEMA3B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SEMA3B可作为反映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 汤虹谢发君艾教育戴永东秦艳茹关新元
- 关键词:基因食管鳞癌
- 腺病毒介导的人干扰素γ基因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 [背景和目的]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胰腺癌已是死亡率高居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而在...
- 谢发君
- 关键词:胰腺癌基因治疗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GNAS1基因T393C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卡铂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指标的研究
- 目的:探讨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位点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卡铂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并提取确诊为Ⅲ至Ⅳ期晚期肺癌患者的外周血细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谢发君赵鹏寇军燕洪卫胡林洪丹张沂平
- 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建立预测厄洛替尼治疗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模型被引量:9
- 2014年
- 背景与目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肺癌个体化治疗的方向,目前已有学者建立靶向治疗预测模型,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本研究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D,SP-D)、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α,TGF-α)、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肺腺癌相关抗原(Krebs von den Lungen-6,KL-6)与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疗效及生存的关系,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14例晚期复治NSCL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清中SP-D、TGF-α、MMP-9、TPS、KL-6含量,结合临床因素分析与厄洛替尼治疗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结果 114例患者厄洛替尼治疗总有效率为22.8%,稳定率为72.8%,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5.13个月,1年生存率为69.3%。SP-D>110 ng/mL组的有效率及稳定率均高于≤110 ng/mL组(P=0.011,P=0.017),MMP-9≤535 ng/mL的稳定率高于>535 ng/mL组(P=0.009)。TPS<80 U/L组的稳定率要高于≥80 U/L组(P=0.002)。SP-D>110 ng/mL组的mPFS长于≤110 ng/mL组(5.95个月vs 3.25个月,P=0.009),MMP-9≤535 ng/mL的mPFS要长于>535 ng/mL组(5.83个月vs 3.47个月,P=0.046),KL-6中<500 U/mL组要优于≥500 U/mL组(6.03个月vs 3.40个月,P=0.040),TPS<80 U/L组的mPFS要长于≥80 U/L组(6.15个月vs 2.42个月,P=0.014)。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EGFR基因野生型、末次化疗疗效进展、厄洛替尼治疗期间无皮疹、LDH升高和TPS≥80 U/L是PFS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根据患者的预后指数可分成4组:低危组、中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中位PFS分别是9.12个月、6.88个月、3.52个月和0.93个月
- 邵岚洪卫郑蕾何春晓张贝贝谢发君宋正波娄广媛张沂平
- 关键词:肺肿瘤厄洛替尼血清肿瘤标志物预后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