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娟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HIF-1α和血清IGF-Ⅱ水平的检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中的20例取其皮损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其HIF-1α的表达和分布,同时取20例健康皮肤组织作对照;对另外22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其IGF-Ⅱ浓度,并取健康血清20例作对照。结果:皮损组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25.21±24.45)明显高于对照组(3.80±7.27)(P<0.05),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IGF-Ⅱ水平(308.39±432.7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73±23.23)(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皮损中HIF-1α的表达和血清IGF-Ⅱ的水平均较正常水平明显增高,二者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 谭娟郗彦萍徐顺明
- 关键词:银屑病缺氧诱导因子-1Α
- 基因芯片对男性不同部位尖锐湿疣皮损中HPV型别的检测
- 目的男性CA部位环境不同,组织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年龄之间HPV感染的途径与方式也有差异。本研究就本地区男性CA皮损发生在不同部位间的临床差异及HPV型别分布情况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187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包皮冠状沟组...
- 徐顺明谭娟曹艳云蔡海斌周贤琼张惠平丁忆慈邱凤敏顾留存
- 男性尖锐湿疣皮损HPV基因芯片型别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本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的HPV型别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对200例男性尖锐湿疣皮损进行26种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检出率为99.00%(198/200),检出的198例阳性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42.42%(84/198),以HPV6/11为主(94.00%);多重HPV混合感染以高低危HPV混合感染为主(P<0.05),18~35岁组较>35岁组高危HPV感染率偏多(P<0.05),皮损部位间存在HPV型别差异(P<0.05)。皮损中检测出HPV7型感染4例和HPV67型感染1例。结论男性尖锐湿疣皮损以HPV6/11型感染为主,并多伴有其他HPV型别感染;年龄、皮损部位和感染重数影响HPV型别分布。
- 谭娟徐顺明蔡海斌曹艳云周贤琼张惠平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芯片型别
- 基因芯片对男性不同部位尖锐湿疣皮损中HPV型别的检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本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在不同皮损部位的HPV型别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87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包皮冠状沟组、尿道口组和肛周组三组,采用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对其皮损行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肛周组患者的年龄较其余两组偏大(P<0.05),皮损数目从多到少依次为肛周组、包皮冠状沟组及尿道口组(P<0.05)。各部位的HPV易感性依次为包皮冠状沟组、尿道口组及肛周组(P<0.05)。三个部位均以低危HPV型别感染为主,且均以多重混合感染多见。结论三个部位组的年龄、皮损数及病毒易感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单一感染与多重混合感染情况无差异。
- 徐顺明谭娟曹艳云蔡海斌周贤琼张惠平丁忆慈邱凤敏顾留存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芯片
- 外阴上皮内瘤变被引量:1
- 2009年
- 报告1例以红色疣状斑块为主要表现的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女,79岁。外阴部出现疣状斑块0.5年。皮肤科检查见两侧大阴唇内侧下部各见约6cm×4cm和4cm×3cm的红色疣状斑块,会阴联合处同时受累。右侧大阴唇内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近全层间变,细胞核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Ki-67及p53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性。诊断:外阴上皮内瘤变(分化型)。
- 徐顺明费晓春谭娟王登山周贤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