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文宪 作品数:18 被引量:7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微波技术在胸腹水沉渣切片中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常规胸腹水沉渣切片技术在细胞学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因周期较长影响及时诊断和患者的治疗。因此,我们把微波辐射应用于胸、腹水沉渣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及浸蜡全过程,经反复实验不仅明显缩短了制片时问,且HE染色、分子检测、特殊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结果理想,稳定可靠,容易操作,现介绍如下。 朱小兰 骆新兰 武鸿美 姚军 刘雪峰 豆文宪关键词:胸腹水 微波 沉渣 染色 二维码在常规病理制片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8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已较完善。病理科在全院HIS和LIS完全连接并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启用二维码管理流程,实现了实验室信息自动化,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诊断报告的可靠性也大大增强。我院病理科自2016年4月将二维码应用到常规病理技术流程的各环节中,有效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差错,现介绍如下。 朱小兰 骆新兰 武鸿美 姚军 刘雪峰 豆文宪 任琼关键词:二维码 组织制片 信息管理 二微码在常规病理制片技术中的应用 朱小兰 骆新兰 武鸿美 姚军 刘雪峰 豆文宪FISH自动扫描分析系统与人工判读的比较 2021年 随着分子病理学和个体靶向治疗的发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作为分子诊断的主要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1],除了辅助诊断淋巴瘤、软组织肿瘤、尿路上皮癌等各肿瘤之外,也成为乳腺癌、肺癌等各肿瘤的用药及预后指标。为了防止荧光信号的淬灭,FISH结果的判读必须借助荧光显微镜在暗视野下及时地进行。 陈洁 豆文宪 林丹义 许洁 李智关键词:FISH 乳腺癌 肺癌 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治疗及癌变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分析癌变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77例结直肠癌变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内镜下治疗策略。结果 77例癌变结直肠息肉中,9例伴发结肠癌,60例有临床症状,症状发生率为77.9%(60/77)。息肉癌变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多发生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行电子结肠镜电切法切除44例,其中完全切除38例。结论年龄>60岁患者和乙状结肠息肉癌变发生率明显增高,选择性对属于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的癌变息肉行电子结肠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赖晓嵘 沙卫红 林焕建 符永杰 豆文宪关键词: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切除 Symphony全自动染色封片工作站在常规病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近年来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全自动染色机逐步被引入了病理科,因其具有以人为本的智能化设计理念,周到而完善的处理程序,提高切片染色的高效性,保证切片染色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还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并改善工作环境。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自2013年将Symphony全自动染色封片工作站应用于常规染色以来,切片的染色效率明显提高,染色质量持续稳定。使用该染色封片工作站克服了人工操作不良因素对染色的影响,达到了染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朱小兰 骆新兰 武鸿美 姚军 刘雪峰 豆文宪关键词:常规病理 单张 三种不同条件黑色素硫酸亚铁染色的比较 被引量:2 2013年 常规HE黑色素硫酸亚铁法染色特异强,结果可靠,但耗时较长。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将原常温染色条件改用恒温水浴箱加温法,结果显示黑色素呈绿色至墨绿色,染色时间比原方法缩短一倍。将此方法与常温及微波法染色进行对比,并对组织及细胞内黑色素染色的特异性效果进行评价。 刘雪峰 张威 骆新兰 林兴滔 朱小兰 姚军 豆文宪关键词:黑色素 常温 微波 肾穿刺活检标本切片厚度对PAS染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过碘酸-无色品红染色(PAS染色)是肾穿刺活检病理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之一。主要用于显示肾小球系膜区范围和基底膜的厚度,也可显示肾小球内某些渗出性蛋白、节段性硬化和结节性病灶。防止细胞重叠造成误诊,切片要求厚度〈3μm[1]。笔者比较了厚度1μm和3μm的肾活检标本PAS染色结果,认为切片厚度1μm效果优于厚度3μm。 豆文宪 骆新兰 朱小兰 姚军关键词:PAS染色 肾穿刺 组织污染对常规病理制片的影响与质控管理 被引量:4 2018年 病理切片的质量控制是临床病理质控的关键环节和基础。组织交叉污染在病理实验室中普遍存在,对患者的安全有潜在风险,即使不影响病理诊断,也耗费病理医师的诊断精力,影响病理报告的准确性。长期以来由于病理工作量大、环节众多,即使在医师取材和制片环节非常谨慎,但仍然难以杜绝组织交叉污染。本科室统计并分析近3年的常规质控报告, 朱小兰 骆新兰 武鸿美 陈洁 姚军 刘雪峰 豆文宪关键词:污染 病理技术 常规制片 两种苏木精染液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 被引量:2 2008年 朱小兰 张威 骆新兰 刘雪峰 姚军 陈洁 豆文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