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峰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出血
  • 4篇脑出血
  • 4篇基底
  • 3篇血管
  • 3篇血肿
  • 3篇引流
  • 3篇溶栓
  • 3篇手术治疗
  • 3篇颅内
  • 3篇急性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溶栓
  • 2篇血性
  • 2篇引流术
  • 2篇溶栓治疗
  • 2篇术后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机构

  • 15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15篇贺峰
  • 8篇闫昕
  • 7篇林贵军
  • 7篇贾继明
  • 6篇刘宗明
  • 5篇刘爱贤
  • 5篇李成义
  • 5篇高峰
  • 5篇伊志强
  • 5篇饶芝国
  • 5篇胡世文
  • 4篇黄旭
  • 4篇张文毅
  • 3篇丁胜超
  • 1篇孙晓东
  • 1篇郭辉
  • 1篇杨春娟
  • 1篇曹守明
  • 1篇马仁政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致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导致面肌痉挛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VBD导致的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3例行常规微血管减压术,4例采用"双面胶悬吊技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7例均恢复良好;6例面肌抽搐症状完全消失,1例有部分残留;2例出现一过性面瘫,1例出现一过性听力下降,1例出现永久性听力下降;无复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死亡。结论 VBD导致的面肌痉挛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采用"双面胶悬吊技术"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丁胜超贺峰贾继明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3D Slicer软件在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颅内病变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3D Slicer软件辅助国产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在颅内病变活检组织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治并采用国产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颅内病变活检的80例病例资料。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38.5±18.0)岁(范围:6~71岁)。术前仅行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收集数据后应用3D Slicer软件重建颅内病变、大脑皮层和血管、白质纤维束的影像,将CT和MRI数据导入国产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工作站,设计穿刺路径;穿刺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80例患者的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均成功完成。病理学诊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50例,淋巴瘤15例,转移瘤5例,炎性脱髓鞘病5例,炎性肉芽肿2例,血管瘤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浸润1例,精原细胞瘤1例,穿刺活检阳性率100%(80/80)。术后影像学证实穿刺路径和靶点均按术前规划精准实施,靶点误差为(1.32±0.44)mm(范围:0.55~1.99 mm)。术后发生穿刺靶点无症状渗血1例,经治疗后好转。结论通过3D Slicer软件术前自主重建三维多模态影像,可以帮助术者进行术前手术规划,降低国产CR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立体定向脑活检的风险。
陈辉闫昕贺峰丁胜超刁劲夫郭辉曹守明杨春娟尹丰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活检脑外科机器人
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38例报告)
2010年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病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必要时分块切除。术中注意肿瘤与蛛网膜边界,尽量保留肿瘤表面的蛛网膜。结果:肿瘤全切31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24例,功能保留2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切除肿瘤,大大提高面神经的保全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刘爱贤贺峰林贵军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技术面神经保护
动静脉内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被引量:3
2007年
高峰伊志强刘宗明胡世文刘爱贤贾继明饶芝国李成义闫昕张文毅黄旭贺峰林贵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
穿刺引流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穿刺引流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67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穿刺引流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周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2、3周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2周采用量表评估疗效,分为痊愈、好转、进步、无效;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结果治疗前,两组外周血CRP、TNF-α、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两组外周血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3周,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88.2%,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4/33;P<0.05)。结论穿刺引流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消除颅内血肿,降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
贺峰马仁政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依达拉奉疗效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对27例经CT检查证实的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为50—100ml,部分病例血肿经额角破入脑室铸型,行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呼吸机治疗。结果 27例患者中20例术后立即复查CT,7例48h复查CT,血肿清除率95%以上26例,1例术后再出血40ml,并再次开颅手术,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14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刘宗明贾继明林贵军饶芝国李成义闫昕伊志强贺峰
关键词: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显微外科手术血肿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欠佳的急性脑梗死病例5例,均为男性,平均58.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7h;其中4例用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50~92.5万U;1例用rt—PA以20~30mg/h的速度注入,总量25mg。结果: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溶通但效果不佳;2例颈内动脉闭塞,其中1例部分溶通后出血,恢复良好,1例未溶通死亡;2例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恢复良好,1例加重。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时除应严格遵守治疗时间窗外,对伴有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溶通闭塞血管;而对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应重视扩容、升压及抗凝等内科治疗。
高峰伊志强刘宗明胡世文刘爱贤贾继明饶芝国李成义闫昕黄旭张文毅贺峰林贵军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急性病男(雄)性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在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意义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PR)、降钙素原(PCT)及乳酸在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神经外科脑外伤术后患者,按照颅内感染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7)和非感染组(n=40),感染组患者根据预后又分为治愈组、好转组和加重、无效组。检测血清CPR、PCT及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各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CPR、PCT及乳酸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治愈组和好转组相比,加重、无效组CPR、PCT明显升高(P<0.05),治愈组血清CPR及PCT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血清CPR、PCT及乳酸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966,0.717(P<0.05),血清PCT在8.10μg·L^(-1)时为最佳截断点,诊断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92.5%,优于其他两项血清指标。结论血清CPR、PCT及乳酸的检测,有望成为鉴别诊断颅内感染的新型标志物。
贺峰孙晓东
关键词:颅内感染降钙素原乳酸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适应证探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类分型,初步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8年3月至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小时以内;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把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按闭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狭窄、未见异常三类。完全闭塞55例,狭窄组15例,未见异常组17例。闭塞组中,按责任血管和闭塞部位分,颈内动脉组18例,再通11例,溶通率为61.1%;大脑中动脉组20例,再通14例,溶通率为70%;椎-基底动脉型组12例,再通8例,溶通率为66.7%;双侧颈动脉系统多血管或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明显病变者称为多发型,多发型5例中再通2例,溶通率为40%。神经功能评价:闭塞组35例再通患者中24例改善,占68.6%;闭塞未溶通者22例,5例改善,占22.7%;完全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9例中1例恶化;狭窄组13例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异常组15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恶化。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完全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心源性栓塞者、椎-基底动脉闭塞及颈内动脉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
张文毅高峰伊志强刘宗明胡世文刘爱贤贾继明饶芝国李成义闫昕黄旭贺峰林贵军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适应证
探究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实施于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3年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不同血肿清除术的疗效进行分析,为后续提供参考。方法 2016.06-2022.06,纳入我院14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选择钻孔引流治疗,对照组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针对基地河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选择钻孔引流清除血肿时,整体的疗效更具优势,而且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各项康复指标,也具有着安全并发症少的优势,所以从后期的应用来看,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霍文君贺峰
关键词: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