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正华

作品数:36 被引量:128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4篇玉米
  • 11篇种质
  • 7篇甜玉米
  • 6篇玉米新品种
  • 5篇性状
  • 5篇选育
  • 5篇栽培
  • 5篇栽培技术
  • 5篇超甜玉米
  • 3篇地方种
  • 3篇地方种质
  • 3篇玉米种
  • 3篇玉米种质
  • 3篇杂交
  • 3篇杂交种
  • 3篇品种选育
  • 3篇夏玉米
  • 3篇抗虫
  • 3篇基因
  • 3篇分子标记

机构

  • 35篇湖北省农业科...
  • 12篇长江大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宜昌市农业科...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厅
  • 1篇湖北省种子管...
  • 1篇十堰市农业科...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作者

  • 36篇贺正华
  • 33篇黄益勤
  • 30篇张士龙
  • 9篇万正煌
  • 9篇焦春海
  • 4篇蔡海亚
  • 4篇杨园园
  • 3篇杜何为
  • 2篇邱法展
  • 2篇张再君
  • 2篇李小琴
  • 2篇李莉
  • 1篇姜海鹰
  • 1篇李建生
  • 1篇杨小红
  • 1篇田小海
  • 1篇高广金
  • 1篇李珍连
  • 1篇刘威
  • 1篇徐祥玉

传媒

  • 12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种业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种子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Agricu...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现代农村科技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用玉米苗期耐冷种质的鉴定与筛选被引量:3
2008年
对66份甜玉米和25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3℃的低温处理,通过处理前后相对电导率测定比较,结合叶片萎蔫程度的观察,鉴定各自交系的耐冷性,从中筛选出耐冷性强的玉米材料14份,包括甜玉米8份和糯玉米6份,为选育耐冷新品种提供新种质。
贺正华黄益勤万正煌
关键词:特用玉米耐冷电导率种质
玉米新品种鄂科玉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9年
鄂科玉1号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长江大学以自交系BN486为母本、F085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丰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强等优点,适用于湖北省丘陵平原春玉米产区推广种植,于201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文介绍了鄂科玉1号的品种来源、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张士龙贺正华贺正华焦春海杜何为焦春海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品种选育栽培要点
玉米地方种质竹山白马牙耐渍性生物学基础分析
2022年
在中国南方,涝渍已成为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植物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发掘和有效利用玉米耐渍种质、探讨玉米耐渍性生物学特征、培育耐渍性新品种是减少南方玉米产量损失,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多方面证据表明白马牙比渍水敏感性玉米自交系B73具有较强的耐渍性。在表型水平上:渍水胁迫下,白马牙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苗高、根长、茎鲜重/干重、根干重/鲜重、不定根数目及根长均显著高于B73;渍水28 d,白马牙的平均存活率为86%,B73的存活率仅为8.25%,说明白马牙相对于B73渍水耐受性较强,白马牙在渍水胁迫下具有发达的不定根和诱导性通气组织的形成。在生理生化水平上:渍水处理6 d,B73中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而白马牙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且白马牙在渍水胁迫后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证明白马牙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在磷吸收利用上:白马牙较强的磷吸收能力增强了抵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本研究揭示了耐渍性地方种质白马牙苗期耐渍性产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基础,为进一步利用该资源进行耐渍性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贾海涛顾银山张士龙贺正华刘刚蔡海亚张硕黄益勤焦春海
关键词:耐渍性存活率不定根通气组织
湖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
2013年
对来源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1 318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以及其中833份材料的3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地区及生态区间存在明显差异,玉米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宜昌和恩施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为1.988 0~2.082 9;黄石、武昌、孝感和鄂州多样性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为0~0.562 3;鄂西生态区为多样性最集中地区,多样性指数为2.371 2,江汉平原生态区多样性最低,多样性指数为0.884 1。湖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各地区间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9个性状在各地区的多样性有不同差异,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98~2.10。种质资源份数多于40份的鄂西、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南生态区9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具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的特点,其中鄂东南生态区9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研究表明,湖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王燕张士龙贺正华万正煌张再君黄益勤
关键词:玉米地方种质
超甜玉米子粒果皮柔嫩度的变化规律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探讨超甜玉米果皮柔嫩度在子粒发育进程中的变化规律,以10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硬度计法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果皮柔嫩度值,分析果皮柔嫩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10份参试材料在果皮柔嫩度上存在梯度差异,其中PE10果皮柔嫩性最好,T105中等,S33205最差;在湖北武汉(2014年春)、海南陵水(2014年冬)两种环境下,在授粉后第12~24天,PE10、T105、S33205的果皮柔嫩度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各测定时间点的柔嫩度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S33205、T105、PE10;随着子粒的发育,相同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果皮柔嫩度差异呈现先增大后缩小最后又趋于一致的规律;2014年湖北武汉春季与海南陵水冬季相比,同一材料最适采收期相差4 d,但最适采收期的果皮柔嫩度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环境改变会影响果皮嫩度变化速率,但果皮柔嫩度的好坏本质上仍决定于材料本身。
张士龙贺正华黄益勤
关键词:超甜玉米
80份玉米材料耐旱研究初报
2017年
通过把国内外搜集的80份玉米材料,种植在防雨大棚中,在喇叭口期开始自然干旱处理,使玉米材料在花期遭受极端干旱胁迫,调查植株在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的散粉吐丝习性、植株叶色、结实性等,筛选鉴定这80份玉米材料的耐旱性,为玉米耐旱品种选育及种质材料创新提供参考。
贺正华张士龙张士龙
关键词:玉米耐旱吐丝
生物有机硒对玉米农艺经济性状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讨生物有机硒对玉米子粒硒富集量及玉米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于玉米抽雄期进行不同浓度和不同用量的处理,并测定了玉米子粒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及农艺经济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玉米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糖分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9个处理中除A1B1外,其他处理在株高和穗位高上均高于CK。9个处理在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和秃尖长这4个性状表现均优于CK,而在穗长、穗行数和子粒深度方面表现不一;在糖分含量方面,有6个处理相比于CK有所提高,A1B3和A2B3提升最为显著,相比于CK均提高了3.97%;所有处理的硒含量相比CK大幅提升,且均达到了富硒玉米的标准,有7个处理的有机硒占比达到了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 42/002—2014)规定的80%以上。该研究可为玉米生物有机硒合理喷施提供参考。
余侃艾姝智查升黄思思蔡端午龙小玲贺正华黄益勤郑威
关键词:玉米农艺经济性状硒含量
夏玉米新品种鄂玉3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8年
鄂玉32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科研团队以自选系TY6为母本、引进系N7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夏玉米单交种,具有叶片浓绿繁茂、综合抗性强、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在2015年、2016年湖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中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582.10kg、501.69kg,分别较对照郑单958增产19.96%、10.26%,分列第2位和第1位。该品种于2017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海拔500m以下平原丘陵地区作夏播玉米种植。
张士龙杨园园杨园园贺正华魏昌松贺正华黄益勤
关键词:品种选育栽培要点
超甜玉米新品种蜜脆68的选育与应用
2014年
阐述了超甜玉米新品种蜜脆68的育种目标、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等,并从播种施肥、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贺正华张士龙黄益勤万正煌
关键词:超甜玉米选育
玉米抗虫新种质的创制
2013年
收集转外源抗虫基因Cry1C*的HiII玉米材料T1代阳性转化单株花粉,与生产上常用的郑58、248、Ye478、昌7-2等30多份自交系测交和回交,并经200 mg/L的草胺膦喷施、PCR检测、大田鉴定等方法对后代植株进行阳性单株筛选,连续进行5次回交和筛选,最终自交纯合获得含Cry1C*基因抗虫玉米新系32份。
张士龙贺正华邱法展黄益勤
关键词:玉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