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亮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献血
  • 6篇献血者
  • 6篇病毒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3篇乙肝
  • 3篇乙肝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呼吸道感染
  • 3篇基因
  • 3篇假丝酵母菌
  • 3篇肝病
  • 3篇肝炎病毒
  • 3篇HBSAG
  • 3篇病毒感染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0篇福建省血液中...
  • 4篇安徽省血液中...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省医学科...
  • 1篇江苏省血液中...
  • 1篇大连市血液中...
  • 1篇绵阳市中心血...

作者

  • 19篇赵亮
  • 5篇涂东晋
  • 4篇陈凌
  • 3篇陈贻锴
  • 3篇周晓真
  • 3篇林洪铿
  • 2篇唐阳
  • 2篇朱进伟
  • 2篇郑祥雄
  • 2篇薛士杰
  • 2篇林授
  • 1篇沈晓丽
  • 1篇梁晓华
  • 1篇吕蓉
  • 1篇郭永建
  • 1篇陈志哲
  • 1篇刘忠
  • 1篇李玲

传媒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州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乙肝病毒S区MHR变异特征分析
赵亮林授周晓真李敏
生物膜结构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是一种可黏附并生长于植入性生物医学材料具有高度耐药特性的膜样生物集落,可造成植入失败和持续的感染源,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查明,本文就其结构形态与耐药机制有关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赵亮陈贻锴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耐药
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输血安全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被引量:13
2009年
涂东晋郭永建赵亮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隐匿型输血
2008—2012年输血感染检测项目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本实验室输血感染检测项目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改进本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对2008—2012年我实验室输血感染检测项目的上报结果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预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年的总合格率98.75%,所有结果中共有4份上报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本实验室检测值与全国其他使用相同试剂实验室的检测值符合性较好。结论室间质评是评价与改进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本实验室输血感染检测能力稳定、可靠。在不符合的结果中主要由于考评标本对不同试剂的阳性差异所致。
周晓真林洪铿赵亮
关键词:室间质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福州地区HBsAg-/HBVDNA+献血者乙肝病毒S区MHR变异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HBV的基因型及主要亲水区(MHR),尤其是其中"a"决定簇区氨基酸的变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2013年7月—2014年10月福州地区献血者的90 874名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 ELISA与单人份核酸检测,对筛查出的HBsAg-/HBV DNA+标本,进行HBV DNA的提取和S区基因的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进行进化分型,分析MHR中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选取15例前期研究所得的HBsAg+/HBV DNA+标本的测序结果作为对照,比较两类标本在"a"决定簇区蛋白序列变异上的差异。结果 16份测序结果中B基因型15份,C基因型1份。15例标本中13例在MHR内共发生了33次氨基酸的变异,其中25次集中在"a"决定簇区,HBsAg-/HBV DNA+标该组"a"决定簇区的变异率要高于HBsAg+/HBV DNA+标该组。变异的形式主要为单个的氨基酸的点替换,另有7例标本在124位与125位氨基酸间发生了9个碱基的非移码插入,造成该位点间"TNR"3个氨基酸的插入。结论福州地区献血者HBsAg-/HBV DNA+血液标本中HBV的基因型以B型为主,MHR的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在"a"决定簇区,有本地区的地域特点。研究中新发现的3个氨基酸"TNR"的插入变异,可能影响HBsAg的检出。
赵亮周晓真涂东晋吕蓉
关键词: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福建籍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2010年
目的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遗传易感基因,发现新的易感SNP位点。方法采用SNP基因芯片与DNA池相结合(SNP microarrays and DNA pools,SNP-MaP),在福建籍汉族人群中对240例SLE患者和210例正常对照DNA池分别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正态分布法估计正常对照和SLE患者DNA池SNP-MaP等位基因频率,用DNA池测序法验证杂合度,用TaqMan法验证单个样本。结果筛选出108个新的SLE候选易感基因,验证了其中的6个新的易感SNP位点的杂合度,结果与SNP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证实rs4731117为一个新发现的易感位点。结论 SNP基因芯片与DNA池相结合的方法是一个实用性好的高通量的SNP筛选工具。rs4731117位点多态性与福建籍汉族人群SLE发病的易感性有一定关系。
陈凌赵亮朱进伟薛士杰郑祥雄唐阳
关键词:芯片分析技术汉族
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预防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2020年
目的探讨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预防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6月-2019年5月时间段内,从该院接收治疗的具有发生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的老年住院患者当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不采取措施,观察组采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方案进行预防,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方案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0%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2,P>0.05)。结论采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联合莫沙比利方案来预防老年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赵亮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西吡氯铵含漱液
羟乙基淀粉与晶体液比较治疗ICU非脓毒血症患者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因为羟乙基淀粉可能增加脓毒血症患者的死亡率及肾脏替代治疗,已受到欧洲药物警戒评估委员会及美国FDA等的警告,而关于羟乙基淀粉对非脓毒血症患者的作用仍不太清楚。本meta分析通过与晶体液比较,分析羟乙基淀粉治疗重症监...
赵亮
关键词:化脓性感染羟乙基淀粉META分析
福州地区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S区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状况及其HBV基因型分布特征与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与核酸检测技术(NAT),对福建省福州市2011年11月-2013年3月的102 866(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做常规HBs Ag筛查及HBV DNA检测,排除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阴性标本,确定HBs Ag-HBV DNA+为OBI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OBI标本做HBV DNA检测,S区基因采用巢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使用MEGA5.0软件对HBV基因分型和对S区氨基酸做突变分析。结果2011年11月-2013年3月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共筛查出75例HBs Ag-HBV DNA+[0.073%(75/102 866)],其中OBI率0.064%(66/102 866);66例OBI标本中,抗-HBc阳性比例为93.94%(62/66),HBV DNA检出率18.18%(12/66),HBV DNA为(13-302)IU/m L,仅1例标本的HBV DNA>200 IU/m L,15.15%(10/66)的OBI标本扩增出S区基因序列,其中B型7例、C型3例;突变分析发现在这10例中有7例HBV S区氨基酸发生突变,而其中又有6例的HBs Ag抗原决定簇基因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存在一定的OBI感染率,其中抗-HBc阳性者比例占多数,OBI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低;HBV基因型主要以B型为主,HBV S区尤其是MHR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造成OBI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涂东晋赵亮林授林洪铿沈晓丽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者HBV基因型基因突变
福建汉族人群PDCD1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PDCDI)SNP-7809(rs11568821)、SNP-7872,SNP-8162(rs670565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福建汉族人群中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相关性,并尝试DNA池技术(DNA-pooling)在遗传相关分析方面研究的实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方法,募集240例SLE患者和210名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方法和引物引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IRA-PCR)方法对PDCD1基因SNP-7809、SNP-7872和SNP-8162进行分型测定。通过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DNA池混合样本等位基因的比值比(OR),对比验证能否通过DNA池技术快速判定SNP的遗传相关性。结果PDCD1 SNP-7872和SNP-8162基因型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86;OR=1.02,0.9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性别、年龄的混杂作用后,PDCD1 SNP-7872和SNP-8162基因型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75,0.81),单一样本测定结果与混合样本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中国福建汉族人群中,PDCD1基因的SNP-7809无多态性,SNP-7872和SNP-8162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发病没有相关性。研究表明DNA池技术对于某些SNP的相关性的研究是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
陈凌陈志哲薛士杰郑祥雄赵亮朱进伟唐阳
关键词:红斑狼疮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