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兵

作品数:18 被引量:58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市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根管
  • 5篇磨牙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尖周病
  • 3篇根管治疗
  • 3篇根尖
  • 3篇根尖周
  • 3篇根尖周病
  • 3篇成人
  • 2篇第二磨牙
  • 2篇多生
  • 2篇多生牙
  • 2篇牙科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组织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检查

机构

  • 17篇合肥市口腔医...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18篇赵兵
  • 6篇姚莉莉
  • 6篇张富华
  • 5篇李矛
  • 5篇陈志方
  • 4篇张建凤
  • 4篇何爱民
  • 3篇孙业桓
  • 2篇汪涌
  • 2篇吴建华
  • 2篇汪磊
  • 1篇尹明
  • 1篇杨治洁
  • 1篇温艳丽
  • 1篇张晏更
  • 1篇徐燕
  • 1篇武建宁
  • 1篇巩丹丹
  • 1篇陈莹
  • 1篇蒋勇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全科口腔医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例患者的26颗Ⅱ°根分叉病变磨牙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14颗患牙施行常规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术(Bio-oss骨粉+生物膜);实验组12颗患牙是在对照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先用盐酸米诺环素处理根面1min,生理盐水冲洗后,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粉混合植入根分叉区,覆盖生物膜。比较两组患牙根分叉病变位点处的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PD)、水平探诊深度(HPD)和骨密度(BMD)3项指标。观察时间为术前(基线)、术后3个月和6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患牙根分叉病变位点处的PD、HPD和BMD 3项指标均较基线时有明显改善(P<0.01),且实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根面处理能够促进常规牙周再生性手术的临床效果。
汪涌徐燕陈莹赵兵巩丹丹
关键词: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富血小板血浆盐酸米诺环素
畸形根面沟的临床治疗1例被引量:1
2008年
郭凤芹陈志方赵兵
关键词:畸形根面沟细菌毒素牙周组织牙周疾病牙周牙髓双根管
自体牙移植术后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比较自体牙移植术后4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牙移植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钢丝结扎、牙弓夹板结扎、邻牙釉质黏接和正畸片段弓固定4组,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钢丝结扎稳定性差;牙弓夹板和邻牙釉质黏接稳定性虽好,但临床塑型、牙面黏接、术后的松动度检查和拆除固定困难;正畸片段弓克服了以上缺点,但是初期稳定性不足。结论自体牙移植术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牙固定方法,正畸片段弓是相对比较理想的固定方式。
陈志方黄忠琐赵兵陶李明吴建华张晏更颜传杰
关键词:牙移植结扎固定片段弓牙弓夹板
口腔锥形束CT定位颌骨内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CBCT)在颌骨内埋伏多生牙定位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颗颌骨内埋伏多生牙采用普通X线检查,定位不准确者应用CBCT扫描并采用三维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判断其在颌骨内的位置。结果 CBCT可以从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埋伏牙立体解剖图像,确切地显示埋伏牙的数目、牙体大小、形态、萌出方向、与邻牙的位置关系。结论CBCT可准确定位颌骨内埋伏牙,为其诊治提供依据。
晋林赵兵叶虎
关键词:埋伏多生牙锥形束CT
电测法结合X线直视摄影术在根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电测法结合X线直视摄影术(Radiovisiography,RVG)在根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选取84颗患牙共计192个根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运用电测法结合RVG对根管工作长度进行测量,对照组仅用电测法。结果实验组根管充填的满意率达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3%(P<0.05)。结论运用电测法结合RVG插针确定根管工作长度较准确,能进一步提高根管充填的满意率。
姚莉莉汪涌赵兵
关键词:根管充填电位测定法
根管治疗后疾病病因的微生物分析
张富华姚莉莉张建凤何爱民李矛赵兵韦智君
该项目根据Richard的纳入失败病例的标准的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感染根管,应用DGGE、Realtime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再感染根管微生物种群构成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及相应的机体反应性进行分析,探讨这些参数在疾病...
关键词:
关键词:根管治疗疾病治疗分子生物学
大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治疗的临床应用
陈志方王银龙王元银李矛赵兵吴三兵尹明
对于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直径≥3.5cm),传统刮治方法很容易复发。而手术切除势必造成大范围的颌骨和牙列缺损,后期这些病人即使进行了更为复杂艰巨的骨修复手术(如骨移植、牙种植),耗费大量的财力与医疗资源,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会...
关键词:
关键词:颌骨囊性病变
合肥市成人根尖周病治疗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成年人的根尖周病治疗情况,并分析治疗因素对根尖周病患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合肥市2 038例16~45岁年龄段的社会人群中根尖周病的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应用SPSS17.0软件对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查牙齿50 770颗,其中经过牙髓病治疗的牙齿为8 998颗,经治率为17.7%。其中患有根尖周病的牙齿为4 550颗,患病比例为50.6%。单因素分析发现根管充填质量、根管桩以及全冠修复体对根尖周病的患病有明显的影响(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根管充填完善有助于减少根尖周病的发生(OR=0.316),而根管桩的存在则会增加根尖周病的发生(OR=2.105)。结论根管充填完善、无根管桩并且有全冠修复体的患牙,根尖周病的预后更良好。
张富华孙业桓张建凤何爱民赵兵姚莉莉
关键词:根尖周病流行病学调查影像学检查
锥形束CT应用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定位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使用锥形束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根管口的位置。方法使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以下简称CBCT)观察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541名患者(男302名,女241名),年龄18-70岁,获得811颗下颌第一恒磨牙。其中获得具有远舌根的下颌第一恒磨牙222颗。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A组),中年组(B组),老年组(C组)。其中青年组77颗,中年组74颗,老年组71颗。使用CBCT在髓室底观察、测量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根管口(distal lingual root canal orifice以下简称DLO)的位置,各组DLO的钙化情况。结果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总发生率为27.37%,A组发生率为26.92%,B组为28.35%,C组发生率为26.89%。近舌根根管口(mesiallingualrootcanalorifice以下简称MLO)和DLO的连线平均距离为3.47±0.58 mm,远颊根根管口(distal buccal root canal orfice以下简称DBO)根管口与DLO连线平均距离为3.60±0.65 mm,近颊根管口(mesial buccal root canal orifice以下简称MBO)与DLO连线平均距离为4.66±0.71 mm。MLO到DLO的连线与DLO到DBO连线形成交角为∠MLO-DLO-DBO,∠MLO-DLO-DBO平均角度为86.22°+10.09°。有4颗下颌第一恒磨牙DL根管口在髓室底水平出现继发性牙本质。结论 CBCT是一个有效的观察下颌磨牙远中舌根形态的工具,可以进一步了解DL根管口的位置,为根管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杨英泽蒋勇赵兵李矛高璐汪磊
关键词:下颌第一恒磨牙锥形束CT
锥体束CT结合显微超声处理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2根管钙化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锥体束CT检测结合显微超声技术疏通上颌第一磨牙钙化近中颊根第2根管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常规治疗中132个上颌第一磨牙钙化的近颊第2根管,共161个钙化段,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6个根管79个钙化段:根管上1/3钙化20个,中1/3钙化25个,中下1/3钙化34个;采用锥体束CT扫描,获得牙体及根管的三维数据,配合显微镜用超声器械疏通。对照组66个根管82个钙化段:根管上1/3钙化21个,中1/3钙化29个,中下1/3钙化32个;在普通X线片检测下,用显微超声器械疏通。比较两组间钙化段疏通的成功率。结果上1/3段钙化的近颊第2根管疏通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1/3和中下1/3段钙化的近颊第2根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钙化段疏通的总成功率分别为81.01%和60.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体束CT技术结合显微超声能为临床疏通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2根管钙化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汪磊赵兵
关键词:根管钙化锥体束CT牙科手术显微镜超声器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