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君

作品数:15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造影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管
  • 6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淋巴管造影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造影术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成像
  • 3篇小肠
  • 3篇小肠淋巴管扩...
  • 3篇淋巴管扩张
  • 3篇淋巴管扩张症
  • 3篇淋巴管瘤
  • 3篇扩张症
  • 3篇CT

机构

  • 14篇北京世纪坛医...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赵君
  • 13篇段永利
  • 11篇王仁贵
  • 10篇温廷国
  • 8篇陈孝柏
  • 7篇孙小丽
  • 7篇沈文彬
  • 7篇傅岩
  • 6篇杨磊
  • 4篇傅岩
  • 3篇袁颖
  • 3篇宋建美
  • 2篇杨永革
  • 2篇李海磊
  • 2篇张福先
  • 1篇孙莹
  • 1篇张建梅
  • 1篇魏海亮
  • 1篇冯树理
  • 1篇常鲲

传媒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胸腹部血管联合成像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评价。方法 :对34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用256层螺旋CT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检查完成后,进行冠状动脉图像重建,并与常规CT冠脉扫描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行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检查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7%(456/508),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5.5%(485/508),常规冠状动脉扫描组中,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8%(460/512),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为96.3%(489/512)。两组的图像优良率无明显差异(χ2=1.072,P=0.192)。结论 :256层螺旋CT大范围心电门控扫描能够满足冠状动脉成像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磊温廷国段永利赵君傅岩袁颖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适当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适当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6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按所用对比剂浓度不同分为三组,所用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20 mg I/ml、350 mg I/ml、370 mg I/ml,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重组,然后对重组后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主动脉起始部及同层面降部的CT值进行测量,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5,P=0.675)。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三组患者主动脉起始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0.992、P值=0.376;主动脉降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527、P值=0.224,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三组患者主动脉起始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206、P值=0.307;主动脉降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703、P值=0.191,各组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低浓度对比剂(320 mg I/ml)能够满足冠状动脉CTA的诊断要求,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推荐使用。
杨磊温廷国孙小丽段永利赵君傅岩袁颖杨永革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体层摄影术
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多层螺旋CT淋巴管成像表现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MSCT淋巴管成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临床诊断为弥漫性淋巴管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于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行胸腹部MSCT联合平扫,其中13例行MSCT增强检查.分析病变累及的部位,并采用分类变量资料中的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32例患者的MSCT淋巴管成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淋巴管异常:胸导管梗阻15例(46.9%),右淋巴导管梗阻3例(9.4%),单(双)侧颈干反流5例(15.6%),单(双)侧支气管纵隔干反流4例(12.5%),造影侧腰干、髂淋巴管扩张32例(100.0%),反流至对侧腰干、髂淋巴管28例(87.5%),反流至双侧肾盂、肾窦2例(6.2%),对比剂漏入单(双)侧胸腔9例(28.1%)、腹腔6例(18.8%)、肠腔2例(6.2%),对比剂沉积在骨内8例(25.0%)、纵隔5例(15.6%)、心包3例(9.4%)、肌间隙3例(9.4%),病理性骨折5例(15.6%).常规MSCT表现为多个部位、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病变.结论 MSCT淋巴管成像能够显示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一些特征性表现,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提供重要依据.
孙小丽沈文彬王仁贵陈孝柏温廷国赵君段永利傅岩
关键词:淋巴管瘤
全程护理在256层智能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2年
与传统CT比较,256层智能CT(i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和一站式大范围扫描等优点。CT检查过程中碘造影剂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于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和剂量、对比剂副作用的诊治以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01~08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中心进行的3448例CT增强检查,分析全程护理在256层i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杨永革袁颖赵君段永利孙莹霍萌温廷国王仁贵
关键词:造影剂全程护理
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MSCT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DP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DPL患者18例,由2名医师分别对其淋巴管造影表现及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18例DPL患者的胸部表现包括:对比剂反流18例(100%)、淋巴管扩张18例(100%)、纵隔软组织肥厚18例(100%)、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18例(100%)、小叶间隔增厚15例(83.33%)、叶间裂增厚15例(83.33%)、双肺磨玻璃影14例(77.78%),以及胸腔积液17例(94.44%)、胸膜增厚9例(50.00%)、胸膜外软组织增厚11例(61.11%)、心包积液和心包增厚16例(88.89%)、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44.44%)、胸腔和纵隔心包积气4例(22.22%)、胸廓塌陷3例(16.67%);胸外异常表现包括:腹膜后对比剂反流和淋巴管扩张4例(22.22%)、腹腔积液1例(5.56%)、腹膜后和脾脏囊性淋巴管瘤各1例(5.56%)、颈部淋巴管扩张8例(44.44%)、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44.44%)、颈部多发淋巴结10例(62.50%)、腋窝多发淋巴结16例(88.89%)、下肢淋巴水肿1例(5.56%)、颜面部水肿1例(5.56%)和骨骼异常3例(16.67%)。结论 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能通过显示对比剂的异常分布和堆积明确判断有无淋巴液反流和淋巴管扩张及增多,为诊断和治疗DPL提供重要依据。
王仁贵陈孝柏段永利李琼阁赵君傅岩温廷国沈文彬
关键词:淋巴造影术
弥漫性淋巴管瘤累及脾脏的表现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LA)累及脾脏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临床综合诊断的L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其中5例同时接受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本病累及脾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的脾脏可见单发或多发薄壁囊性肿块,边界均清楚,其中2例囊内有分隔;5例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及分隔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所有患者均同时伴有至少1个其他部位的相似病变。结论 MSCT检查可清晰显示LA累及的脾脏影像学特征。伴有淋巴管发育不良并累及多个部位时,结合病史及临床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
孙小丽王仁贵陈孝柏段永利赵君傅岩温廷国沈文彬
关键词:淋巴管瘤脾脏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及增强CT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和增强CT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I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后再接受腹盆部CT平扫,4例于淋巴管造影前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5例淋巴管造影及CT平扫后接受腹部增强CT扫描。结果患者中肠壁增厚、肠腔扩张15例,肠系膜水肿21例,胸、腹腔积液16例。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显示不同程度淋巴管异常:对比剂漏入肠腔或分布于肠壁7例,肠系膜淋巴管扩张10例、碘油分布于胃壁1例、对比剂反流至肝门、脾门、胰腺周围、对侧髂淋巴管及胸腔21例。9例增强扫描患者中,肠壁分层强化呈"晕轮征"3例,肠黏膜明显线状强化7例。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和增强CT对IL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观察胸、腹腔积液及脏器情况,并可用于复查。
宋建美陈孝柏赵君段永利王仁贵温廷国沈文彬
关键词:淋巴造影术
不同级别迭代重建技术在肝脏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评价肝脏CT扫描中不同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iDose)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探讨获得最佳图像质量、最低噪声的迭代重建级别。方法应用256层CT(Brilliance iCT)对30例患者行肝脏CT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和1~7级迭代重建技术(iDose1~iDose7)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肝脏同一层面的SNR和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以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iDose1~iDose7图像的SNR及CNR均高于FBP图像,且CNR随迭代重建级别升高而呈线性升高。iDose2、iDose3、iDose4的SNR值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ose3、iDose4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图像评分最优。结论在肝脏CT扫描中,与常规重建算法FBP比较,采用迭代重建技术(iDose1~iDose7)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本组条件下,iDose3、iDose4可以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赵君孙小丽王仁贵温廷国杨磊段永利傅岩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肝脏图像后处理图像质量
MDCT血管成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145例。进行常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结果仅向上腔静脉引流45例(31%);仅向下腔静脉引流11例(7.7%);分别向上、下腔静脉引流89例(61.3%)。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各种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孙磊陈孝柏赵君段永利傅岩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电离室中心-X射线线束偏移距离对多排CTDI_(100)辐射剂量测定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索多排CT的X射线束平面与电离室中心刻度偏移距离(offset distance,Do)对辐射剂量指数(CTDI100)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满足IEC标准的头部体模(T6M164)和长杆电离室,测量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在轴扫条件下不同偏移距离时的CTDI100值。结果当偏移距离在1cm时,误差在0%~5%范围内;当偏移距离为3 cm,误差在5%~15%范围内;当偏移距离在5 cm时,误差在25%~75%范围内。结论 CTDI100测量结果对Do值敏感度较高,测量者在测量时应保证线束应与电离室中心刻度无偏离;在半影区内辐射剂量不容忽视,散射线束使得周围4点位的测量值较中心点发散,床对测量结果影响表现为中心点外的4个点位的CTDI100空间对称性降低。
郑海亮冯树理王仁贵段永利杨磊傅岩赵君
关键词:多排CTCT剂量指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