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孝先

作品数:2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4篇单个核细胞
  • 4篇内细胞
  • 4篇小儿
  • 4篇骨髓
  • 4篇骨髓单个核细...
  • 4篇核细胞
  • 4篇儿童
  • 3篇凋亡
  • 3篇心肌
  • 3篇心肌营养素
  • 3篇增殖
  • 3篇窒息
  • 3篇缺血
  • 3篇缺氧
  • 3篇周期
  • 3篇细胞周期
  • 3篇恶性

机构

  • 2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江西欧氏药业...
  • 5篇河北凯盛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作者

  • 26篇赵孝先
  • 16篇江莲
  • 16篇刁玉巧
  • 14篇朱秀丽
  • 11篇曲凡
  • 10篇李梅
  • 9篇戎小平
  • 7篇张会芬
  • 7篇刘翠平
  • 6篇金江
  • 5篇陈健
  • 4篇董伟伟
  • 3篇高玲
  • 2篇郭建文
  • 2篇唐建发
  • 2篇刘江惠
  • 2篇徐桂芝
  • 2篇武秀华
  • 2篇刘翠萍
  • 1篇张涛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工业...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全科护理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第五届全国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s_2O_3对淋巴瘤Raji细胞抑制效应及其Id4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As2O3对恶性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和对DNA结合抑制因子(Id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设对照组和用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不同时间处理Raji细胞的实验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并分析As2O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处理前后Id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MTT比色实验结果表明,As2O3各浓度组作用于Raji细胞24、48及72h后抑制率为12.15%~92.17%,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实验组As2O3各浓度组作用于Raji细胞48h后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对照组未见凋亡峰或仅有低平的凋亡峰;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As2O3各浓度组作用于Raji细胞48h后,As2O3可阻滞Raji细胞于G0/G1期,且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阻滞作用增强,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随药物浓度增加,Raji细胞中Id4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结论:As2O3体外对Raji淋巴瘤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s2O3能诱导Raji细胞凋亡,且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同时S及G2/M期细胞比例减少。随着As2O3浓度增加Id4基因出现表达。
赵春华曲凡赵孝先刁玉巧朱秀丽陈健李梅
关键词:砷剂淋巴瘤细胞周期
小儿SIRS PCT水平的检测及其与致炎因子、抑炎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1)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病中的变化及其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为SIRS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2)探讨PCT的生物学机制及在SIRS发病中的作用,从而为有效防止SIRS进展为MO...
江莲李梅赵孝先张会芬刁玉巧朱秀丽戎小平
关键词:PCT
文献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盐酸降解小麦麸皮中植酸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旨在优化降解小麦麸皮中残留植酸的工艺。以麦麸为原料,植酸残余率为响应值,采用盐酸降解麸皮中植酸方法,分别研究了盐酸溶液浓度,料液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依据单因素的实验结果,进行了Box-ben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时间为2.5 h,温度为52℃,盐酸浓度为1.2 mol/L,料液比为1∶21 g/m L,此时,植酸残余率仅为0.625%。表明此法可以较好的降解植酸。
赵孝先高玲吴丽雅赵凯
关键词:麦麸植酸降解
儿童NHL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细胞因子与其病理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曲凡董伟伟江莲刘翠平赵孝先刁玉巧朱秀丽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细胞因子与其病理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并观察上述细胞因子在治疗过程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43例AL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前、化疗后、缓解及复发时骨髓,提取单个核细胞,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内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同期还以32例非AL患儿骨髓作对照研究。结果无论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还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前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缓解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和TGFβ1的表达与化疗前比较均有所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缓解和复发患儿IL-3和GM-CS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TNFα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和GM-CSF的表达较多,TNFα和TGFβ1的表达较少,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所产生的病理变化有关。在治疗儿童AL时,骨髓单个核细胞内IL-3、GM-CSF、TNFα和TGFβ1可作为病情转归的参考指标。
曲凡董伟伟刘江惠郭建文刘翠平赵孝先刁玉巧朱秀丽唐建发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骨髓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
丁苯酞-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制备丁苯酞-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结构和性能。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合率、含量、溶解度、溶出度。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热重联用法,验证包合物结构的形成。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最佳包合比例。通过溶出试验考察形成包合物后丁苯酞溶出速率的变化。结果丁苯酞与磺丁基-β-环糊精可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率为(56.70±1.5)%,平均含量为(5.02±1.6)%。结论制备丁苯酞-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可以有效提高丁苯酞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溶出速度。
赵孝先高玲梁园园赵凯
关键词:丁苯酞包合物溶出度
缺氧缺血时新生大鼠脑中谷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陈健江莲武秀华戎小平刁玉巧赵孝先
关键词:脑缺氧谷氨酸新生大鼠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合并重度贫血1例
2008年
金江朱秀丽刁玉巧陈健刘翠平赵孝先江莲曲凡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重度贫血瞳孔不等大皮肤紫癜血压正常尿潜血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治SIRS提供新的措施。方法选择2004年1月~12月住院的SIRS患儿4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布洛芬干预组20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IRS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降钙素原(PCT)、TNF-α、IL-1β、IL-10水平,观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的临床资料及PCT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布洛芬干预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β及血清IL-10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可降低SIRS患儿血清中重要致炎因子TNF-α水平,并使PCT、IL-1β、IL-10水平呈下降趋势,提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而缓解因炎症因子聚集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SIRS的目的。
李梅江莲戎小平张会芬赵孝先刁玉巧朱秀丽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非甾体抗炎药
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兰索拉唑的包合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兰索拉唑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包合物。差示扫描量热、红外光谱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兰索拉唑与SBE-β-CD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了包合物。相溶解度法研究表明,兰索拉唑的表观溶解度随SBE-β-CD浓度及p H值的增加而增大。包合物在p H 6.8介质中5 min时溶出率为93%,显著高于原药及其与SBE-β-CD的物理混合物(0.04%和6%)。
赵孝先李新王菊月赵凯张乐
关键词:兰索拉唑包合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