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孟雷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癌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茄红素
  • 4篇细胞
  • 4篇番茄红素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凋亡
  • 3篇手术
  • 3篇HEPG2细...
  • 2篇增殖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射频消融术
  • 2篇肿瘤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消融
  • 2篇消融术
  • 2篇疗效

机构

  • 1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11篇赵孟雷
  • 7篇袁增江
  • 7篇张振翼
  • 6篇张欣
  • 5篇霍浩然
  • 1篇秦瑞峰
  • 1篇侯钰
  • 1篇徐殿国
  • 1篇杨丽萍
  • 1篇孙广新
  • 1篇杨俊山

传媒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4篇2017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组织中miR-1470 PATZ1表达水平与患者5年内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微小RNA-1470(miR-1470)、POZ结构域和AT结合基序锌指蛋白1(PATZ1)表达水平与患者5年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肝癌患者135例,术中留取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2cm以上的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TZ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70、PATZ1 mRNA表达;术后进行5年的随访,统计5年总生存率。比较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470、PATZ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肝癌组织中miR-1470、PATZ1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70与PATZ1的靶向关系。结果:肝癌组织PATZ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miR-147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ATZ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癌组织中miR-1470、PATZ1 mRNA低表达、高表达患者在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NLC)分期及有无脉管癌栓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miR-1470与PATZ1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miR-1470低表达患者、PATZ1 mRNA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明显高于miR-1470高表达患者、PATZ1 mRNA低表达患者(P<0.05)。CNLC分期Ⅲ期、脉管癌栓、miR-1470高表达及PATZ1 mRNA低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1470可负向调控PATZ1表达。结论:肝癌组织中miR-1470表达上调,PATZ1表达下调,两者呈负相关,均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且miR-1470可负向调控PATZ1表达。
田利晖张振翼袁增江张欣赵孟雷霍浩然王军委
关键词:肝癌预后
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切除手术疗效的Meta分析
2021年
系统评价的腹腔镜肝切除术(LLR)和开腹手术(OLR)近期治疗肝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查找相关期刊、资料、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数据库,比较LLR和OLR对肝癌的治疗效果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穆斯标准分析嵌入式研究,提取数据,并使用RevMan 5.3软件推进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病例对照研究,修订1 246例患者,LLR组499例,OLR组747例。分析显示,LLR组和olr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5年生存率,1、3、5年无瘤生存率,比率组之间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平均p >0.05)。0.05 LLR术中出血少于OL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术后住院天数少(均p > 0.05)。结论:LLR能达到与OLR相同的生根效果,两者近期疗效没有明显差异,LLR围手术期较差,不如OLR。
张振翼张欣赵孟雷霍浩然袁增江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病例对照研究META
射频消融术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分析
2021年
分析并探讨射频消融术和腹腔镜肝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入治疗的50例复发性肝癌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五十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二十五例患者,一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为实验组。分别观察和比较治疗三周后的两组不同手术方式下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和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甲胎蛋白)。结果:通过实验得出,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肝癌相比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手术出血量要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低、手术住院时间要短,并且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要高。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均比手术前要低,并且三周后射频消融术的肝功能各项指标的降低幅度要比腹腔镜肝切除术大,且以上几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射频消融术和腹腔镜肝切除术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性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但具体还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来决定。
张振翼张欣赵孟雷霍浩然袁增江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肝切除术复发性肝癌肝功能指标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年
分别对小肝癌患者进行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判断实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15日-2019年4月15日于我院进行小肝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皮射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周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判断综合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际临床实验结果得知,皮射消融术对于肝癌的治疗效果更好,实际临床资料显示,皮射消融术能够有效改善肝癌患者肝功能,降低肝癌疾病并发症,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肝癌导致的肝功能异常情况,对于肝癌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张振翼张欣赵孟雷霍浩然袁增江
关键词:肝癌治疗
腹腔镜手术中意外胆囊癌的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发现胆囊癌时的处理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30例行LC时意外发现的胆囊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I期及9例Ⅱ期患者,至今存活,未见复发;2例Ⅴ期及1例III期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内和1.5年内死亡。结论:LC术前可行胆囊M值测定,术中、术后发现的胆囊癌需尽早开腹或术后行根治性手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秦瑞峰张振翼孙广新赵孟雷袁增江侯钰杨俊山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
布比卡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及miR-191/KLF6信号轴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及微小RNA-191(miR-191)/Krüppel样因子6(KLF6)信号轴的影响。方法:设肝癌HepG2细胞组、顺铂组(3.0μg/ml)、布比卡因低剂量组(2.5 mg/ml)、布比卡因高剂量组(5.0 mg/ml)。培养72 h后,测定肝癌HepG2细胞存活率、穿膜数、凋亡率、miR-191、KLF6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肝癌HepG2细胞组比较,顺铂组、布比卡因低、高剂量组肝癌HepG2细胞存活率、穿膜数、miR-191水平降低,凋亡率、KLF6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顺铂组比较,布比卡因低、高剂量组肝癌HepG2细胞存活率、穿膜数、miR-191水平升高,凋亡率、KLF6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布比卡因低剂量组比较,布比卡因高剂量组肝癌HepG2细胞存活率、穿膜数、miR-191水平降低,凋亡率、KLF6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布比卡因能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布比卡因降低肝癌HepG2细胞中miR-191的表达进而促进KLF6的表达有关。
张振翼袁增江张欣赵孟雷徐殿国
关键词:布比卡因肝癌HEPG2细胞凋亡
番茄红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 G2细胞,分别给予不同质量浓度LP(5、10、20μg·m L^(-1))和顺铂(40μg·mL^(-1))进行干预,48 h后通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Bax、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经LP或顺铂干预48 h能够有效提高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抑制率,延长细胞周期G_0/G_1期并缩短G_2/M期,提高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Index,AI),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提高Bax/bcl-2比值,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LP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LP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而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能够影响细胞周期进程并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赵孟雷
关键词:番茄红素肝癌HEPG2细胞
番茄红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设空白对照组、LP(5μg/mL)组、LP(10μg/mL)组、LP(20μg/mL)组和顺铂(40μg/mL)组,每组设10个复孔;各组分别给药干预48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RT-PCR法检测Bax mRNA和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LP(10μg/mL、20μg/mL)或顺铂40μg/mL干预48 h能够显著提高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延长细胞周期中G_0/G_1期而缩短G_2/M期,提高细胞凋亡率,上调促凋亡Bax mRNA表达并下调抑凋亡Bcl-2 mRNA表达,提高Bax/Bcl-2比值,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LP上述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LP具有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干预细胞周期分布和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赵孟雷
关键词:番茄红素肝细胞癌HEPG2细胞凋亡
番茄红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番茄红素(5、10、20 μg/ml)和顺铂(40 μg/ml)进行干预,48 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Bax、Bcl2、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干预48 h后,空白对照组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为0,番茄红素(5、10、20 μg/ml)组和顺铂组分别为(21.3±4.2)%、(40.5±7.6)%、(63.8±9.1)%和(37.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05,P=0.000);它们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124,P=0.000;t=394.637,P=0.000;t=628.592,P=0.000;t=257.168,P=0.000)。番茄红素(10、20 μg/ml)组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分别为(54.0±2.9)%、(67.3±3.6)%,与空白对照组(37.9±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8,P=0.024;t=10.673,P=0.006);番茄红素(10、20 μg/ml)组G2M期比例分别为(8.5±0.6)%、(4.7±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8.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5,P=0.008;t=13.864,P=0.003)。番茄红素组(5、10、20 μg/ml)和顺铂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9.5±4.8)%、(43.0±9.2)%、(67.6±10.1)%和(36.9±6.8)%,与空白对照组[(3.6±1.7)%]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17,P=0.001;t=34.295,P=0.000;t=51.437,P=0.000;t=29.804,P=0.000)。番茄红素(10、20 μg/ml)组和顺铂组Bcl2、Bax表达及Bax/Bcl2比值分别为0.42±0.09、0.43±0.14、1.02±0.39,0.27±0.08、0.76±0.19、2.81±0.85和0.34±0.11、0.31±0.09、0.91±0.40,与空白对照组(0.59±0.17、0.18±0.06、0.31±0.12)比较,Bcl2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7,P=0.023;t=11.064,P=0.006;t=5.182,P=0.
杨丽萍赵孟雷凌书建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番茄红素HEPG2细胞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1年
探究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7年6月到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栓的弹性情况、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在一周内患者的患下肢深静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栓弹性的R值、K值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少,两组患者在术后的α角、MA值均明显升高。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肝癌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无较大影响,其中血管弹性的α角的大小对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张振翼张欣赵孟雷霍浩然袁增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深静脉血栓腹腔镜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