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汝东

作品数:22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土壤
  • 6篇酶活性
  • 5篇土壤酶
  • 5篇土壤酶活
  • 5篇土壤酶活性
  • 5篇红壤
  • 4篇生活垃圾
  • 4篇温度
  • 4篇马尾松
  • 4篇垃圾
  • 3篇炭化
  • 3篇丘陵区
  • 3篇微生物
  • 3篇红壤丘陵
  • 3篇红壤丘陵区
  • 2篇养分
  • 2篇有机生活垃圾
  • 2篇树脂
  • 2篇炭化室
  • 2篇炭化温度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浙江大学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2篇赵汝东
  • 8篇樊剑波
  • 8篇屠人凤
  • 8篇何园球
  • 8篇宋春丽
  • 7篇谭炳昌
  • 6篇吴嘉平
  • 4篇孙焱鑫
  • 4篇肖强
  • 4篇陈延华
  • 2篇孙红梅
  • 2篇王殿武
  • 2篇姜灿烂
  • 1篇李辉信
  • 1篇蔡天明
  • 1篇伍维模
  • 1篇吴俊
  • 1篇姜庆虎
  • 1篇胡义镰
  • 1篇薛高峰

传媒

  • 3篇土壤通报
  • 3篇土壤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化马尾松林下土壤障碍因子分析及酶活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红壤丘陵区因其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南方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治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由于其较强适应能力而作为主要树种进行栽种,但长期种植马尾松造成林下土壤酸化、土壤肥力下降、林下植物多样性降低甚至马尾松枯死,进而导致林地生态功能失调,水土保持功能下降。
赵汝东樊剑波何园球宋春丽屠人凤谭炳昌
关键词:红砂岩退化生态系统土壤障碍因子土壤酶活性
凋落叶中木质素的降解特征及其微生物影响机制--以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植物小花木荷和亮叶水青冈为例
贺美田秋香赵汝东王兴刚刘峰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微生物
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红壤有效磷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油菜和水稻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红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值差异较大,其中以Olsen法测定的有效磷值最小,各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值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的相关水平;各方法测得的有效磷值与作物吸磷量和生物量的相关性在旱地土壤上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水田土壤上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Bray I法测定的值与作物吸磷量及生长相关性最好,建议将Bray I法作为南方酸性土壤的有效磷测定方法。
宋春丽樊剑波何园球赵汝东屠人凤谭炳昌吴俊
关键词:红壤有效磷
林业废弃物生物炭对红壤丘陵区瘠薄土壤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生物炭施入土壤的固碳潜力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生物炭对土壤碳矿化的影响机制对深入理解土壤-生物炭的固碳机理有重要科学意义。选取我国红壤丘陵区广泛分布的典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在控制培养条件下,生物炭按照1%、2%和5%的质量比加入土壤,研究生物炭对该区典型瘠薄土壤碳矿化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期测定CO_2碳释放量(CO_2-C),培养结束后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 H等性质。结果表明,生物炭促进了CO_2-C累积释放量,其中5%的生物炭效果最明显。采用First-order模型拟合相对碳总量(生物炭碳+土壤碳)的CO_2-C累积释放量,结果表明,该值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降低,最高值出现在无生物炭的土壤对照处理。当施用量为5%时,生物炭可显著促进土壤碳总量释放;但施用量为2%时,生物炭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不明显。此外,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降低。两种生物炭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且最高值均出现在施用5%的处理(分别为53.93±9.87和43.45±3.44 mg·kg^(-1));两种生物炭按5%比例施用时,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但施用其他比例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变化不明显。因此,对采用林业废弃物生物炭改良红壤丘陵区的土壤而言,应采取较低量的施用策略,在达到土壤-生物炭固碳目标的同时亦可避免短期内的土壤碳损失。
姜灿烂赵汝东蔡天明李辉信
关键词:生物炭施用量碳矿化固碳
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北京平原粮田区土壤养分肥力的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将支持向量机方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应用于北京平原地区粮田土壤养分肥力评价,与判别分析评价的结果相比较,支持向量机能够较好的揭示研究区域土壤养分肥力的现状。以专家评判为准,判别准确率可达84.62%;其中中等养分肥力以上的样本占58.19%,表明北京平原地区粮田土壤养分肥力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根据支持向量机评价的结果进行Kriging最优内插,并绘制出土壤养分肥力等级图,对各区县肥力情况进行分析,表明房山、海淀、丰台和门头沟属较高肥力区县,怀柔和平谷处于中等水平,其他区县养分肥力水平则较低。
赵汝东王殿武陈延华肖强孙焱鑫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
北京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以北京地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该区296个耕层(0~20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空间变异分析。有机质空间自相关范围为70.80km,块金效应为50%,表明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不同方向上变异性比较,南北方向上的变异特征最为明显;Kriging插值显示,该区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21gkg-1,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相比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含量较高的耕地主要位于门头沟,而大兴、顺义和延庆3区县耕地有机质含量最低,已接近缺乏等级,应给予足够重视;插值精度评价表明,本次插值精度不高的区域位于采样区的周边,主要与采样点设置以及样点密度有关。
赵汝东孙焱鑫王殿武陈延华肖强
关键词:有机质地统计学
一种农村生活垃圾炭化的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垃圾炭化的方法及其炭化产品与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生活垃圾进行分拣,剔除无机垃圾以及经焚烧后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有机垃圾;将分拣后的垃圾自然风干后进行粗粉碎,使粒径小于等于5cm;将粗粉碎后...
吴嘉平赵汝东
文献传递
河湖底泥对农田土壤性状及DTPA态重金属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我国南方平原区有作物生长障碍的典型旱地和水田,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诊断作物生长障碍因子。结果显示,施用底泥的水田和旱地土壤p H值均显著下降,而有效硫、电导率以及土壤DTPA态重金属(Ni、Zn、As、Cr、Co、Cu、Hg和Sn)均显著升高:土壤p H最低值为3.63,有效硫最高值达1 667.74 mg·kg-1,电导率为2 216.67μS·cm-1。分析表明,施用底泥引起的土壤酸化和部分DTPA态重金属(特别是Ni、Zn、As和Cr)含量的升高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底泥中的盐分对其也可能有一定影响。因此,河湖库底泥农用前须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
赵汝东胡义镰Ed Barrett-LennardNeil Coles姜灿烂吴嘉平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DTPA酸化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恢复措施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我国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本文研究人工林对土壤(0~20和20~40 cm)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短期(13~14年)影响。土壤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中高于其他林分。次生天然林和湿地松樟树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呼吸值较大、有机碳活性较强、土壤微生物基质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短期影响下,湿地松樟树混交林较之针叶纯林和针叶混交林可改善土壤生化强度和微生物活性。
赵汝东樊剑波何园球宋春丽屠人凤谭炳昌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
坡位对马尾松林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影响被引量:38
2010年
以我国南方花岗岩区退化马尾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不同坡位(坡上、坡中,坡底)马尾松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w(有机质)、w(全氮)、w(碱解氮)和w(速效钾)坡位间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w(有机质)和w(全氮)均表现为坡底>坡中>坡上;而w(全磷)和w(全钾)位间差异不显著;3坡位中坡底土壤w(粘粒)较高容重较小。土壤酶活性坡位间差异不显著,可能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两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呼吸强度均为坡底最大,且与有机质和全氮相关性分别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正相关,但在微生物对碳利用效率、有机碳氮累积程度等方面坡位间差异不显著。所以,对养分瘠薄且易受侵蚀的花岗岩红壤区域,马尾松作为恢复植被须谨慎选择。
赵汝东樊剑波何园球宋春丽屠人凤谭炳昌
关键词:马尾松坡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