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科

作品数:42 被引量:11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4篇燃烧
  • 13篇流化
  • 13篇流化床
  • 11篇热解
  • 11篇
  • 10篇化合物
  • 9篇吡啶
  • 9篇模型化合物
  • 6篇CO
  • 5篇循环流化床
  • 5篇吡咯
  • 5篇煤燃烧
  • 5篇N2O
  • 4篇钙钛矿
  • 4篇O2/CO2
  • 4篇
  • 4篇FT-IR
  • 4篇催化
  • 3篇脱硫
  • 3篇煤热解

机构

  • 28篇西安交通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国家电网公司
  • 3篇国网江苏省电...
  • 1篇国网江苏省电...

作者

  • 42篇赵科
  • 20篇徐通模
  • 18篇吕清刚
  • 17篇惠世恩
  • 12篇周屈兰
  • 10篇段翠九
  • 10篇谭力
  • 7篇谭厚章
  • 6篇车得福
  • 4篇那永洁
  • 4篇廖晓伟
  • 4篇王学斌
  • 4篇孔德娟
  • 3篇高振强
  • 3篇刘琦
  • 2篇贾勇勇
  • 2篇秦珂
  • 2篇张惠娟
  • 2篇郭兴明
  • 2篇陶明

传媒

  • 7篇热能动力工程
  • 7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动力工程
  • 4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热力发电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锅炉技术
  • 1篇计测技术
  • 1篇2006中国...
  • 1篇2007多相...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含氮模型化合物的混合热解实验研究
以吡啶、吡咯为煤的含氮模型化合物,研究二者在600℃~1200℃下的热解产物,特别是二者混和热解的产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吡啶、吡咯的热解是两种不同的热解开环方式;吡啶的热稳定性强于吡咯,H2产率高于吡咯,但其HCN产率...
王学斌赵科孔德娟徐通模
关键词:吡啶吡咯热解反应
文献传递
循环流化床高氧气浓度下的煤燃烧试验
2012年
在燃烧室高度6000 mm、直径140 mm、热功率0 15 MW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系统上,研究煤在40%以上氧气浓度中的燃烧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在O2/N2气氛下、平均氧气浓度48.8%~52.3%范围内,可以实现普通烟煤的稳定燃烧;通过优化试验参数,煤的燃烧效率达到95.6%;物料循环量为404 kg/h,循环倍率为17.6。
段翠九赵科谭力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燃烧
压力和速度对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使用氧化锆分析仪测量气体中氧浓度时发现,压力和速度可能对测量值有影响。本文组建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研究,用氧气和空气混合制成高氧气浓度气体,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制成低氧气浓度气体,分别研究了压力和速度对不同氧气浓度下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分析仪在直接插入式安装时,存在最大使用压力;在最大使用压力以下测量时,气体压力对测量值无影响。压力超过最大使用压力时,高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减小;低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增加。气流速度对分析仪的测量值无影响。
赵科段翠九谭力矫维红吕清刚
模型化合物吡啶加热氧化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为研究煤中吡啶型氮的氧化规律,选取吡啶为煤的含氮模型化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 Ir)和烟气分析仪连用,在600~1400℃温度范围内,对其氧化产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吡啶氧化产物主要是NO、NO2、N2O、CO和CO2.N2O在750~900℃生成量最大;氧气量大于或等于理论氧气量的76%时,CO在650℃存在一个高峰,NOx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氧气量等于理论氧气量的59%时,生成大量CO,抑制了NOx的生成.
赵科谭厚章周屈兰惠世恩徐通模车得福
关键词:模型化合物
煤燃烧过程中吡啶型氮迁徙规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为了解煤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选用纯净杂环化合物吡啶作为煤中氮元素有机形态的模型化合物,对其热解及氧化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红外光谱仪分析结果表明:吡啶杂环在750℃时开始裂解;在850℃时腈类物质生成量最大;高温下含氮产物几乎全部以HCN的形式存在;N2O主要由腈类物质转化而成;从氧气的摩尔比等于6 0开始,随着氧气量的增加,N2O的生成量急剧增加.在缺氧状态下,高浓度CO造成的还原气氛使NOx生成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当温度高于850℃时,N2O向NO、NO2转化,当温度大于1000℃时,N2O全部转变为NO、NO2.NO、NO2主要由HCN裂解转化而成.
谭厚章廖晓伟徐通模赵科惠世恩车得福
关键词:吡啶热解
基于模型化合物的煤中吡啶型氮热解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为了解煤燃烧过程中氮元素迁移规律 ,选用吡啶作为煤中吡啶型氮元素有机形态的模型化合物 ,研究其在 5 5 0℃~ 10 2 0℃范围内的热解规律。结果表明 :吡啶杂环在 770℃时开始裂解 ;在 85 0℃时腈类物质生成量最大 ,而腈类物质是吡啶氮向氰化氢 (HCN)转化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 ;在 95 0℃以后含氮产物几乎全部以HCN的形式存在。HCN是NOx 生成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
赵科谭厚章廖晓炜徐通模惠世恩车得福
关键词:模型化合物
生物质灰在流化床燃烧中的固硫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生物质灰分中碱性金属氧化物含量高,能通过燃烧调整,使灰在燃烧过程中固硫,降低SO2排放。研究选取4种生物质,利用小型燃烧实验系统揭示了各生物质在不同燃烧温度下的固硫特性。研究发现4种生物质都在燃烧温度达到820℃时使SO2最大排放浓度达到最高。玉米芯在720℃时的SO2最大排放浓度呈现最低,为820℃时的23.7%。玉米秆、木屑、麦秆都在670℃时的SO2最大排放浓度呈现最低,分别为820℃时的63.2%、20.3%、20.9%。670~920℃范围内,生物质的固硫率为10.93%~89.20%。温度670~720℃时,生物质的固硫率较高,达44.15%~89.20%。
赵科吕清刚徐通模惠世恩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固硫
四角切圆锅炉同轴燃烧系统空气动力特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对300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采用低NOx同轴燃烧系统时炉内流场及燃烧器区域浓度场进行了冷态模化试验研究。分析了当二次风偏置角度、二次风与一次风动压比、燃尽风比率及燃尽风布置方式变化时,对炉内气流相对切圆直径、旋转动量流率矩、湍动度、一二次风混合、燃尽风穿透力等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对锅炉工作的影响。
张惠娟高振强赵科陶明惠世恩周屈兰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四角切圆锅炉分级燃烧冷态模化
一维炉内SO_2的生成与喷钙脱硫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以高含硫的铜川煤为实验对象,在一维炉燃烧实验台上进行了燃煤SO2排放与喷钙脱硫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煤的燃烧过程中在不同机理的作用下发生了两次SO2与SO3的相互转化,表现为SO2的浓度降低后又上升;而在喷钙脱硫过程中SO2浓度单调递增;石灰石对SO2析出的抑制率与未喷钙的SO2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高振强张伟赵科周屈兰惠世恩徐通模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喷钙脱硫
高钙煤的成灰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神木煤的含钙量较高,使得燃烧后煤灰中氧化钙含量也很高。研究高钙煤的成灰特性,以分析在何种工况下燃烧产生的煤灰更适于作为脱硫剂使用。选取1000℃和1100℃两个燃烧温度,各温度下分别通入的4种不同气氛组织燃烧,燃烧完全后对煤灰的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燃烧气氛中氧气质量浓度的增加,煤灰颗粒的尺寸逐渐减小,孔隙结构逐渐疏松。当燃烧温度升高时,所得煤灰颗粒的尽寸减小,孔隙结构变得致密。
秦珂惠世恩周屈兰徐通模赵科
关键词:煤灰脱硫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