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良菊

作品数:47 被引量:568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土壤
  • 10篇养分
  • 10篇土壤养分
  • 7篇油蒿
  • 7篇同位素
  • 7篇漠土
  • 7篇灌漠土
  • 6篇水分
  • 5篇柠条
  • 5篇流域
  • 5篇河流域
  • 5篇N
  • 4篇地下水
  • 4篇养分状况
  • 4篇叶片
  • 4篇土壤水
  • 4篇气候
  • 4篇季节变化特征
  • 4篇黑河流域
  • 3篇地下水年龄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甘肃省农业科...
  • 4篇西北大学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山西大学
  • 2篇商洛学院
  • 2篇化工研究院
  • 1篇安康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47篇赵良菊
  • 27篇肖洪浪
  • 15篇郭天文
  • 14篇刘晓宏
  • 8篇程国栋
  • 6篇李娟
  • 6篇李彩芝
  • 5篇阮云峰
  • 4篇周茅先
  • 3篇赖丽芳
  • 3篇秦大河
  • 3篇杨永刚
  • 3篇陈克龙
  • 3篇任贾文
  • 3篇包兴国
  • 3篇邹松兵
  • 3篇任娟
  • 2篇邵雪梅
  • 2篇李守中
  • 2篇陈拓

传媒

  • 6篇甘肃农业科技
  • 5篇中国沙漠
  • 5篇冰川冻土
  • 3篇地球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理教育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第八届全国同...
  • 1篇中国农学会青...
  • 1篇第八届全国同...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武威地区灌漠土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29
2005年
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研究了甘肃省武威灌漠土耕层土样中B、Cu、Fe、Mn及Zn等5种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99.17%土样缺乏有效Zn,93.33%的土样缺乏有效Fe。描述性统计所得变异系数在13.32%(有效Mn)~42.54%(有效B)之间。②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为土壤微量元素的最佳拟合模型,各元素的块金值、最大相关距及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0+C)分别在0.001~0.429、192m^477m及0.126%~26.459%(有效B)之间。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形维数在1.804~1.947之间,土壤B的分形维数最低。③表征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的参数如变异系数、C0/(C0+C)及分形维数D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④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人为因素等表生作用对土壤有效B含量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土壤Cu、Mn、Zn及Fe含量的空间分布则主要由成土母质与地形所决定。
赵良菊肖洪浪郭天文赖丽芳包兴国
关键词:灌漠土微量元素地统计学
土壤养分对作物茎叶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在盆栽条件下,对甘肃省河西地区三个灌漠土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粱茎叶组织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C)和生物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分别为:金昌小井子农场土壤为P、N、Mn、Z...
赵良菊刘晓宏肖洪浪郭天文
文献传递
黑河流域地下水同位素年龄及可更新能力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通过对黑河流域地下水的放射性同位素如氚(T)和14C的测定,对该流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年龄以及其更新速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整体上看,从黑河流域的上游、中游至下游,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年龄逐渐增加,地下水更新速率也逐渐增大.其中,黑河上游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平均更新速率分别为1.96%·a^-1和1.76%·a^-1,可更新能力最强;中游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平均更新速率为1.25%·a^-1和0.68%·a^-1,可更新能力次之;下游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平均更新速率分别为0.74%·a^-1和0.18%·a^-1,可更新能力最差.黑河流域不同地带地下水由于循环条件的不同,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年龄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游山前平原补给条件较好,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年龄较小;中、下游远离河道地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补给条件差,显示了更老的年龄.黑河流域埋深40 m以上的浅层地下水平均更新速率(1.13%·a^-1)高于埋深40-100 m之间的中层地下水(0.65%·a^-1)以及埋深100 m以下深层地下水(0.55%·a^-1).因此,在黑河流域地下水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适当缩减开发深层地下水.
阮云峰赵良菊肖洪浪周茅先程国栋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地下水年龄黑河流域
灌水量对土壤水肥分布与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2
2005年
通过对春小麦不同灌水量土壤剖面水分和可溶性养分分布、农田实际蒸散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指标等的测定与计算,对沙坡头层次性土壤种植春小麦最适宜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小麦拔节期及扬花期,以500 m3·hm-2、750 m3·hm-2及1 000 m3·hm-2水量灌溉,土壤剖面3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2)拔节期3个灌溉水平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分布的峰值均出现在 0~20 cm土层,但其浓度的下移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扬花期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峰值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下移。在灌水量为500 m3·hm-2时可溶性养分浓度最高。(3)作物耗水量和农田实际蒸散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与灌水量为500 m3·hm-2相比,灌水量为750 m3·hm-2及1 000 m3·hm-2时籽粒水分利用率分别降低83 33%和147 50%。可见,在该土壤上种植春小麦的最适宜灌水量为500 m3·hm-2,灌水量可保持在土壤田间持水量40%左右。
赵良菊肖洪浪李新荣罗芳李守中
关键词:灌水量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土壤剖面水肥扬花期
甘肃灌漠土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典型研究被引量:30
2004年
结合传统统计与地统计学方法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武威灌漠土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该地土壤肥力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土壤NH+4 N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2 656%,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次之,为47 369%,pH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 284%,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 208%和38 075%。地统计学分析表明该区域土壤特性的块金方差/基台值比值[C0/(C0+C)]在0 0413%~13 7801%之间,说明该土壤性质的各项指标均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中NH+4 N和pH值的空间相关性相对最强,[C0/(C0+C)]分别为0 0413%和0 0978%;速效磷相对最弱,[C0/(C0+C)]为13 7801%;有机质与速效钾居中。土壤肥力性质的相关距变化范围为176~294m。该土壤性质的克立格插值结果显示出一定的空间相似性,显示地统计学方法可用于分析土壤肥力在空间上的变异。
赵良菊肖洪浪郭天文赖丽芳
关键词:土壤肥力地统计学
黑河源区水汽来源及地表径流组成的稳定同位素证据被引量:35
2011年
通过对黑河源区不同水体稳定氢(δD)和氧(δ18O)同位素比率的测定及对过量氘(d-excess)的计算,结合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研究区大气水汽来源及地表径流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源区各样点降水δ18O季节变化的一致性表明其水汽来源相同;夏季,野牛沟大气降水δ18O和δD值偏正而d-excess为低值,冬季降水的δ18O和δD偏负而d-excess增加,其季节变化特征与乌鲁木齐降水同位素特征相似,显示该区域夏季降水主要来源于西风输送,冬季降水除受西风控制外还受极地气团的影响.野牛沟全年较高的d-excess值表明,由于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黑河源区不同水体的内循环特征非常明显.黑河源区不同水体的δD,δ18O和d-excess时间变化表明不同潜在水源对黑河源区地表径流的贡献不同.如5~9月份降水和河水的δD,δ18O和d-excess及12~2月泉水与河水的δ18O变化的一致性、降水量与出山径流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及9月份融水与河水δ18O的显著差异等均说明在黑河源区,降水对地表径流的主要贡献时段在6~9月中旬;冬季主要以基流(以泉水的形式)补给河水为主,但流量较低.
赵良菊尹力肖洪浪程国栋周茅先杨永刚李彩芝周剑
关键词:水汽来源地表径流
沙坡头人工固沙区油蒿叶片氮质量分数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和过渡区荒漠植物油蒿叶片氮质量分数的测定,研究了土壤水分和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的年际、季节和微生境变化,并对影响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的主要限制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年际间、季节和微生境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差异显著.极端干旱年(2005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干旱年的(2004年).与干旱年相比,极端干旱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增加15.31%.在干旱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无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而与微生境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叶片N质量分数与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说明干旱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主要受深层土壤水分和相对湿度等因素控制.但在极端干旱年,不同微生境下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有较为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叶片N质量分数与地面温度和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极端干旱年温度是影响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的主要限制因子.
李彩芝王春燕赵良菊潘红云王赛
关键词:人工固沙区油蒿
秦岭山区商洛市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为了解秦岭山区城市大气降水化学组成与来源,2018年1-12月共收集商洛市有效降水样品40个,分析了p H、电导率(EC)和主要离子浓度(F-、Cl-、NO3-、SO42-、NH4+、K+、Na+、Ca2+和Mg2+)。结果表明:商洛市降水p H和电导率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6.76和34.35μS/cm,降水总离子浓度加权平均值为452.89μeq/L;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NO3-,分别占总阴离子浓度的59.20%和31.93%,主要阳离子为NH4+和Ca2+,分别占阳离子浓度的39.21%和33.87%,中和因子(NF)也表明二者中和能力最强;总离子浓度冬季高,夏秋季低,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相关分析表明NH4+、Ca2+与SO42-、NO3-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7,说明商洛大气中存在着NH4NO3、Ca(NO3)2、(NH4)2SO4、CaSO4和NH4HSO4等物质;富集因子计算表明,SO42-和NO3-主要来自人为活动,Ca2+、Mg2+和K+主要来自陆源的岩石土壤风化,Cl-主要来自于海洋源。
李晓刚赵良菊刘琼赵咏琪成静卢久菊赵培琦
关键词:化学组成
土壤水异质性研究进展与热点被引量:13
2007年
土壤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四水转换和循环的核心。土壤水分异质性是土壤水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绿水理念下水循环、水平衡更关注土壤水分的有效性。随着土壤水观测和识别技术的完善,可能获取多尺度土壤水时空变化信息;遥感、同位素、模拟与定位观测的结合在理解土壤水过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认识土壤水文参数在测点尺度和生态水文单元尺度间的转换机理、研究土壤水及其驱动因子的异质性变化规律、形成土壤水异质性同化和尺度转换的方法与技术是近期热点。
肖洪浪李锦秀赵良菊程国栋
关键词:土壤水
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1年
探讨流域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耦合关系及水文机理是当今水科学的前沿问题。通过阐述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水文功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位素技术在生态水文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应用同位素技术、水化学方法与景观格局分析法相结合来研究流域不同景观带水文过程及生态水文功能,来探讨不同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耦合关系及水文机理,开展流域地下水-土壤-植被作用层水文过程研究。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和重点研究工作,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杨永刚肖洪浪赵良菊侯兰功杨秋邹松兵
关键词:生态水文过程景观带同位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