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茜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铁路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理
  • 3篇病理诊断
  • 2篇血管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1篇新生儿
  • 1篇血管浸润
  • 1篇血管平滑肌脂...
  • 1篇氧化氮
  • 1篇腋窝
  • 1篇腋窝淋巴结
  • 1篇腋窝淋巴结转...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症状
  • 1篇脂肪瘤
  • 1篇直肠
  • 1篇中脉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机构

  • 10篇广州铁路中心...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赵茜
  • 4篇区穗芳
  • 4篇谢秀琴
  • 2篇吴秋良
  • 2篇梁小曼
  • 1篇许子彬
  • 1篇周季英
  • 1篇商谊

传媒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基底细胞样鳞癌1例被引量:2
2002年
赵茜
关键词:病理
肺良性神经内分泌瘤1例
2002年
赵茜
关键词:肺肿瘤X线诊断病例报告
uPA、uPAR、nm23-H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121例大肠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uPA、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测定。结果uPA、uPAR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4%和48%。uPA和uPAR高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nm23H1基因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大肠癌中uPA和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uPA、uPAR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检测uPA和nm23H1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赵茜吴秋良梁小曼区穗芳谢秀琴
关键词:大肠肿瘤UPAUPARNM23-H1
iNOS、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对 9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iNOS和VEGF检测。结果 iNOS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1%和 5 8.2 %。iNOS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P <0 .0 5~ 0 .0 1)。VEGF高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iNOS表达与VEGF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iNOS可能参与VEGF诱导的肿瘤血管形成 。
赵茜梁小曼吴秋良区穗芳谢秀琴
关键词:乳腺癌一氧化氮合酶VEGF免疫组织化学
肾非典型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报告
2003年
赵茜谢秀琴区穗芳
关键词:肾切除病理诊断误诊
胰岛母细胞增生症一例
2003年
赵茜谢秀琴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诊断临床症状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脉管浸润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浸润(BVI)和淋巴管浸润(LVI)所发生的不同程度的表达及其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常规HE切片在光镜下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全面观察切片,对116例NSCLC标本的BVI和LV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内在联系。结果:NSCLC组BVI和LVI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8%和31.9%,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与NSCLC患者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以及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各术后TNM分期的BVI发生比较:Ⅰ期与Ⅲ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术后TNM分期的LVI发生比较:Ⅰ期∶Ⅱ期、Ⅰ期∶Ⅲ期LVI的发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N分期的BVI比较:0组∶1~3组、0组∶2组BVI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N分期的LVI比较:0组∶1~3组、0组∶2组LVI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及术后TNM的高分期密切相关,对NSCLC临床病理学评价有重要意义。
李洪胜王远东甘岫云谭小军赵茜肖柳珍劳淑贞
关键词: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生物学行为
直肠伴有骨形成的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一例被引量:2
2003年
赵茜区穗芳
关键词:直肠骨形成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Barrett食管内镜随访消失1例
2004年
Barrett食管(下称BE)是指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1950年由Barrett首先提出.自纤维胃镜广泛应用以来,发现本病并非十分罕见,多认为胃食管返流(GER)所致,由BE转变为食管腺癌的机会较正常人高出30~125倍,因而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目前国内报告渐见增多,但随访逆转消失病例尚少。现将1例内镜所见经病理证实的岛型BE,从发现至消失随访复查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周季英许子彬商谊赵茜
关键词:内镜随访食管癌
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假癌性浸润1例被引量:1
2002年
赵茜
关键词:病理检查病理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