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静

作品数:15 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矿业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分选
  • 5篇浮选
  • 3篇絮团浮选
  • 3篇煤泥
  • 3篇超细粉碎
  • 2篇形态学
  • 2篇絮凝
  • 2篇润湿
  • 2篇润湿性
  • 2篇助滤
  • 2篇维数
  • 2篇分形
  • 2篇分形维数
  • 2篇表面性质
  • 1篇絮凝动力学
  • 1篇制浆
  • 1篇中煤
  • 1篇三相泡沫
  • 1篇疏水絮凝
  • 1篇水煤浆

机构

  • 15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5篇赵静
  • 12篇付晓恒
  • 10篇王婕
  • 4篇冯致远
  • 3篇赵海铭
  • 3篇杨磊
  • 2篇王鹤
  • 2篇胡二峰
  • 2篇王锴
  • 2篇宋国阳
  • 1篇金雷
  • 1篇刘杰
  • 1篇胡晓星
  • 1篇张杰
  • 1篇冯志远
  • 1篇李文东
  • 1篇李珞铭
  • 1篇李亚奎
  • 1篇张路路
  • 1篇刘金亭

传媒

  • 5篇煤炭学报
  • 3篇煤炭技术
  • 2篇选煤技术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加工与综...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年份

  • 3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在加压过滤中助滤作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模拟加压过滤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加压过滤试验装置,选取了两种不同灰分、泥化严重、可滤性很差的动力煤选煤厂的煤泥,利用该装置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对两种煤泥加压过滤的助滤效果;试验表明,随着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增加,滤饼水分降低,处理量增加;随着煤泥的灰分增加,滤饼水分增加,处理量降低。
胡海霞金雷王婕赵静
关键词:煤泥聚丙烯酰胺助滤剂
聚合氯化铝对贯屯煤泥的助滤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聚合氯化铝对煤泥压滤的作用机理,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煤泥水粒度分布和矿物组成成分进行测试分析煤泥性质,添加不同用量的聚合氯化铝来测煤泥表面的Zeta电位,进行加压过滤形成滤饼观察其内部结构。
刘杰赵静邹佳运杨晓冉王锴开佩
关键词:聚合氯化铝煤泥孔隙
多破少磨工艺在水煤浆制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分析了水煤浆厂高浓度磨矿制浆过程中的能耗环节,基于降低磨矿能耗考虑,对多破少磨工艺的理论依据和理论计算进行了论述,并对多破少磨工艺应用于水煤浆制浆过程的可行性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多破少磨工艺不但可节约水煤浆制浆过程中的能耗,而且有利于生产优质矿浆。
赵静付晓恒胡晓星陈波
关键词:水煤浆磨矿能耗
基于分形维数分析剪切力场对超净煤分选的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目前物理法制超净煤工艺中絮团形成过程动力学指标和絮团形态学变化与超净煤分选效果之间关系研究的不足,应用分形维数分析了剪切力场中絮团形态和粒径的非线性变化并解释了其与超净煤分选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量纲分析法,确立絮团分形维数与搅拌速度的函数关系;通过二维分形维数的研究,描述和表征颗粒群体的整体性和平均性;通过絮团多重分形图谱的研究,揭示絮团分形变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而确立絮团生成动力学过程中的控制指标,以期为超净煤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操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适当的控制参数的指导。研究表明,机械搅拌速度为2 000 r/min时,絮团的二维分形维数有最大值1.762,此时絮团具有密实的结构和合适的粒径;多重分形图谱特征参数f(α_(max))具有最大值0.796,此时絮团粒径最大,数量最多。故此时分选出的超净煤有最高产率84.314%,最低灰分0.831%。
赵静付晓恒王婕冯致远邹佳运
关键词:分形维数絮凝动力学形态学
超净煤制备过程中絮团生长的多重分形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絮团形成过程中的多重分形行为,对机械能输入过程中絮团的生成和碎裂过程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通过分析多重分形图谱及其特征参数的变化趋势,针对絮团的生长规律、絮团形态进行了定量化的描述。结果表明,随着絮团的生长和碎裂,多重分形图谱的形态发生规律性偏移,描述絮体分布均匀性的多重分形谱宽Δα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描述絮团最大和最小概率单元数目比例关系的Δf(α)显示体系中细粒颗粒占主导地位,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加,表明细颗粒先减少后增加。
赵静付晓恒王婕杨磊
关键词:分形维数
絮团形态学特征对絮团与气泡碰撞、吸附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研究絮团的形态对絮团与气泡碰撞及吸附的影响,设计了图像分析系统,拍摄了絮团与气泡接触过程中的视频文件并从中提取含有絮团位置及形态特征的静态帧。使用Image Pro Plus 6.0根据絮团的粒径对絮团进行了粒度级的划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每个粒度级的絮团与气泡的碰撞及吸附效率进行了分析及计算,发现碰撞效率随絮团粒径的增加而增长,吸附效率先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增长但是在絮团粒径为200μm左右时出现转折,开始下降。利用Matlab位置提取程序对絮团运动过程中位置信息进行获取,根据Stokes沉降原理,计算絮团密度,发现絮团的密度随着粒径的规律性变化,在粒径为170μm时密度最大。认为絮团粒径对碰撞效率起主导作用,絮团密度对吸附效率起主导作用。此外,通过观测絮团与气泡接触过程发现,结构密实的絮团自与气泡发生接触后接触点恒定,而结构疏松的絮团与气泡接触后普遍存在旋转的现象,接触点的变化,导致结构疏松的絮团极易从气泡上脱落,吸附效率低。
赵静付晓恒宋国阳刘金亭张路路
关键词:粒度
煤泥絮团分选超净煤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为探索处理动力煤选煤厂煤泥的新途径,以动力煤选煤厂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泥的性质、煤泥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嵌布特征,通过分步释放浮选试验考察了该煤泥的理论精煤产率和灰分,分析了煤泥经超细粉碎后分选超净煤的可行性。基于扩展DLVO(EDLVO)理论,论证了絮团浮选前采取高剪切搅拌的必要性,研究了高速搅拌对颗粒和药剂之间的促进作用。采用絮团浮选方法,对超细粉碎后的煤泥进行了超净煤分选试验,探讨了高剪切搅拌叶轮线速度、搅拌时间、煤泥粒度和非极性油用量与分选效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超细粉碎后的煤泥颗粒才能形成絮团,并且在与药剂作用后,降低了需要输入的搅拌功耗;高速搅拌还可以促进药剂的分散,从而增加药剂与煤颗粒的碰撞概率;若要达到较好的絮团分选效果,需要一定程度的搅拌强度和适当的搅拌时间。当粉碎平均粒度为4.70μm、非极性油用量为135.24 kg/t、叶轮线速度为12.56 m/s、搅拌时间5 min时,分选出的超净煤灰分达到1.15%,产率为69.23%。
王婕付晓恒胡二峰赵静冯致远王鹤
关键词:煤泥絮团浮选
超净煤分选过程中絮团形成机理的研究
我国煤炭行业目前处于转型的关键性时期,煤炭工作者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煤炭的深度加工、精加工才是使煤炭行业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发展方向。超净煤(Ultra-clean coal)正是煤炭清洁利用中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领域,根据实际...
赵静
关键词:疏水絮凝絮团浮选
文献传递
超细粉碎方式对超净煤分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针对不同超细粉碎方式的作用特点,选用搅拌磨、气流磨、胶体磨、球磨,研究不同粉碎方式对超净煤分选效果的作用,发现采用胶体磨加工处理得到的超净煤产率最高为84.55%,灰分最低为0.83%,更有利于提高超净煤的分选效果。为了研究磨矿方式对超净煤分选效果促进作用的机理,通过粒度分布曲线和SEM研究超细粉碎方式对煤粒几何特征的作用,结果表明胶体磨加工处理后粒度分布均匀,细化充分有效避免了细粒再次聚团;煤粒表面没有明显的断裂,存在大量凹凸,尖角被钝化。通过AFM,FTIR和润湿热曲线研究不同超细粉碎对煤粒的表面化学性质的作用,AFM结果表明,胶体磨处理的煤样表面粗糙度最大,Rq=2.96 nm,高度变化较大,暴露更多的官能团,因此煤样解离更充分;FTIR结果表明胶体磨处理后煤样表面官能团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疏水基与亲水基吸收峰面积比值最大为0.084,煤样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更有效的解离,煤样疏水性改善;润湿热曲线表明胶体磨处理后煤样与非极性油有更强烈的作用,润湿热为1.384 J/kg,有利于煤粒形成结构紧实、选择性好的絮团。形成密实稳定选择性好的絮团,可以有效地提高超净煤的分选效果。
赵静付晓恒王婕宋国阳王锴
关键词:超细粉碎表面化学性质
超细粉碎对煤颗粒润湿性及表面张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EasyDrop DSA20型接触角测量仪,研究3种不同变质煤样经湿法超细粉碎后润湿性的变化,计算得到超细粉碎后煤颗粒表面张力、煤-水界面表面张力和煤-水体系粘附功的变化。结果表明:神木不粘煤与淮南气煤2种低阶煤经湿法超细粉碎后疏水性增强,太西无烟煤在长时间超细粉碎后疏水性减弱;超细粉碎后,煤颗粒表面张力、煤-水体系粘附功与接触角呈负相关。
王婕付晓恒赵静杨磊潘悦怡李文东李亚奎
关键词:超细粉碎润湿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