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素菊
- 作品数:177 被引量:67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发作期的临床研究
- 目的:对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急性发作期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70例哮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采用邵氏“五针法”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加联合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
- 邵素菊权春分邵素霞周森孔丽任重
- 关键词:哮病急性发作期针刺疗法临床疗效
- 对《针灸治疗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 《针灸治疗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专业课,是针推专业的重点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针灸医学人材培养质量的优劣。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围绕如何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理论,提高针灸临床动手能力等方面的问...
- 邵素菊张淑君
- 关键词:《针灸治疗学》病案分析针推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 文献传递
- 一种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治疗寒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寒性哮喘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炙麻黄9~15份、桂枝9~15份、白芍15~30份、干姜9~15g份、细辛1~5份、五味子...
- 邵素菊邵经明张应虎任重
- 文献传递
- “邵氏五针法”对哮喘大鼠肺组织FIZZ1、NOTCH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炎症区域分子1(FIZZ1)、NOTCH1含量表达的影响,探讨"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4组,每组10只。实验第1、8天采用腹腔注射10%复合卵蛋白(OVA)抗原液1mL致敏,从实验的第15天开始,雾化吸入1%OVA溶液激发20min(每日1次,共7次),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大鼠皆选取肺俞(双)、大椎、风门(双)穴,分别进行针刺和艾灸治疗,治疗后激发。空白组大鼠用0.9%氯化钠溶液代替OVA进行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末次治疗后摘取包括肺门的右肺中叶肺组织,固定1周后石蜡包埋,制备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FIZZ1、NOTCH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FIZZ1、NOTCH1与α-SM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FIZZ1、NOTCH1、α-SMA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大鼠肺组织中上述指标表达显著降低(P<0.05),针刺调节炎性蛋白FIZZ1、NOTCH1更为显著(P<0.05)。将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FIZZ1、NOTCH1与α-SMA呈正相关性(r=0.899,P<0.01;r=0.889,P<0.01)。结论:"邵氏五针法"可通过下调FIZZ1、NOTCH1与α-SMA的阳性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减少平滑肌增生,改善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这一病理环节,这可能是针刺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 何竹青邵素菊郑洁
- 关键词:哮喘FIZZ1NOTCH1肺俞大椎
- 邵经明教授沿皮透刺治疗面瘫216例临床总结被引量:2
- 1993年
-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即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本文所论为周围性而瘫。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如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腮缓宿食,口角向健侧歪斜等证。邵经明教授自1985年3月至1992年3月采用沿皮透刺法治疗21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216例均系门诊治疗。其中男性127例,女性8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5岁,以20~50岁为最多,左侧面瘫132例,右侧面瘫84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1天;治疗次数最多66次,最少5次;春季发病56人。
- 王民集朱彦岑邵素菊
- 关键词:口眼歪斜针刺疗法
- “异病同治”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同治”作为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呕吐、顽固性膈肌...
- 邵素菊邵素霞
- 关键词:异病同治针灸
- 文献传递
- 关元、三阴交穴在妇科临床中的运用被引量:9
- 2004年
- 邵素霞邵素菊
- 关键词:关元穴三阴交穴经闭带下病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性性脑卒中模型,从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中选取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康复训练组、针刺+康复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与手术组相同。分别在治疗后3、7、14 d进行神经行为评分。于14 d治疗干预1 h后检测脑电活动,麻醉后取大鼠脑部进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在第3、7、14天均显著增加;第14天脑电活动显著下降,脑部梗死面积显著增加,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可见神经细胞肿胀、浸润,神经元坏死凋亡、细胞膜破裂细胞核溶解等,可见模型复制成功。而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康复训练组、针刺+康复组大鼠脑电的平均波幅显著增加,脑电活动显著增强,脑部梗死面积明星减少,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减少,脑部组织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神经元坏死减少,细胞凋亡也减少,病变范围缩小,其中以针刺+康复组效果最佳(P<0.05,P<0.01)。结论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用于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有效改善脑部局部组织损伤,增强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史华何琦娄元俊邵素菊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栓塞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缺血性脑卒中
- 一种治疗白塞氏病的中药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治疗白塞氏病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治疗白塞氏病的药物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如下重量计的组分制成:赤豆60-100份,升麻10-30份,当归20-60份,制鳖甲20-40份,蜀椒10-30份,雄黄4-8...
- 王培育高希言邵素菊张淑君任珊
- 文献传递
- 邵经明教授“五针法”治疗哮病的方法简介被引量:5
- 2003年
- 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中医认为,其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挛急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 邵素菊魏玉龙邵素霞
- 关键词:哮病针刺疗法肺俞大椎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