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郁建江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浆
  • 2篇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聚体
  • 2篇抗体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二聚体
  • 2篇D-二聚体
  • 1篇蛋白类
  • 1篇蛋白原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溶血
  • 1篇新生儿溶血病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血浆置换

机构

  • 11篇江阴市人民医...
  • 2篇江阴市红十字...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2篇郁建江
  • 3篇周剑波
  • 3篇陆忠民
  • 2篇王奔放
  • 2篇许忠仁
  • 2篇周锋
  • 2篇徐昕
  • 1篇戴秋新
  • 1篇高克明
  • 1篇董筱莉
  • 1篇龚菊芳
  • 1篇吴志丹
  • 1篇钱建忠

传媒

  • 5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外妇儿健康...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4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种脱钙骨基质诱导异位骨髓形成的实验研究
1999年
目的 :开展诱导异位骨髓形成的研究 ,探讨骨髓形成及其调控机理。方法 :采用异种 (人 )脱钙骨基质粉 ,植入 Spraque-Dawley大鼠腹壁两侧皮下 ,建立异种脱钙骨基质粉诱导异位骨髓形成的动物实验模型。结果 :在诱导第 7天可见间充质细胞包绕并迁入骨基质性植入物的间隙 ,分化成原始软骨细胞、形成软骨组织。诱导第 13天 ,新生软骨组织进一步增加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血管位于其中 ,呈现软骨化骨现象 ,类骨样基质产生 ,成骨细胞下陷变为骨细胞。诱导第 17天 ,大多数软骨细胞集团内部腔隙融合并逐渐扩大形成初级骨髓组织。至 3 4天 ,原植入的脱钙骨基质大部分已被吸收并出现典型的骨髓组织 ,可见到大量髓细胞产生。在诱导的40、5 0、6 0天 ,诱导出的骨髓组织未见进一步增加 ,也未见明显萎缩。结论 :人、鼠骨诱导活性因子 ( BMP)具同源性 ,无种的特异性 ;诱导骨髓伴随软骨内骨化过程而产生 ,与骨组织的生成。
许忠仁钱建忠郁建江陆忠民祝昌建徐昕戴秋新
关键词:骨髓组织诱变性试验
干化学分析法和尿沉渣镜检法检测3组病人尿白细胞结果的分析
2008年
目的对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光学显微镜检查法检测3组病人尿标本白细胞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2007年4月门诊病人的尿常规检查结果,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3组:A组为妇科病人,B组为泌尿科男性病人,C组为其他各科首诊的男性病人;以尿沉渣镜检结果为标准,对2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干化学分析存在明显的假阳性,B组干化学分析存在明显的假阴性,C组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在不同组间的白细胞检测结果符合情况不同,掌握规律并合理应用,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既能省时、省力,又能保证质量。
郁建江
关键词:干化学分析白细胞
血浆置换联合淋巴细胞去除术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淋巴细胞去除术 (LymphoplasmaExchange)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疗效。方法 应用CS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采取血浆置换淋巴细胞去除程序治疗 30例重症SLE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30例重症SLE经过血浆淋巴细胞去除术治疗后 2 8例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应用血浆淋巴细胞去除术是治疗重症SLE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许忠仁高克明龚菊芳郁建江徐昕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Sm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抗Sm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确诊为SLE的患者和8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SmD1抗体、抗Sm抗体,选取抗SmD1抗体阳性的SLE患者60例,统计分析抗SmD1抗体与患者临床表现、临床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160例SLE患者抗SmD1抗体阳性率为53.1%,抗Sm抗体阳性率为12.5%,80例对照组抗SmD1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0。抗SmD1抗体定量与SLE病情活动积分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 ELISA定量法检测抗SmD1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诊断SLE的参考指标。抗SmD1抗体定量对判断SLE病情活动有一定的价值。
王奔放郁建江周剑波董筱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SMD1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肺栓塞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提示肺栓塞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郁建江
关键词:肺栓塞D-二聚体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血液恶性肿瘤对血小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可能产生影响。文章采用Sys⁃mex-XN 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各组血小板参数,采用日本Sysmex CA-51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中Fbg及D-二聚体含量,手工计数骨髓片中的巨核细胞数目,比较各检测指标在血液恶性肿瘤组与非肿瘤疾病组、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结果发现:血液恶性肿瘤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容积(PCT)小于非肿瘤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大于非肿瘤疾病组(P<0.05);血液恶性肿瘤组的Fbg及D-二聚体含量均大于非肿瘤疾病组,血液恶性肿瘤组的Fbg和D-二聚体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液恶性肿瘤组中PLT降低的患者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明显少于PLT正常的患者,且PLT与D-二聚体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这些结果提示:血液恶性肿瘤对血小板、D-二聚体和Fbg均有明显影响,血液恶性肿瘤改变了患者的出凝血状态。
周锋郁建江薛春阳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血站供合格血液中HBV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站供合格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探讨对献血员进行抗-HBc(IgM)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M)。结果3757袋血液标本中,HBsAg均阴性;抗-HBs阳性1181袋,占31.43%;HBeAg阳性3袋,抗-HBe阳性6袋;抗-HBc(IgM)阳性218袋,占5.80%;其中抗-HBc(IgM)与抗-HBs双重阳性185袋,单项抗-HBc(IgM)阳性32袋,抗-HBc(IgM)与HBeAg双重阳性1袋,单项抗-HBe阳性5袋。结论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HBV血清标志物仅进行HBsAg检测,对于血液质量和安全输血存在隐患。应对献血员进行抗-HBc(IgM)项目筛查,尽可能降低HBV引起的输血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郁建江黄山清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夫妇ABO血型不合孕妇进行ABO-HDN血清学检查,观察IgG抗A(B)效价对ABO-HDN的影响。结果当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为1∶64、1∶128、1∶256和≥1∶512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率分别为0、11.8%、22.9%和42.2%。结论随着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的增高,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郁建江陆忠民吴志丹
关键词:ABO溶血病IGG抗A(B)效价
急性脑梗死85例患者血浆中BNP、IL-6及CRP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 IA)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对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正常人血中BNP、IL-6及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BNP、IL-6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血浆中BNP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458,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AC I)患者BNP、IL-6及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三者在AC I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郁建江周剑波
关键词:B型钠尿肽白细胞介素-6
无偿献血者中检出抗-Ce1例
2008年
黄山清范恩勇郁建江
关键词:无偿献血抗-C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