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国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中华民族
  • 5篇民族
  • 5篇共同体
  • 5篇共同体意识
  • 2篇多民族
  • 2篇叙事
  • 2篇权力
  • 2篇族源
  • 2篇京族
  • 2篇国家权力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大鱼
  • 1篇点线面
  • 1篇点线面体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瑶族
  • 1篇遗产研究
  • 1篇饮食
  • 1篇社会空间

机构

  • 1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1篇郝国强
  • 4篇郝国强
  • 1篇周超

传媒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民族学刊
  • 1篇中华民族共同...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族源神话仪式与国家权力 ——以广西东兴市万尾村京族为例
每个族群在自己的历史、传统基础之上形成族群文化要素的过程,都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漫长过程;与此相对,国家权力和主流文化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建构过程。笔者通过对万尾村京族“三岛传说”与“哈节”仪式的深入考察,记录了族源神话的诸多...
郝国强
关键词:京族国家权力
纹饰层累与多元一体:文化共生视域下广西铜鼓文化中的“三交”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三
2023年
铜鼓文化是红水河流域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传统文化,其发展和演化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共生性,这种共生关系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广西河池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铜鼓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有效促进文创产业发展。广西铜鼓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促进了各民族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推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凝聚力。
郝国强郝国强赵新欣戚可夫
关键词:铜鼓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差别”的社会空间:基于海底捞的消费文化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以海底捞为代表的川式火锅饮食文化走出四川进而风靡全国,是研究互联网时代饮食消费文化的经典案例。通过田野调查,以人类学视角对海底捞流行背后的消费文化进行解释,认为海底捞通过微笑服务打造了一个“无差别”的就餐环境与社会空间,改变了中国传统“高语境”社会的就餐习惯与就餐礼仪,通过与“社交货币”等网络文化相结合,打造了独特的以微笑服务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文化。和凭借金钱与价格制造社会文化区隔不同,以海底捞为代表的中国微笑服务式消费文化缓和了西方消费主义占主导地位所带来的阶层冲突与矛盾,缩小了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距离。海底捞重塑了几千年来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心中的权力和等级观念,建构了无差别的社会空间,缝合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力距离。
郝国强郝国强
关键词:海底捞消费文化社会空间
桂东北地区瑶族婚礼仪式的变迁
2022年
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支系数量众多,有着较为显著的山地生活的特点。通过对富川瑶族自治县谷塘地区瑶族婚俗习惯的田野调查,可知其婚俗吸收了汉族婚俗的部分特点,而保留了部分瑶族族群特点。瑶族的发展经历了从游耕到定居农耕的过程,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必然影响民俗礼仪。随着谷塘瑶族人民的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随着各民族相互交流和现代教育的普及,传统的婚礼仪式发生了变迁,而这一变迁也促使当地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传统文化发生变化。
黄欣瑶郝国强
关键词:婚礼仪式瑶族
南岭走廊多民族的“共祖”“同胞”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
周朝以后,随着疆域扩张和族群迁徙,“同文”“共祖”现象开始出现。随着“汉字”文化圈的扩展,各族群不断交流融合,产生了以黄帝为“共祖”的传说体系,“天下一家”成为普遍认同的观念。岭南地区各族群延续并融入“共祖”叙事的传说体系,通过族源神话中的“家人”叙事实现了与华夏文明的对接:一方面,通过“槃瓠”和“伏羲”等“共祖”叙事,融入黄帝世系的神话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同胞”叙事将各族群纳入大家庭中,进而形成“天下一家”的共同体意识。南岭走廊多民族的族源神话在内容、结构、对象上呈现高度的相似性,其中“共祖”“同胞”叙事尤为显著。古人的原始思维、民族同源关系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共同体思想萌芽等共同造就了多民族的“共祖”“同胞”叙事。伴随着“大一统”格局的确立,南岭走廊多民族的神话通过“共祖”“同胞”叙事融入中华民族神话体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形成提供了重要推动力。这种族源神话中的“共祖”叙事承载了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表征。
郝国强郝国强
关键词:南岭走廊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及启示被引量:4
2019年
近年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质量下降、创新能力不强等各种问题。论文对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借鉴的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措施,包括全球招生、“双轨模式”等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以期对国内研究生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郝国强
关键词:教育改革
饮食文化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米粉文化溯源被引量:8
2021年
广西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并构建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叙事。米粉是广西饮食民俗的重要代表,首府南宁汇集了广西各地的米粉名吃,形成了以南宁老友粉、桂林米粉和柳州螺蛳粉为代表的米粉文化叙事,蕴含着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秦始皇征岭南、修灵渠而形成的“米粉秦朝论”塑造了南宁米粉文化溯源叙事链的时空基因;各民族交往融合构成南宁米粉典故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酸、辣、鲜、香为一体的“和合四味”反映南宁米粉制作技艺的“和合”思想,体现广西各民族的多重多向互动。研究广西米粉文化叙事,不仅可以丰富广西米粉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推动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何元凯周超郝国强
关键词:叙事共同体意识
族源神话仪式与国家权力
每个族群在自己的历史、传统基础之上形成族群文化要素的过程,都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漫长过程;与此相对,国家权力和主流文化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建构过程。笔者通过对万尾村京族“三岛传说”与“哈节”仪式的深入考察,记录了族源神话的诸多...
郝国强
关键词:京族国家权力
文献传递
从竞生走向共生:六堡茶传承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互嵌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四
2024年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得到延承;通过制茶技艺从瑶族内部家族传承到各民族间师徒传承方式的转变,区域社会中的族际关系从竞生最终走向共生。同时,当前六堡茶从“侨销茶”向“畅销茶”的发展转向有助于多民族互嵌式的产业共同体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已成为一种富有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的文化符号。
郝国强郝国强
关键词:六堡茶
点线面体: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一被引量:2
2023年
本研究结合当前中国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框架,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重构非遗研究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首先,将单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出发点,需要多学科共同对非遗的缘起与变迁、功能与内涵、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其次,为点与点的联结,关注同一项或一类非遗的共创共享共传,重点落在各民族共享共有非遗的比较研究;再次,为线与线的总和,将非遗放置于其所处的流域、通道、走廊等区域内,并对非遗背后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展开研究,而重点落在非遗传承主体的民族交往视角。最后,采用历时性比较,透视非遗背后的民族文化交往,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以立体结构,从文化路径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以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民族文化交融与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郝国强赵新欣李星莹戚可夫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线面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