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研究护士的角色转换和工作模式探讨 被引量:7 2010年 临床试验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新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金标准。新药需要经过Ⅰ~Ⅳ期严格的临床试验,并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后才可以获批进入临床使用。临床试验的质量是药品安全的基础,因此临床试验的质量是临床研究的生命和灵魂。一个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需要一支优秀团队的全部成员密切合作才能够完成。按照国际惯例,一个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团队由主要研究者、 沈彦 梁建姝 林荔 郭军平关键词:护士 TCD预测高改良fisher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研究 吴建维 郭军平 贾娇坤 丁则昱 杨中华 赵性泉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订感染预防策略提供思路。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感染部位及时间分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884例急性卒中患者,男性2138例(74.1%),IS 2049例,ICH 531例,SAH 304例。426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感染,发生率为14.8%,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卒中后4(1~7)d。IS、ICH及SAH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0.8%、21.3%和29.9%,呈逐渐升高趋势。肺脏为急性卒中后感染率最高且最早出现的感染部位。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OR 1.038,95%CI 1.026~1.050,P<0.001)、合并心力衰竭(OR 2.339,95%CI 1.197~4.572,P=0.0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 3.297,95%CI 1.676~6.486,P=0.001)、卒中类型为脑出血(OR 2.162,95%CI 1.548~3.021,P<0.001)或蛛网膜下腔出血(OR 8.271,95%CI 5.591~12.236,P<0.001)、入院NIHSS升高(OR 1.162,95%CI 1.132~1.193,P<0.001)及住院时间延长(OR 1.138,95%CI 1.109~1.168,P<0.001)为急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是急性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且发病时间早。年龄升高、合并心力衰竭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神经功能损伤较重的患者感染发生率升高,与IS相比,ICH和SAH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升高。 程实 李静 郭军平 胡爱香 于鑫玮 韩玮 梁瑛 张越巍 冀瑞俊关键词: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颅多普勒预测高改良Fisher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在高改良Fisher分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值(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ratio of the ipsilateral to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I/C m BFV)对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预测价值是否高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 BFV)≥120 cm/s。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NICU住院的改良Fisher分级≥3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记录大脑中动脉m BFV及双侧I/C m BFV。终点事件为DCI。计算I/C m BFV和大脑中动脉m BFV≥120 cm/s预测DC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44例患者纳入研究,共18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为41%。以大脑中动脉m BFV≥120 cm/s为标准时,TCD诊断的敏感性是77.8%,特异性是50%,阳性预测值53.8%,阴性预测值为75%。以I/C m BFV≥1.5为标准时,TCD的敏感性是71.8%,特异性是41.7%,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对于高Fisher分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TCD仍是预测迟发性脑缺血的有利工具。与I/C m BFV≥1.5为标准相比,m BFV≥120 cm/s的预测价值更高。 吴建维 郭军平 贾娇坤 丁则昱 杨中华 赵性泉关键词:血流速度 脑血管痉挛 迟发性脑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颅多普勒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研究中发病14 d内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数据。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过压力性损伤分为两组,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与压力性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3255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其中31例(0.95%)住院期间患有压力性损伤。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mRS(3~5分)(OR 4.41,95%CI 1.60~12.17)和入院时血红蛋白(每降低10个单位)(OR 1.36,95%CI 1.17~1.66)是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mRS(3~5分)和入院时血红蛋白(每降低10个单位)是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郭军平 刘改芬 鞠奕 刘改芬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 急性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选取北京天坛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有DVT组(n=22)与无DVT组(n=1107),对其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DVT的发生时间;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DVT的时间是10.5(4-14)d。单因素分析表明,有DVT组和无DVT组年龄、性别、房颤、吸烟、饮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动脉病、肾衰、抗凝药物、BMI、白细胞、入院血糖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一步证实,肾衰(OR:57.421;95%CI:5.792~569.314)、住院时间(OR:1.148;95%CI:1.071~1.232)是其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DVT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0.5 d,肾衰、住院时间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这一点有利于确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佳的预防DVT和治疗持续时间,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及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治疗策略。 梁瑛 陈义彤 张润华 冀瑞俊 熊云云 郭军平关键词:脑梗死 深静脉血栓 一种胃管末端避污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管末端避污固定器,包括用于容纳胃管的盒子,盒子包括盒子上盖和盒子本体,盒子上盖盖合在盒子本体上,从而构成对盒子的封闭,盒子上盖和盒子本体的同一侧的相对应处分别形成有半圆形缺口,盒子上盖与盒子本体相互... 郭军平文献传递 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1例 2010年 1病例简介患者,男,40岁。主因“突发头痛、呕吐42h”于2009年11月2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2h在活动中突发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到当地医院就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示“前交通动脉瘤”(图2),立即给予血管内动脉瘤填塞术,术后收入神神经内科症监护室。 郭军平 胡秀兰关键词:心排血量 卒中 血管痉挛 颅内 急性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性卒中入院后并发症队列研究中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和无D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314例脑出血患者,其中18例(5.7%)住院期间发生了DVT,发生脑出血至DVT确诊的中位时间为7.5(4.0~9.0)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 3.43,95%CI 1.04~11.37,P=0.0436)、既往冠心病病史(OR 6.89,95%CI 1.90~25.04,P=0.0034)、入院NIHSS评分高(OR 1.18,95%CI 1.06~1.23,P=0.0004)、住院时间长(OR 1.07,95%CI 1.01~1.13,P=0.0273)是脑出血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时间在卒中后1周左右,女性、既往冠心病病史、入院时病情重、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下肢DVT。 郑昕 郭军平 张润华 冀瑞俊关键词:脑出血 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生率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卒中病房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病房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组建品管圈,利用相关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活动,进行质量跟踪.结果:开展品管圈后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为4%,... 郭军平 王静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品管圈活动 良肢位摆放 不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