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坚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建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病理
  • 11篇临床病理
  • 7篇细胞
  • 6篇肉瘤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病理分析
  • 4篇皮肤
  • 4篇皮肤纤维肉瘤
  • 4篇肿瘤
  • 4篇纤维肉瘤
  • 4篇隆突
  • 4篇隆突性
  • 4篇隆突性皮肤纤...
  • 3篇乳腺
  • 3篇细胞癌
  • 3篇纤维瘤
  • 3篇临床病理观察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组化
  • 3篇病理观察

机构

  • 21篇上海建工医院

作者

  • 21篇郭坚
  • 17篇文国英
  • 16篇张根娣
  • 6篇陆平
  • 1篇邓艳
  • 1篇谭卫林
  • 1篇韩东兴
  • 1篇刘兵
  • 1篇潘卉

传媒

  • 14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第八届全国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肤纤维瘤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比较被引量:4
2001年
对皮肤纤维瘤 (DF)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在临床、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DF 20例,平均年龄 37.75岁,好发于四肢,平均直径 0.8cm。瘤细胞呈束状或旋涡状排列,局部可见车辐状结构。平均每 50个高倍视野核分裂为 0.75个。常伴组织细胞和炎细胞浸润、胶原增生、表皮增生及黑色素增多, CD 34(- )。瘤细胞密度与胶原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呈负相关,提示 DF可能为反应性病变。 DFSP10例,平均年龄 49.1岁,好发于躯干,平均直径 3.23cm。瘤细胞呈典型的车辐状排列,平均每 50个高倍视野核分裂为 5.5个。肿瘤背景清晰,少数可见炎细胞浸润及表皮增生,无胶原增生及黑色素增多, CD34(+ )。这些临床及病理特征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郭坚文国英张根娣陆平
关键词:皮肤纤维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DFSP
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一例被引量:4
2007年
患者女,41岁,因腹胀伴愎部隐痛5年余于2005年5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追问病史患告以往曾有10年与职业相关的石棉接触史。入院后行腹腔镜检查时发现在子宫、双附件、回肠、阑尾、直肠等器官和肠系膜及盆腔底部腹膜表面有多发性散在分布的灰白色半透明结节,0.2~1.5cm大小。另见盆腔内有少量积液.于术中分别取盆底、右输卵管及肠系膜病变组织,同时抽取腹水20ml送检。
郭坚文国英
关键词:高分化病变组织入院后肠系膜盆腔内接触史
乳腺神经内分泌型导管内癌一例
神经内分泌型导管内癌(endocrine ductal carcinoma insitu,E-DCIS)是一种伴神经内分泌分化,预后相对较好的特殊类型的乳腺导管内癌。WHO(2003年)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
郭坚文国英张根娣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癌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28例皮肤转移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对28例皮肤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男性21例,女性7例,平均64岁,临床表现为皮肤结节,病程平均为9个月,转移距原发瘤手术的时间平均13.6个月。有14例皮肤转移灶为首发症状。转移部位以胸、腹壁为多,其余为四肢、腰及颈部,原发部位包括乳房、肺、消化道、前列腺及膀胱。有8例原发部位不明。组织学类型以腺癌(46%)和鳞癌(25%)常见。患者多在1年内死亡,1例存活9年以上。
郭坚文国英张根娣陆平
关键词:临床病理组织学类型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5例阑尾GCC的组织切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2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54.6岁,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巨检:阑尾无明显肿块。镜检:GCC由形态一致的杯状细胞形成巢状结构,呈浸润性生长,5例均侵及阑尾浆膜层,2例侵犯神经。GCC瘤细胞形态上类似于肠腺杯状细胞,无异型性和坏死,缺乏核分裂。瘤细胞AB、PAS、NSE、CgA、Syn、CEA和CK8(+)。随访3例,各为14、156和165个月,均存活,其中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论GCC是一种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肿瘤双重特点的肿瘤,较经典类癌更具侵袭性。患者经阑尾切除+右半结肠切除预后良好。
郭坚文国英张根娣
关键词:类癌杯状细胞临床病理学
乳腺纤维瘤病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常规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1例乳腺纤维瘤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梭形细胞为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构成束状交错形态,外周指样扩展常见,局部有淋巴细胞浸润,在边缘区最明显。瘤细胞Vim和SMA(+),ER、PR、34βE12、CK5/6、CD34、S-100、CKAE1/AE3、EMA细胞标记均(-)。结论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共同组成。临床、钼靶和超声检查与癌难以区分,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切片,在形态上应注意与乳房的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相区别。
文国英郭坚
关键词:纤维瘤病乳腺
肺巨细胞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肺巨细胞癌 (GC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利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 6例GCC的组织形态进行观察 ,对其临床特点及随访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 3 8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血痰。右肺 4例 ,左肺 2例。 3例肿瘤位于周边 ,3例近肺门。肿瘤直径 3~ 9cm ,平均 6 8cm。GCC的主要组织学特征是大量肿瘤性巨细胞的存在。巨细胞体积较大 ,形态各异 ,胞质丰富 ,单核或多核伴明显异型。排列疏松 ,部分区域似多形性肉瘤 ,可见巨细胞形成的腺管样结构。 2例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巨细胞对上皮性标记呈阳性表达。尤其是CK18,同时也高比例地表达Vim。随访 3例 ,均死亡 ,平均存活 13 3个月。结论 肺巨细胞癌具有临床及组织形态特点 ,与腺癌密切相关 。
郭坚文国英张根娣
关键词:肺巨细胞癌病理分析免疫组化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3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对 39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进行观察 ,并对 15例进行了随访。结果 肿瘤平均 0 7cm大小 ,32例 (82 1% )病变呈息肉状。肿瘤位于黏膜或真皮内 ,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形成分叶结构 ,35例 (89 7% )伴有明显的血管周梭形细胞增生 ,核分裂象易见 ,平均 7 6个 / 10HPF ,缺乏核异型性。 31例 (79 5 % )表面有溃疡形成 ,2 2例 (5 6 4 % )被复鳞状上皮呈“衣领样”增生。血管内皮细胞CD34(+) ,血管周梭形细胞SMA(+) ,前者明显少于后者。 4例 (2 6 7% )复发 ,再次手术后无复发。结论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在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病程上有明显特点 ,可复发 ,但呈良性经过。组织学特征是毛细血管瘤样增生形成小叶结构 ,除内皮细胞外 ,血管周梭形细胞也参与肿瘤组成。
郭坚文国英张根娣
关键词:毛细血管瘤增生梭形细胞临床病理分析叶结构
软组织内纤维组织细胞瘤28例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软组织内纤维组织细胞瘤 (FH)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对2 8例FH进行观察分析 ,部分病例被随访。结果 男性 2 2例 ,女性 6例 ,平均 35岁。肿瘤好发于躯干 ,其次为四肢、头颈部 ,病变大多 <1cm。肿瘤由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构成 ,呈束状。 2 5例 (89 3% )见局灶性storiform结构 ,19例 (6 7 9% )肿瘤内有裂隙形成 ;肿瘤可以有限地浸润周边脂肪和肌肉组织 ;肿瘤内的反应性成分如炎症细胞、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等不明显。肿瘤细胞Vim和SMA(+)。随访 15例无复发。结论 该类型FH具有与一般皮肤FH相同的基本组织结构及其自身的组织学特点 ,应与软组织梭形细胞增生性病变及肿瘤相鉴别。
郭坚文国英张根娣
关键词:软组织纤维组织细胞瘤形态学观察病理形态特征HE染色
乳腺腺肌上皮瘤1例报道被引量:1
2008年
文国英郭坚张根娣
关键词: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