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贵平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渗流
  • 3篇渗流场
  • 1篇地质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地质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上三叠统
  • 1篇水循环
  • 1篇水压系统
  • 1篇静压力
  • 1篇化学场
  • 1篇含油
  • 1篇含油气
  • 1篇川西坳陷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郭贵平
  • 3篇汪珊
  • 2篇张宏达
  • 1篇荆继红
  • 1篇张宏达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骅裂谷盆地第三系水循环和渗流场形成演化的重溯被引量:2
2002年
在简述盆地地质环境和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与水压系统类型定位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采用反演、比拟和地静压力等方法 ,模拟计算了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泥岩压出水水头值(m) ,E2S 层的依次为 2~ 2 8,2~ 2 6 ,2~ 6 ,2~ 16 ,0 .5~ 3.5 ;E1S 层的依次为 2~ 4 2 ,2~ 2 6 ,2~ 6 ,10~ 5 4 ,1~ 14 ;Ed 层的依次为 2~ 2 2 ,2~ 5 4 ,2~ 12 ;Ng层的依次为 10~ 2 4 ,1~ 5 ;Nm 层的为 12~ 2 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压挤式水交替强度均小于 1,累加值E2 S、E1S、Ed层的均大于 1,Ng、Nm层的小于 1;Ed层渗入水交替强度为 0 .4 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渗流场的高水压带位置和流动态势具有相似性 。
汪珊张宏达郭贵平
关键词:水循环渗流场水压系统
川西含油气坳陷上三叠统水压系统类型和渗流场
2002年
在阐述区域地质构造和含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论证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水系统隶属于沉积水压系统类型,提出了研究深层水渗流场的原则和方法,并根据计算勾画了研究层水头等值线图和水动力分带图,揭示了深层水的流动特点和规律性.
汪珊张宏达郭贵平
关键词:渗流场上三叠统川西坳陷油气地质
黄骅裂谷盆地第三系深层水成因被引量:1
2003年
在阐述盆地地质和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水压系统的定位基础上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采用反演法、地静压力法 ,模拟计算了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砂、泥岩恢复厚度、压出水量、水交替强度 .计算表明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压挤式水交替强度均小于 1,累加值Es2 、Es1、Ed层的大于 1,Ng、Nm层的小于 1;Ed层渗入水交替强度为 0 .4 4 .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渗流场的高水压带位置和流动态势具有相似性 ,并均以离心型流动为主要特征 .水的初始与现代化学及其演化研究表明 ,6个研究层段均起始于不同浓度的同生沉积成因水 ,除Ek1层局部水的现代浓度比初始浓度显著降低 ,朝稀释淡化、反向变质的方向演化外 ,其他 5个层段水的现代浓度比初始浓度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高 ,朝浓缩盐化、正向变质的地球化学方向发展 ,最终演化成为不同浓度的后生沉积成因水 .
张宏达汪珊郭贵平荆继红
关键词:渗流场化学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