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洋

作品数:6 被引量:15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太湖
  • 4篇太湖流域
  • 4篇流域
  • 4篇湖流
  • 3篇径流
  • 2篇氮素
  • 2篇水文
  • 2篇水文模型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苕溪流域
  • 2篇污染
  • 2篇西苕溪流域
  • 2篇分布式水文模...
  • 2篇STREAM
  • 1篇氮素流失
  • 1篇地表径流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以太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金洋
  • 5篇李恒鹏
  • 3篇杨桂山
  • 1篇黄文钰
  • 1篇李兆富
  • 1篇李燕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日负荷量的模拟研究——HSPF模型应用实例
非点源污染是当前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对非点源污染实施有效的治理与控制,需要合理估算非点源污染的负荷量。本文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流失过程...
金洋
关键词: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HSPF模型模型参数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被引量:27
2007年
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85、1995和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资料,应用区域尺度单元格网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长序列水文模拟,定量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特征,为流域用地规划、水资源管理以及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数.研究显示,自1985年到2000年,太湖流域城镇面积扩展了40.38%,增加量占太湖流域总面积的3.88%.在1980-2000年的雨情下,全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4.11%,约为7.56×10~8m^3,最高值为11.76%,约为10.0×10~8m^3.受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影响,产流量增加具有较大区域差异,城镇快速扩展的苏锡常地区和浦东浦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产流量平均增加为10.07%和7.03%,最高增量达20%-30%.
李恒鹏杨桂山金洋
关键词: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径流STREAM
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氮素入湖量模拟研究被引量:39
2007年
以太湖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TM/ETM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应用IDRISI软件的水文分析模块,对太湖上游地区进行流域划分,选择代表性小流域进行野外监测,分析流域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联系,估算林地、耕地产出径流的面源污染总氮浓度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代表性流域实测参数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结合的思路,开发基于单元格网的面源污染模拟模型,应用1980~2000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校验,模拟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总氮的空间分布及入湖量。研究结果显示,太湖上游地区林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0.778mgL^-1,耕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2.518mgL^-1。模型及参数在太湖上游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验证区径流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3%,总氮输出量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1.6%。应用模型估算太湖上游面源污染总氮入湖量为7632ta^-1,约占总入湖量的40.8%。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源污染总氮输出差异较大,其中耕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为4289t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56.20%;林地和城镇用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分别为1849ta^-1和1270t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24.22%和16.64%。
李恒鹏杨桂山黄文钰李兆富金洋
关键词:太湖流域面源污染
模拟降雨条件下农田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比较被引量:54
2008年
选择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为试验地点,采用3次重复人工暴雨试验方法,研究暴雨径流过程中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特征具有较大差异,地表径流水相TN平均浓度为12.41 mg/L,壤中流水相TN平均浓度低于地表径流约50.65%。地表径流氮素流失以PN为主,DN和PN的流失量比为1∶2.65,壤中流氮素流失以DN为主,DN和PN流失量比为2∶1。整个暴雨径流过程中氮素流失以地表径流为主,占总流失量的81.66%,壤中流氮素流失量相对较少,仅占氮素总流失量的18.34%。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量比较分析结果证实,土壤的水分下渗滤过机制对氮素具有较强的削减作用,对PN的削减作用尤为明显,可达70%以上。在流域产汇流过程中,充分发挥洼地和高透水地段对地表径流的蓄渗功能,对面源营养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李恒鹏金洋李燕
关键词:人工降雨氮素流失太湖流域地表径流壤中流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07年
以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选取1985年和2000年的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应用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水文模型,模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条件下径流量与营养盐负荷的变化。结果显示,2000年与1985年比较,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城镇用地向耕地扩张,由此导致年平均径流量增加2.79%;城镇用地的TN和TP分别增加467.952t和30.587t,耕地的TN、TP的减少量分别为384.885t和30.112t;林地的TN、TP有少量增加,分别增加了3.437t和0.093t;整个太湖流域的TN、TP分别增加了86.503t,0.568t。受土地利用变化分布特征的影响,苏锡常区、湖西区和浦东浦西区TN、TP负荷量变化最为显著,其城镇用地TN、TP分别增加了37.10%、34.81%和24.3%。
金洋李恒鹏李金莲
关键词: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径流量
基于单元格网的STREAM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应用——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STREAM模型是基于单元格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利用易于获取的地理信息,揭示气候变化及下垫面改变对水循环的复杂影响。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9~1999年的26个降水站实测序列和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流域分析方法与空间插值技术建立300m的流域格网信息,并通过BLAISE脚本语言实现STREAM模型与GIS的集成,应用1979-1999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月径流量和年径流量模拟与实测值吻合良好,1980-1988年模型率定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8,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6,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1989-1999年模型验证期,月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75,年径流量的确定性系数为0.82,各年平均相对误差为9.5%。研究证实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流域管理与决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李恒鹏王旭强杨桂山金洋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STREAM西苕溪流域水量平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