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魏

作品数:4 被引量:211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省校合作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年代学
  • 1篇地块
  • 1篇学生创新能力
  • 1篇学研结合
  • 1篇岩带
  • 1篇岩浆
  • 1篇岩浆岩
  • 1篇年代学格架
  • 1篇培养学生创新...
  • 1篇盆地
  • 1篇盆地演化
  • 1篇锆石
  • 1篇锆石年代学
  • 1篇基底
  • 1篇基底变质岩
  • 1篇教学
  • 1篇教学模式
  • 1篇格架
  • 1篇OROGEN...
  • 1篇TRIASS...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作者

  • 4篇金魏
  • 2篇周建波
  • 2篇张兴洲
  • 2篇郑常青
  • 1篇董永胜
  • 1篇郑培玺
  • 1篇刘立
  • 1篇杨现力
  • 1篇韩杰
  • 1篇张梅生
  • 1篇周燕
  • 1篇高印寒
  • 1篇王成文
  • 1篇马志红
  • 1篇陈红
  • 1篇李健
  • 1篇迟效果
  • 1篇孟繁玉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2007'全...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黑龙江杂岩的碎屑锆石年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56
2009年
黑龙江杂岩带位于佳木斯地体西缘,为佳木斯地体向西与松嫩地体之间俯冲、拼贴、碰撞而形成的高压变质带。黑龙江杂岩沿牡丹江断裂分布,其构造-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等显示其为佳木斯地体向松嫩地体俯冲拼帖的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目前保存下来的杂岩带应为大规模增生楔仰冲到佳木斯地体之上的残余部分。88颗碎屑锆石的全部样品SHRIMPU-Pb年代学测试结果显示三个主要年龄区间:170~220Ma,峰值年龄为183Ma;240~338Ma,峰值年龄为256Ma;450~520Ma,峰值年龄为470Ma。而28个碎屑锆石谐和年龄的年龄谱为两组:240~338Ma,峰值年龄为256Ma;450~500Ma,峰值年龄为470Ma。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分析得到,240~338Ma峰期年龄为256Ma的年龄应代表黑龙江杂岩主体岩石的沉积年龄上限;而450~500Ma的年龄谱对应于佳木斯地体的基底变质岩年龄,显示佳木斯地体的基底变质岩曾为黑龙江杂岩的物源区;而170~210Ma,峰期年龄为183Ma的不谐和年龄应为受印支期-早侏罗世构造热事件的扰动年龄,与该区变质单矿物的Ar-Ar年龄相一致,应代表了该区陆-陆碰撞的时代。上述年龄为黑龙江杂岩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年代学制约,即黑龙江杂岩的原岩成岩时代上限为早三叠世,佳木斯地体向西的俯冲时代主体为印支期,而陆-陆拼贴及碰撞过程主要为晚印支期并可能持续到早侏罗世。这些结果将为揭示我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的年代学格架以及三叠纪古亚洲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和转换的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新的基本地质事实依据。
周建波张兴洲Simon A WILDE郑常青金魏陈红韩杰
关键词:锆石年代学基底变质岩EARLYTRIASSICEARLYOROGENICTRIASSIC
绥中地区岩浆岩年代学格架研究
绥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北部,属著名的燕辽构造带的东部延伸,隶属于山海关隆起带。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太古代混合花岗岩,前人将其称为绥中花岗岩或叶家屯花岗岩,对于其侵人时代,大部分人认为为太古代,但缺乏高精度的年代学资料。本...
郑培玺金魏郑常青董永胜杨现力李健
关键词:岩浆岩年代学格架
文献传递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盆地演化被引量:130
2009年
东北地区不是海西期褶皱变质带(或造山带),而是早石炭世以来拼合成统一的复合地块,我们称为"佳木斯-兴蒙地块"。东北地区上古生界不是中-新生代盆地的结晶基底,而是具有准盖层性质的陆相-海相沉积盖层。晚古生代海相沉积建造中,暗色泥岩和碳酸盐岩发育,具有潜在的生烃潜力,是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勘查的重要新层系。提出以嘉荫-牡丹江断裂和嫩江-开鲁断裂为界,将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盆地群,并确定了各盆地的成因类型、石油地质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
周建波张兴洲马志红刘立金魏张梅生王成文迟效果
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被引量:31
2009年
围绕全方位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总结,叙述了中心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优势所在及近几年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到:合格的人才只能在高等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中造就,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周燕高印寒金魏孟繁玉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