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作品数:2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民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文学
  • 5篇文艺
  • 4篇文化
  • 4篇文艺学
  • 4篇民间文艺
  • 4篇民间文艺学
  • 4篇阿凡提
  • 3篇艺术
  • 3篇知网
  • 3篇民族
  • 3篇故事
  • 2篇艺术欣赏
  • 2篇中华民族
  • 2篇丝绸之路
  • 2篇维吾尔
  • 2篇文化交流
  • 2篇文化内涵
  • 2篇文学作品
  • 2篇木卡姆
  • 2篇教育

机构

  • 24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乌鲁木齐职业...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地方志...

作者

  • 24篇阿布都外力·...
  • 2篇阿米娜
  • 1篇燕乔敏
  • 1篇艾克拜尔江·...

传媒

  • 4篇中国民族博览
  • 4篇环球市场信息...
  • 3篇西北民族研究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丝绸之路
  • 1篇音乐探索
  • 1篇西夏研究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艺术与民俗
  • 1篇西部文艺研究
  • 1篇中国少数民族...
  • 1篇中国文学地理...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知网数据的维吾尔木卡姆传承、传播与保护研究文献综述(1985~2016)被引量:1
2017年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我国的艺术瑰宝,2005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我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化部门加深了对木卡姆的研究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以知网数据库为个案,对检索出的600余条各类论文和文章加以科学分类,发现1985~2016年间相关论文共74篇。客观公正地评述这些科研成果,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同行学者指出研究方向和努力方向,以期进一步推进木卡姆研究。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关键词:知网维吾尔木卡姆
西域文化的精髓:学术视野下的西域艺术——读仲高先生的《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启发
2013年
丝路是我国各族人民与世界各大文化交流对话的交通线路和途径。西域是丝路的一个主要地段。西域作为丝绸之路的要道,是东西方各国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原汉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一波斯文化以及希腊文化等世界几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地,这就是构成西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的主要原因。古代西域是个多民族或族群的地区,这里曾经流行几大宗教(摩尼教、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土著民族吸收了汉族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以及希腊文化,将它与本民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色彩绚丽、面貌一新的地域民族文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因此,西域文化具有多层性和多元性。
艾尔肯·白克力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关键词:西域文化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学术视野阿拉伯文化希腊文化
基于多模态阐释学的《江格尔》史诗传播与传承形态转变
2024年
《江格尔》作为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在中国史诗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史诗《江格尔》不仅以传统的演唱方式传承,还以印刷文本、图像文本、音视频文本、影视文本、雕塑画廊和文物遗址等多种形式加以传承和传播,不断实现着史诗《江格尔》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要求。史诗《江格尔》这些多种传承和传播方式,构成了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整体存在形态。基于“双创”理念,我们从阐释学研究维度就英雄史诗《江格尔》多模态传承与传播加以理论阐述,指出每一种史诗传承传播形态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新时代优秀文化遗产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需要客观、科学和辩证的阐述和解读。我们要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为新时代民间文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关键词:阐释学民间文艺学
论《<玛纳斯>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中的若干思考
2020年
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宝贵瑰宝。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是其中一部英雄史诗,与《格萨尔王传》《江格尔》一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玛纳斯》专题讲座是一门本科全校性选修课,《玛纳斯》教学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一个普及性教育。我们从课堂实践出发就其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教学法和教学方式进行了针对化的设计,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关键词:《玛纳斯》教育学
论深入研究我国优秀红色文学作品、传承红色基因
2022年
红色文学经典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红色文学作品指的是反映英雄英烈的革命故事或歌颂革命英烈的文艺作品。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文学创作现象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红色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促进我们党史学习纵深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萨伊普乃再尔·多来提
关键词:红色文学红色资源中国文学
口头诗学的中国化发展道路探微
2020年
口头诗学是我国民间文艺学领域十分关注的理论热点。诗学作为一个词义发展演变的词语,与口头传统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符合观察和研究民俗活动背景下的民间文艺现象的民间文艺学学术话语体系。我们从口头诗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翻译引进与运用过程来考察口头诗学的中国化发展历程,指出了帕里-洛德理论中的“程式”“故事范型”“典型场景”等学术概念在中国多民族民间文学实例应用过程中的本土化和中国化过程。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关键词:民间文艺学口头诗学
中华民族共同性的诗性表达--以三大英雄史诗为主线
2024年
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作为中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三大英雄史诗在主题思想、演唱表演、流传等方面具有众多共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章探讨了三大英雄史诗以人民情怀为主的主题思想、以英雄主义为主的人物形象、以民族交融为主的艺术传承等方面的共性,并分析了其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积极传播效应,尤其是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裴家伟
关键词:诗性表达民间文艺学
悲情“他者”——方方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2009年
从性别上来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是"他者",她们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属,男性是主体,而她们是客体。作家方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身心深受伤害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认为她们都是男权文化影响下的无力的悲情"他者"。
燕乔敏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关键词:方方作品女性形象
《西游记》在新疆的多语种译介与传播:新时代“文化润疆”示范
2023年
在历史上,中国四大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在新疆通过维吾尔文、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等多语种选译、借译、改写、讲述和全文翻译等方式,加深了新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艺术交往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考察了《西游记》维吾尔文、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的翻译与传播过程,论述了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和社会效应。本文以《西游记》译介传播为典范,积极推广其文化传播的示范效应,大力发挥其在“文化润疆”中的社会效应,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凯沙尔·夏木西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比较文学翻译学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承与文化交流——浅谈吐尔地·依明国画中所洋溢的民族文化
2015年
吐尔地·依明是著名维吾尔族画家,他重于描绘维吾尔人生活习惯、服饰、饮食、建筑和娱乐等方方面面,突出了新疆独特的民族文化场面。他的画作品根据内容可分为音乐舞蹈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手工业文化、建筑文化和人文地域文化等六种文化类型,构成了其国画创作的一个亮点和特色。画作为共同的文化符号,在我国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交流过程中将会成为一个重要手段,吐尔地·依明的国画从我国主流画风创作能够反映丝路一带人文地理环境的画作,将会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一个文化产品。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关键词:国画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