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树程
- 作品数:98 被引量:745H指数:1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在党的建设工程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是指社会成员政治心理、道德心理、学习心理和社会心理中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心体悟、心理认同和自觉践行,主要包括理性认同机制、情感认同机制、利益互动机制和自律转化机制。分析、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价值,对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和深化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引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陆树程李瑾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方向价值体系政治心理核心价值观社会成员
- 后敬畏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8
- 2009年
- 后敬畏生命观是在对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进行深度阐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体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强调生命至高无上性,敬畏一切生命体生命,提倡人的生命优先性,引领人们关爱自然、关爱人类、关爱社会,树立生态和谐观、社会和谐观和文化和谐观,从而提升人类的世界观层次,完善当代生态伦理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夏东民陆树程
-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政治哲学视阈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2017年
- 在政治哲学的视阈中,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逻辑的方法论,主要有逻辑推理、历史回溯、人民群众内心需求三条思维线索,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其政治态势和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政治态势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态势、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政治态势、人民群众追寻中国梦的政治态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般规律大致有冲突引导规律、层次递进规律、态势聚合规律和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规律。
- 陆扬陆树程
- 关键词:政治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生性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价值被引量:10
- 2007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客观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对我国公民的社会活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调控和规范功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夏东民陆树程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意识形态
-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视阈下对人工流产的辩护被引量:2
- 2006年
- 对人工流产的道德争论一直是生命伦理学中的一个具有很大争议的话题,论辩双方基本上是围绕着胎儿的生存权和妇女的选择权而展开的,这两种权利处于对立状态,且都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论证,使得对人工流产的道德争论处于僵持状态,一直悬而未决。作者认为传统道德理论对于此问题的困境是因为论证双方忽视了女性主义关怀伦理视角,它强调在关系中解决问题,为人工流产的辩护提供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论辩思路。
- 陆树程张艳
- 关键词:人工流产辩护
- 关于自然内在价值的哲学反思被引量:16
- 2006年
- 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争论的焦点。“自然具有内在价值”成立的根本点在于必须符合“人具有内在价值”成立的内在逻辑,即“X 为主体是X具有内在价值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同时,“主体性是主动性”应该是判定某实体是否为主体的标准,现代科学已证明自然生命体存在着主动性即主体性,因而自然可以成为主体。“自然具有内在价值”符合“人具有内在价值”成立的内在逻辑。
- 陆树程崔昆
- 关键词:主体性
-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机制被引量:12
- 2015年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人的心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心理生成机制上看,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心理凝炼和升华的产物。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心理接受机制上看,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要经过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这五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心理阶段。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机制的运行过程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心理个体化和个体心理社会化双向互动的无限发展过程。
- 徐斌陆树程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心理个体心理心理机制
- 后敬畏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5
- 2010年
- 后敬畏生命观是在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基础上嬗变和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它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所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 夏东民陆树程
- 关键词:敬畏生命生命观生命价值观伦理思想
- 论“三个务必”内涵的深刻变化
- 2023年
-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的出场有其特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语境,深刻总结和汲取了百年大党治党管党的历史经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三个务必”在继承“两个务必”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加入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新要求,强调顺应时代之变,担当历史重任,以初心使命引领党的建设,以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以敢于斗争深化党的建设。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党的生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价值。
- 陆树程李小凡
-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民立场自我革命
-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机制被引量:1
- 2017年
- 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的最终达成,离不开诚信价值观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有其内在机制,基于大学生群体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的不同阶段,可将其归纳为宣传教育网络化机制、课堂教育常规化机制、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同步化机制、情感认同与理性认同一致化机制、典型树立常态化机制、校园文化熏陶长效化机制、自主自觉自为过程化机制、社会实践科学化机制、制度保障生活化机制。这九大机制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协同运行,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具有积极价值。
- 张鹏远陆树程
-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