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基因
  • 2篇汉坦病毒
  • 2篇G2基因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分子
  • 1篇真核
  • 1篇真核细胞
  • 1篇细胞
  • 1篇免疫应答
  • 1篇膜糖蛋白
  • 1篇接种
  • 1篇汉坦病毒属
  • 1篇核细胞
  • 1篇分子
  • 1篇白质
  • 1篇包膜糖蛋白
  • 1篇PCDNA3
  • 1篇DNA免疫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浙江省疾病控...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2篇朱智勇
  • 2篇瞿涤
  • 2篇翁心华
  • 2篇陆群英
  • 2篇黄玉仙
  • 1篇朱函坪

传媒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2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的DNA免疫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将编码汉坦病毒浙 37(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的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小鼠 ,观察其能否诱导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重组质粒 pcDNA3.1 G1、pcDNA3.1 G2以不同方式免疫BALB/C小鼠 ,用免疫荧光测定 (IFA)法检测血特异性抗体 ,用半微量直接免疫酶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血中和抗体。经肌内注射途径免疫 15只BALB/C小鼠 ,3组小鼠分别注射 10 0 μgpcDNA3.1、pcDNA3.1 G1、pcDNA3.1 G2 ;每只小鼠免疫 3次 ,初次免疫后 4周 ,加强 2次 ,间隔 3周。经基因枪免疫 9只BALB/C小鼠 ,3组小鼠分别注射 1.5 μgpcDNA3.1、pcDNA3.1 G1、pcDNA3.1 G2 ;每只小鼠免疫 2次 ,初次免疫后 4周 ,加强 1次。结果  1.经肌内注射免疫时 ,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小鼠个数分别是 :pcDNA3.1 G1组为 5只中 3只 ,pcDNA3.1 G2组为 5只中 2只 ;荧光抗体滴度 1∶2 0~ 1∶80 ;产生中和抗体的小鼠个数分别是 :pcDNA3.1 G1组为 5只中 1只 ,pcDNA3.1 G2组为 5只中 2只 ;中和抗体滴度 1∶10~ 1∶2 0。 2 .经基因枪免疫时 ,实验组小鼠都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荧光抗体滴度 1∶2 0~ 1∶32 0 ,中和抗体滴度≥ 1∶10。结论 重组质粒 pcDNA3.1 G1、pcDNA3.1
黄玉仙翁心华瞿涤陆群英朱智勇
关键词:汉坦病毒属接种免疫应答
重组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体内外表达的评价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构建分别编码汉坦病毒浙 37(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在离体及活体内评价重组汉坦病毒 (HV)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的表达。方法 将编码G1、G2的基因片段分别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获重组质粒pcDNA3.1 G1、pcDNA3.1 G2。在体外转录翻译系统和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基因 ,并在BALB/C小鼠中评价包膜糖蛋白G1、G2所激发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效果。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 G1、pcDNA3.1 G2转染COS 7细胞后 ,IFA法可检测到细胞内有特异性荧光分布 ;在体外蛋白质转录、翻译系统 ,重组质粒 pcDNA3.1 G1、pcDNA3.1 G2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约为 70KD及 5 5KD ;在免疫的部分小鼠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分别编码HV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的重组质粒 。
黄玉仙翁心华瞿涤朱函坪陆群英朱智勇
关键词:包膜糖蛋白PCDNA3汉坦病毒基因蛋白质分子真核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