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昌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戒酒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2篇酊剂
  • 2篇葫芦素
  • 2篇葫芦素B
  • 2篇瓜蒂
  • 1篇单相抑郁
  • 1篇单相抑郁症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亚慢性
  • 1篇亚慢性毒性
  • 1篇亚慢性毒性试...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药效学研究
  • 1篇有效部位筛选
  • 1篇有效率
  • 1篇植物提取

机构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省戒毒...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11篇陈华昌
  • 4篇夏炎
  • 4篇唐春玲
  • 4篇关晓峰
  • 4篇孙红伟
  • 3篇赵冲保
  • 3篇辛凤
  • 3篇李彦冰
  • 3篇李中玉
  • 3篇王小丹
  • 2篇孙淑红
  • 2篇许树军
  • 2篇刘薇
  • 1篇吴立军
  • 1篇徐晔
  • 1篇施梅
  • 1篇安钢辉
  • 1篇王琳
  • 1篇王庆志
  • 1篇杨军涛

传媒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谷氨酸循环障碍与抑郁症被引量:4
2014年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较多发的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确,在过去的很多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一直处在相对重要的位置,然而,近年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单胺类递质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其所起到的治疗作用,是否还有另一种机制参与其中呢?近期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谷氨酸能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谷氨酸能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中发挥的疗效作用综述如下。
丁继红胡建陈华昌夏炎赵娜
关键词:谷氨酸抑郁症发病机理
博乐欣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2000年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 5 -HT抑制博乐欣治疗强迫症疗效及副作用与氯丙咪嗪比较。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强迫症 36例 ,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口服博乐欣 ,初始剂量 5 0mg/d ,1~ 2周内加到 1 0 0~ 2 5 0mg/d ;B组服安拿芬尼 ,初始剂量 5 0mg/d ,1~ 2周内加到1 0 0~ 2 5 0mg/d ;观察 8周后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A组显效 1 2例 ,有效 6例 ,总有效率6 6 6 9% ;B组 ,显效 1 3例 ,有效 4例 ,总有效率 72 2 2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陈华昌安钢辉王琳徐晔
关键词:强迫症氯丙咪嗪副作用论著
致死性紧张症
性紧张症(Lethal Catatonia 简称LC)是一个跨学科(精神、神经、急诊、ICU 等)的综合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但仍未引起我国精神病学家应有的重视.以紧张性综合症(紧张性兴奋、极度兴奋躁动或紧张性木僵、四...
陈华昌张聪沛
单相抑郁症与5-羟色胺受体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5-羟色胺受体4个候选基因(5-HT2A受体基因、5-H2C受体基因、5-HT6受体基因、5-HL受体基因)与单相抑郁症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5-羟色胺受体4个候选基因多态性,对132例抑郁症患者和18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关联分析;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例组症状表型。结果(1)5.HT2A、5-HT1Dβ和5-Hk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2)5-HT2C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Х^2=7.0887,P〈0.05),但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3)5-HT2A、5-HT2C和5-HT6病例组中HAMD各因子评分在三种基因型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5·HT1Dβ病例组HAMD各因子评分,其中日夜变化症状G/G基因型[(1.74±1.25)分]和T/G基因型[(1.61±1.06)分]分值均低于T/T基因型[(2.44±1.19)分],在绝望感症状群中T/G基因型[(7.09±1.93)分]分值为低于G/G基因型[(7.82±1.85)分]和T/T基因型[(8.33±2.22)分]。结论5-HT2C受体基因可能与中国汉族人单相抑郁症有关联,5-HT1Dβ受体基因T/T基因型可能是单相抑郁症患者日夜变化症状的危险因子,T/G基因型可能是绝望感症状群的保护性因素。
施梅陈华昌刘薇潘尚哈陈力
关键词:单相抑郁症病例-对照研究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态性
戒酒灵口服液中葫芦素B、葫芦素E的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戒酒灵口服液中葫芦素B和葫芦素E的TLC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建立戒酒灵口服液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LC法对戒酒灵口服液中葫芦素B和葫芦素E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对二者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COSMO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乙腈(A)和0.2%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0~15.0 min:30%~40% A;15.0~40.0 min:40%~45%A);检测波长为234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在TLC图中,戒酒灵口服液的供试品溶液分别与葫芦素B、E的对照品溶液在相同位置上显现暗斑。含量测定实验中,葫芦素B和葫芦素E质量浓度分别在0.01574~0.3148 mg/mL和0.003744~0.07488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RSD=1.29%,n=6)和98.4%(RSD=1.68%,n=6)。戒酒灵口服液中葫芦素B和葫芦素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6 mg/mL( RSD=0.85%,n=6)和0.033 mg/mL( RSD=0.78%,n=6)。结论此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能有效地对戒酒灵口服液的质量进行控制。
杨异卉陈卫军甘春丽王立波吴立军陈华昌
关键词:葫芦素B薄层色谱
戒酒灵酊剂对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戒酒灵酊剂长期给药对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10mg/(kg·d)]、中[50mg/(kg·d)]、高[10mg/(kg·d)]剂量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推荐量的1、5、10倍。3个月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及心、肝、肾、肺、脑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3个月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肿胀,轻度空泡变性。结论:长期连续给予戒酒灵酊剂在临床用药的5倍以内都相对安全,在临床用量的10倍可出现肝脏的轻微损伤。
付忠伍孙艳刘洪文孙榕许树军陈华昌李彦冰
关键词:SD大鼠亚慢性毒性
瓜蒂催吐作用有效部位的初步筛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离并初步筛选瓜蒂催吐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80%乙醇回流提取制得的瓜蒂总提取物后,用硅胶柱溶剂极性依次递增分离法(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连续洗脱)制得的分段提取物(石油醚Ⅰ、乙酸乙酯Ⅱ、甲醇Ⅲ)为药效研究对象,筛选对犬致吐作用有活性的有效部位,最后通过特殊颜色反应确定有效部位的化学性质。结果:瓜蒂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催吐作用,与蒸馏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颜色反应说明该部位主要含有葫芦素等物质。结论:瓜蒂催吐作用有效部位可能是总葫芦素类。
夏炎赵冲保辛凤关晓峰唐春玲孙红伟孙淑红王小丹李中玉许树军李彦冰陈华昌
关键词:瓜蒂
戒酒灵中葫芦素B的含量测定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戒酒灵中葫芦素B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戒酒灵中的葫芦素B,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柱:COSMO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和0.2%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30%~40%A(0.0~15.0min),40%~45%A(15.0~40.0min);流速:1m L/min;检测波长:234nm;柱温:25℃。结果:葫芦素B的进样量在0.015 74~0.314 8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7.73%,RSD1.29%。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戒酒灵的质量控制,科学可行。
陈华昌许树军唐春玲李彦冰吴铮孙红伟关晓峰陶永红
关键词:葫芦素B
赛乐特治疗抑郁症60例临床分析
2003年
陈华昌王庆志刘薇
关键词:精神病学抗抑郁赛乐特抑郁症
戒酒灵酊剂戒酒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确定戒酒灵酊剂戒酒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戒酒灵酊剂对小鼠小肠蠕动与大肠蠕动的影响为评价指标,计算小肠的墨汁推进百分率以及小鼠首次出现含墨汁粪便的时间,以及6h内小鼠出现稀便个数,确定戒酒灵酊剂具有泻下作用,以泻下作用作为戒酒作用的评价指标;采用硅胶柱层析为分离手段,分别用正己烷、氯仿、氯仿:乙酸乙酯(1∶1)、乙酸乙酯、乙醇、水梯次洗脱戒酒灵酊剂提取物得洗脱物,以试药对小鼠大肠蠕动的影响为评价指标,记录小鼠首次出现含墨汁粪便的时间,以及6h内小鼠出现稀便个数,分析各组动物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戒酒灵酊剂能增加小鼠小肠的墨汁推进百分率,戒酒灵酊剂和戒酒灵酊剂的乙酸乙酯部位能明显缩短小鼠首次出现含墨汁黑便的时间,增加6h内小鼠出现稀便的个数。结论:戒酒灵酊剂具有明显的戒酒作用,其乙酸乙酯部位为戒酒灵酊剂戒酒作用的有效部位。
陈华昌夏炎赵冲保辛凤关晓峰唐春玲孙红伟孙淑云王小丹李中玉杨军涛李彦冰
关键词:泻下作用有效部位筛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