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啸吟
- 作品数:14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宿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宿州学院为例被引量:6
- 2012年
-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涵.本文结合宿州学院近五届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总结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体会,包括大学生科研立项实施过程、科研题目的拟定、学生的遴选和应用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要素对比等.同时,对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激励措施以及学科建设的关系等共性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 许海峰贾彦峰赵丹贾学彬刘文波陈啸吟
-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被引量:42
- 2009年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发展与创新的角度,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寻求建立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相匹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进而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两者间的互动原则、特点、机制等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互动对策。
- 陈啸吟徐国庆
-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 依托皖北红色资源 筑牢党性教育高地被引量:5
- 2018年
- 在阐述皖北红色资源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依托和利用皖北红色资源,对丰富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及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皖北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的基本路径,即通过打造皖北红色文化品牌、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创新党性教育方式、强化区域资源整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皖北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效应。
- 付琼陈啸吟刘文波
-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改革探索被引量:7
- 2002年
-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社会环境变化、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自身个体变化的新形势,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主体意识观、服务意识观,确立学生工作新思路、新对策,探索学生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 陈啸吟
-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素质教育校园文化贫困生就业率
- 专升本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探讨被引量:3
- 2005年
- 本文围绕专升本高校发展中对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挑战和新要求,剖析了专科升格为本科阶段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适应专升本要求,如何在平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形成特色,着重从专升本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转变的必要性和适应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 陈啸吟
- 关键词:专升本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
- 对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被引量:2
- 2002年
- 高校德育是“以德治教”的基础,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找准高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契合点,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德育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机制上不断创新,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 陈啸吟
- 关键词:高校德育实效性
- 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公德心理误区的矫正作用
- 2003年
- 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社 会公德教育的内容,全面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是矫正大学生公德心理误区的迫切要求。
- 陈啸吟
-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大学生社会公德心理
- 构建当代女大学生管理的新机制被引量:1
- 2001年
- 探索当代女大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构建当代女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三大模块,掌握当代女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三个结合点,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女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 陈啸吟
- 关键词:女大学生
- 对地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被引量:3
- 2012年
- 由于三支就业大军——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工人、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叠加,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岗位需求,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此,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函建设,才能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 付金沐陈啸吟马艳平李静
- 关键词:创业就业教学改革地方高校
- 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因素分解被引量:8
- 2011年
-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与因素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2008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足迹的变动趋势、生态效应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a安徽省碳排放足迹呈上升态势,煤炭足迹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碳足迹强度呈幂指数衰减,而碳足迹生态压力不断上升,说明碳排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效应是近些年安徽省碳足迹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贡献不大。
- 付金沐李琦储国定陈啸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