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喜珪
- 作品数:29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体的检测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7
- 2000年
- 利用纯化日本血吸虫31/32kDa 抗原(Sj31/32) 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EA)ELISA方法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血清,以探讨其作为抗原诊断血吸虫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疗效考核价值。结果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抗Sj31/32 抗体检出率为100% 和95% ,与正常人、肝吸虫和肺吸虫病人血清未出现交叉反应;抗SEA 抗体检出率为97-4 % 和90% ,与正常人和肝、肺吸虫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血吸虫病人治疗后3 个月、半年和1 年抗Sj31/32 抗体的阴转率分别为52-5% 、72-5% 和82-5 % , 而抗SEA 抗体的阴转率则分明别为15-0% 、37-5 % 和50-0 % 。提示Sj31/32 抗原诊断血吸虫病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并且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可用于血吸虫病现场和临床应用。
- 沈定文罗金萍陈喜珪王松茂陈爱山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诊断
- 日本血吸虫31/32kDa重组抗原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 31/ 32kDa重组抗原 (rSj31/ 32 )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效果。方法 日本血吸虫 31/32kDa单克隆抗体免疫筛选的阳性克隆 312经IPTG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rSj31/ 32加福氏佐剂免疫小鼠后进行攻击感染实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rSj31/ 32可诱导小鼠产生 30 1%的减虫率 ,6 3 2 %的减卵率 (P <0 0 1) ,虫卵肉芽肿平均面积和周长均明显降低 ,rSj31/ 32免疫能诱导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抗体。 结论 结果表明 ,rSj31/ 32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免疫力 ,有可能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 沈定文罗金萍陈喜珪覃金红彭胜国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31/32KDA重组抗原保护性免疫血吸虫疫苗
- 日本血吸虫31/32kDa重组抗原细胞免疫机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重组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rSj31/32)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Sj31/32抗原免疫BALB/c小鼠,ELISA分别检测免疫前后小鼠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含量,攻击感染后以脾细胞培养法检测经刀豆蛋白(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rSj31/32抗原免疫后血清IFN-γ的水平明显增加(P<0.001),而IL-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经SEA刺激,免疫组脾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而产生的IL-4水平较其他组低(P<0.01)。结论细胞免疫在rSj31/32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 陈喜珪沈定文罗金萍覃金红彭胜国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免疫细胞免疫
-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了解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为蠕形螨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318名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调查。结果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26.10%,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3.68%,女性感染率为29.6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高年级学生的感染率高于一年级学生(P<0.01)。结论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普遍。
- 覃金红陈喜珪罗金萍彭胜国
- 关键词: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
- 水蛭寄生人体鼻腔1例报告
- 2005年
- 陈喜珪彭胜国覃金红罗金萍陶维泉
- 关键词:鼻腔出血填塞查体就诊急性病BP
- 湖北省阳新县钩虫感染状况调查
- 2004年
- 阳新县地处鄂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丘陵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904 h,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55 d,降雨量1 374 mm,自然条件适合钩虫幼虫的生长发育.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小麦、水稻及蔬菜等,人畜粪、尿为重要肥源之一,农民有赤脚下地耕作的习惯.为了解当地居民钩虫感染现状,作者等于2001年9月在阳新县5个村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陈喜珪覃金红罗金萍彭胜国
- 关键词:钩虫感染率
- 肝基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肝基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形态、增殖的影响。方法联合法将虫龄为21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接种于预先铺敷有肝基质(实验组)和未铺敷肝基质(对照组)的小盖玻片上,培养于常规培养基中,用高碘酸雪夫(PAS)法染色培养细胞,Olympus-BH2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并将接种第3天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细胞用胶银法进行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HPIAS-2000图像分析仪测定AgNORs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中的培养细胞其细胞质突起和分裂细胞增多,AgNORs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1)。实验组的细胞分裂方式除常见的一分为二方式外,还观察到一分为三的多极分裂方式;而对照组未观察到分裂细胞。结论肝基质可明显影响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形态,显著促进培养细胞的增殖。
- 陈喜珪董惠芬明珍平钟沁萍蒋明森胡世全
- 关键词:肝基质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
-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被引量:1
- 1995年
-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体分泌小体由于基质的深浅、电子结集物的有无及单一透明区的变幻,从腺体排至腺管的远端,这些分泌小体持续发生变化,并非停留在同质性基础上,这个现象未为前人所揭示。
- 周述龙蒋明森李瑛杨孟祥陈喜珪陈保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尾蚴超微结构腺体
- 吡喹酮治疗对日本血吸虫病人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吡喹酮治疗对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 H p Ig G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 H p全菌抗原对流行区 94例日本血吸虫病人治疗前后血清抗 H p Ig G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 3、6个月 ,H 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73.4%和70 .2 % (治疗前为 75 .5 % ) ,H p Ig G抗体水平分别为 0 .71± 0 .30和 0 .6 5± 0 .2 1(治疗前为 0 .80± 0 .2 3) ,对照组均有轻度升高。各年龄组 H p感染阳性率和血清 H p Ig G水平均随治疗进展而降低 ,其中 0~ 2 0岁年龄组血清 H p Ig G下降最快。血清抗H p Ig G和同期对应的日本血吸虫 31/ 32 k Da(Sj31/ 32 ) Ig G抗体平均水平及阴转值之间高度相关 (治疗后 3个月 r分别为 0 .85和 0 .6 5 ,治疗后 6个月 r分别为 0 .85和 0 .5 0 )。结论 日本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 H p感染阳性率及血清 H p Ig G水平降低 ,日本血吸虫与 H p感染高度相关 ,血吸虫可能作为 H p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 沈定文罗金萍陈喜珪覃金红彭胜国王松茂陈爱山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幽门螺杆菌吡喹酮抗体
- 重组日本血吸虫抗原诱导小鼠抗卵免疫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 31/ 32kDa抗原 (rSj31/ 32 )诱导小鼠产生抗卵免疫的效果。方法 采用rSj31/32抗原免疫小鼠 ,攻击感染后 4 2d ,定量检测粪卵、肝肠组织内虫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rSj31/ 32抗原免疫小鼠肝、肠组织内总卵数和粪卵数分别减少 4 6 0 % ,76 0 %和 83 0 % ,其中肝、肠组织内成熟虫卵数明显减少 (6 9 0 %和 91 0 % ) ,而肝组织内死亡虫卵数显著增加 (2 4 2 5 % )。此外 ,雌虫子宫内虫卵数亦明显下降(4 9 8% )。结论 rSj31/ 32抗原能诱导小鼠产生抗雌虫生殖和抗卵胚发育的免疫 ,可望作为抗卵疫苗的候选抗原。
- 沈定文罗金萍陈喜珪覃金红彭胜国李雍龙詹希美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