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坚

作品数:837 被引量:6,059H指数:37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9篇期刊文章
  • 99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91篇化学工程
  • 205篇生物学
  • 16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理学
  • 15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 14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电气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1篇发酵
  • 67篇厌氧
  • 60篇污泥
  • 56篇酵母
  • 52篇杆菌
  • 49篇降解
  • 44篇食品
  • 42篇发酵生产
  • 41篇芽孢
  • 40篇谷氨酰胺转胺...
  • 40篇谷胱甘肽
  • 40篇废水
  • 39篇芽孢杆菌
  • 38篇发酵条件
  • 35篇反应器
  • 34篇光滑球拟酵母
  • 31篇颗粒污泥
  • 30篇分批发酵
  • 27篇生物合成
  • 26篇水处理

机构

  • 676篇江南大学
  • 145篇无锡轻工大学
  • 30篇教育部
  • 10篇厦门大学
  • 7篇江苏江山制药...
  • 6篇九州工业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4篇湖南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4篇江苏省微生物...
  • 4篇江苏洋河酒厂...
  • 3篇淮海工学院
  • 3篇宁波大学
  • 3篇南阳理工学院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食品发酵...

作者

  • 835篇陈坚
  • 446篇堵国成
  • 113篇伦世仪
  • 110篇李寅
  • 105篇华兆哲
  • 85篇李江华
  • 65篇刘龙
  • 60篇刘立明
  • 54篇周景文
  • 49篇李秀芬
  • 43篇刘和
  • 37篇张娟
  • 33篇吴敬
  • 31篇方芳
  • 31篇李华钟
  • 30篇刘松
  • 22篇阮文权
  • 19篇张东旭
  • 18篇任洪强
  • 17篇康振

传媒

  • 83篇食品与生物技...
  • 69篇生物工程学报
  • 62篇工业微生物
  • 48篇应用与环境生...
  • 47篇微生物学报
  • 47篇无锡轻工大学...
  • 38篇食品与发酵工...
  • 32篇过程工程学报
  • 17篇中国生物工程...
  • 15篇化工学报
  • 15篇微生物学通报
  • 13篇环境科学
  • 10篇中国食品学报
  • 9篇化工进展
  • 9篇中国生物工程...
  • 8篇生物加工过程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生物技术
  • 6篇食品科学
  • 6篇纺织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18篇2020
  • 17篇2019
  • 20篇2018
  • 23篇2017
  • 33篇2016
  • 14篇2015
  • 18篇2014
  • 45篇2013
  • 36篇2012
  • 34篇2011
  • 33篇2010
  • 51篇2009
  • 55篇2008
  • 31篇2007
  • 49篇2006
  • 53篇2005
  • 49篇2004
8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异亮氨酸的发酵条件被引量:8
1998年
从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ATCC14067出发,选育获得一株L-异亮氨酸高产菌ZQ-4.试验结果证明,生物素是ZQ-4菌株唯一必需生长因子,生物素或玉米浆用量分别为50μg/L和20mL/L时可得到较高的产酸率。为了获得较高的L-异亮氨酸积累量,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40g/L,硫酸铵用量为40g/L时较为适宜;以适当的摇瓶装液量改善通风状况可明显提高产酸率。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ZQ-4经摇瓶发酵培养3d,L-异亮氨酸积累量可达28~30g/L.
张伟国陈坚伦世仪
关键词:L-异亮氨酸生物素发酵黄色短杆菌
易错PCR法提高L-氨基酸脱氨酶全细胞转化L-异亮氨酸生产α-酮-β-甲基正戊酸效率
2018年
对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中的L-氨基酸脱氨酶进行定向进化,利用易错PCR技术向基因中引入随机突变,建立突变文库来筛选可获得较高α-酮-β-甲基正戊酸产量的突变株。突变株7/23-6最适全细胞转化反应条件是以pH 8.5 Tris-HCl为缓冲液,用900 mmol/L L-异亮氨酸在30℃下进行催化反应21~24 h,其α-酮-β-甲基正戊酸产量可以达到102 g/L,底物转化率达到87%。与对照菌相比,α-酮-β-甲基正戊酸产量和底物转化率均提高了13%,热稳定性提高了36.7%。
郭濛檬刘龙李江华李江华陈坚
关键词:易错PCR
功能性营养化学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6
2013年
随着经济水平和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功能性,功能性营养化学品成为发展趋势。虽然功能性营养化学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有着丰富的草药等功能性营养健康品特色资源,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比较落后。本文系统介绍功能性营养健康品的概念、特点、功能以及市场价值,结合近十年功能性营养化学品发展的概况,阐述其在国内的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陈坚
关键词:功能糖黄酮类化合物代谢性疾病
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的维生素C高效发酵和流程重构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饮料、化妆品和饲料等工业中。相对于“莱氏法”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等优势。本文介绍了维生素C生物合成过程的系统生物学相关研究,并给出了生物技术法将...
陈坚堵国成李江华周景文
关键词:维生素C生物合成发酵工艺生物技术
一种短路电流波形重建方法
在用罗氏线圈对短路屯流进行测量的时候,由于短路电流含有指数衰减的直流分量,因此测量得到的波形将产生畸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先采用参数辨识,得到测量系统的传递函数,再通过预设线圈一次侧电流波形,通传递函数,计算得到输出...
陈坚傅正财
关键词:参数识别传递函数工程应用
丙酮酸分批发酵的供氧控制模式被引量:9
2002年
以一株光滑球拟酵母的多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为研究菌株,考察了分批发酵中不同体积传氧系数(KLa)对其产丙酮酸性能的影响.高KLa(450 h-1)下,丙酮酸产率较高(0.797 g·g-1),但葡萄糖消耗速度较慢(1.14 g·L-1·h-1);低KLa(200 h-1)下,葡萄糖消耗速度快(1.97 g·L-1·h-1),然而丙酮酸产率(0.483 g·g-1)却明显下降.根据发酵过程主要参数和碳流分配的变化特性提出了发酵前16h控制KLa为450h-1、16h后控制KLa为200 h-1的分阶段供氧控制模式,结果实现了高产量(69.4 g·L-1)、高产率(0.636 g·g-1)和高葡萄糖消耗速度(1.95g·L-1·h-1)的相对统一,丙酮酸生产强度(1.24g·L-1·h-1)比控制KLa恒定为450、300和200h-1的过程分别提高了36%、23%和31%.实验数据表明,供氧良好状态下细胞产丙酮酸性能出现的差异可能是由维生素处于亚适量水平时酵解产生的NADH去路不同,导致细胞处于不同的能量水平而引起的.
李寅陈坚伦世仪
关键词:丙酮酸分批发酵生产工艺
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的条件以及聚羟基烷酸酯的生物合成被引量:3
2003年
研究了利用食品废弃物进行厌氧酸化的各种条件 .结果表明 ,当食品废弃物与水的质量比为 1 3、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液 pH值为 6 .5以及酸化温度为 30℃时 ,对酸化后废液中各有机酸的产生有利 ,酸化过程中总有机酸产量最大为 2 5~ 35g/L .特别当在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液中加入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后 ,酸化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还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 (Raltoniaeutropha)利用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生成的有机酸进行聚羟基烷酸酯 (polyhydrox yalkanoates)合成的摇瓶分批发酵过程 .图 5参
严群堵国成陈坚
关键词: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聚羟基烷酸酯
从真养产碱杆菌中提取聚β-羟基烷酸酯的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真养产碱杆菌中提取聚β-羟基烷酸酯的新方法,其主要特征是用表面活性剂-络合剂水溶液从真氧产碱杆菌中一步提取聚β-羟基烷酸酯(简称PHA)。本发明不但具有环境污染小、操作简便的优点,而且具有产品质量高、试...
陈坚陈银广伦世仪
文献传递
Bacillus macorous合成γ-CGT酶过程中阻遏效应与指数流加发酵
2008年
考察了不同搅拌转速、pH值和温度条件下,细胞生长、γ-CGT酶产量与培养液中直链麦芽低聚糖积累的关系.细胞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h-1是γ-CGT酶产量从增长到下降的拐点.发酵液中直链麦芽低聚糖的存在能促进细胞生长并引起胞内的FDP,ATP和G6P含量增加,而对产酶显示出分解代谢阻遏效应.指数流加结果显示,通过限制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可将阻遏作用控制在较低水平,酶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是分批发酵酶产量的7.9倍,达到2565U/mL.
王峰堵国成顾正彪陈坚
一种嗜热细菌来源角质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跟踪发酵液中pNPB水解酶活性,对角质诱导的Thermobifida fusca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活性炭脱色、硫铵沉淀、Phenyl HP疏水色谱、DEAE Sepharose阴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pNPB水解酶.该酶水解角质可得到角质单体,是一种角质酶.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角质酶表观分子量约为29×103.该酶的最适温度为60℃,在40℃和60℃下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适pH为8.0,pH稳定范围为6.0~9.0.该角质酶的生化性质适合在纺织工业中应用.
陈晟陈坚吴敬
关键词:嗜热细菌分离纯化酶学性质热稳定性
共8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