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坚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石墨
  • 6篇石墨烯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纳米
  • 2篇电池
  • 2篇电化学
  • 2篇氧化石墨
  • 2篇氧化石墨烯
  • 2篇乙烯
  • 2篇乙烯醇
  • 2篇锂离子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烯醇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2篇聚乙烯
  • 2篇聚乙烯醇
  • 2篇合金
  • 2篇负极

机构

  • 15篇东南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伯明翰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大连市环境监...
  • 1篇南通河海大学...
  • 1篇首都航天机械...

作者

  • 15篇陈坚
  • 6篇王增梅
  • 6篇郭新立
  • 4篇王蔚妮
  • 4篇张灵敏
  • 4篇张艳娟
  • 4篇郝威
  • 2篇李琦
  • 2篇王文秀
  • 1篇于金
  • 1篇李小英
  • 1篇杨宗辉
  • 1篇王泽华
  • 1篇吴申庆
  • 1篇李李泉
  • 1篇曲翊
  • 1篇初雅杰
  • 1篇张亚梅
  • 1篇李晓泉
  • 1篇朱云峰

传媒

  • 3篇功能材料
  • 2篇表面技术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信息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功能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13年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功能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等。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防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新型功能材料基本概念、作用和内涵、主要特征、重要地位和当前产业化发展态势作一介绍。
郭新立王增梅陈坚刘建双郝威张灵敏王蔚妮张艳娟
关键词:新型功能材料
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纳米压痕实验及力学性能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氧化石墨烯(GO)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了GO/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然后,采用XRD、TEM、FTIR、DSC和纳米压痕实验等研究了GO/PVA复合材料的结构、界面结合性能、力学性能、蠕变行为和吸水膨胀率。结果表明:GO可以均匀分散在PVA基体中,二者之间主要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具有较高的界面结合力;与纯PVA相比,1wt%GO/PVA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有效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28.9%和23.3%,压入蠕变深度下降了19.8%;GO/PVA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无限剪切模量与瞬时剪切模量比,表明GO提高了PVA的蠕变抗力;GO的添加同时增加了GO/PVA复合材料的阻水性并降低了膨胀系数。吸湿纳米压痕实验结果表明:纯PVA的力学性能会随吸湿时间延长而下降,而GO/PVA复合材料吸湿72h后的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所得结论为石墨烯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高莹史相如刘文林王文秀沈园方陈坚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湿性
三维石墨烯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系统研究了一种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三维石墨烯的新方法,建立了最佳的稳定制备工艺。该方法不需要添加化学交联剂,简单、可控性高。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视频接触角测量仪,拉曼光谱检测分析表明,制备的三维石墨烯样品具有密度低、孔隙率、机械强度及吸附率高的特点,与其它方法相比,此制备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制备的三维石墨烯有望应用在超级电容器、储氢材料、催化剂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张灵敏郭新立郝威王蔚妮张艳娟李琦陈坚王增梅
关键词:水热反应
三维石墨烯/氧化锌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双氧水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孔洞为300~500μm骨架完好的三维石墨烯,并采用晶种诱导法在三维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直径为100nm左右、长度达2.80μm的ZnO纳米棒,从而制备出高度结晶的三维石墨烯/氧化锌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用XRD、SEM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曲线)及时间电流曲线(I-t曲线)电化学测试方法,测试三维石墨烯/氧化锌纳米结构复合材料对双氧水的检测情况。结果显示,采用新方法制备的三维石墨烯/氧化锌纳米结构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对双氧水表现出优异的检测性能,检测限为1μmol/L,且线性检测范围为10~120μmol/L。
张艳娟郭新立郝威王蔚妮张灵敏李琦陈坚王增梅孙立涛
关键词:ZNO纳米棒双氧水
等温等离子体渗碳ASTM-F75钴铬合金的磨损性能研究
近年来ASTM-F75钴铬合金在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研究者对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屑,进而导致金属离子进入人体内的现象存在忧虑。低温等离子渗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ASTM-F75钴铬合金,...
陈坚李小英董汉山
关键词:钴铬合金渗碳S相磨损
文献传递
CTAB辅助水热合成球状纳米花MoS2/C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以钼酸钠(Na_2MoO_4·2H_2O)、硫脲(NH_2CSNH_2)、CTAB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合成了MoS_2/C球状纳米花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TG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CTAB添加量对MoS_2/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有部分无定形碳嵌入了MoS_2层间,并抑制了MoS_2(002)面的堆积。电化学测试表明:与纯MoS_2相比,MoS_2/C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当加入0.025 g CTAB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730 m Ah/g,在100 m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比容量稳定在415 m Ah/g。在此基础上讨论了MoS_2/C球状纳米花复合材料的可能生长机理以及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蔡亚菱李亚飞王增梅张耀陈坚郭新立
关键词:负极材料
镁合金AZ31B钨极氩弧焊焊接过程热效率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镁合金AZ31B为研究对象,采用钨极氩弧焊(TIG)填丝工艺,研究在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I=120~200A,U=11~15V,v=3~11mm/s)的焊接电弧热效率和熔化效率,并探讨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热效率和熔化效率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工艺条件下,镁合金AZ31B的焊接电弧热效率值在0.56~0.82之间;熔化效率随着焊接电流和焊接速率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的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的横截面形状(熔深B和熔宽H)和微观组织都有较大的影响。
初雅杰陈坚李晓泉吴申庆杨宗辉
关键词:AZ31B镁合金
背栅单层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构建及可靠性研究
2015年
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制备了高质量的单层石墨烯薄膜,通过湿法转移将所制备的单层石墨烯无损覆盖到两条平行粘贴在SiO2/Si衬底上的热释放胶带表面,胶带间距约500μm,进而对试样进行加热和切割,获得与SiO2/Si衬底紧密结合的石墨烯条带(约10 000μm×500μm),最后采用掩膜法在石墨烯条带上蒸镀金电极,构建成背栅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该方法简单易行,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与金电极具有良好的欧姆接触,室温下,石墨烯的空穴迁移率约为735cm2/(V·s),且表现出了石墨烯所特有的双极性特征。背栅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转移特性曲线表现出了滞回行为,且随着施加栅压的增大,滞回行为越来越显著,展示出高的性能可靠性。
郝威郭新立张艳娟王蔚妮张灵敏王增梅陈坚于金
关键词: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
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首先简单介绍了石墨烯及其常用制备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最后展望了其在锂电负极的应用前景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陈坚徐晖
关键词:石墨烯负极锂离子电池
本科材料学专业基础课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材料热力学为例被引量:23
2013年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部分本科生开展全英文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全英文教学既有利于学习本科专业知识,同时也是提高英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为学生继续深造、直接了解学科前沿成果奠定基础。开展全英文教学前,应充分评估师资力量、学生水平,选择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并制定细致缜密的课程计划。全英文教学与国内常规教学的区别主要有三:一是英文语境,二是课程设置,三是思维方法。本文以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热力学为例,探索如何有效建设全英文教学专业课程,并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与评估以及教师培养等问题进行探讨。
陈坚张亚梅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本科专业基础课材料热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