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宝师

作品数:24 被引量:248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胶质
  • 9篇胶质瘤
  • 8篇肿瘤
  • 7篇细胞
  • 5篇神经系
  • 5篇神经系统
  • 5篇中枢神经
  • 5篇中枢神经系统
  • 5篇细胞瘤
  • 5篇母细胞
  • 5篇母细胞瘤
  • 5篇胶质母细胞
  • 5篇胶质母细胞瘤
  • 4篇研究生培养
  • 4篇神经胶质
  • 4篇替莫唑胺
  • 4篇脑胶质瘤
  • 4篇化疗
  • 3篇单抗
  • 3篇蛋白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神经外...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陈宝师
  • 14篇江涛
  • 9篇张忠
  • 8篇张伟
  • 3篇王永志
  • 3篇邱晓光
  • 3篇王政
  • 2篇王引言
  • 2篇李守巍
  • 2篇晋强
  • 2篇张传宝
  • 2篇杨学军
  • 2篇刘福生
  • 2篇刘彦伟
  • 1篇李文斌
  • 1篇杨沛
  • 1篇梁雄利
  • 1篇代勤弼
  • 1篇康德智
  • 1篇陈正堂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病案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被引量:18
2015年
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改革大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研究生导师及带教老师应改变观念,调整培养思路,充分合理的发挥资源优势,以临床问题为目标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临床转化为方向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临床实践为途径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制定一套与"双轨合一"相辅相成的教学培养规划模式,全面指导研究生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培养出临床实践能力与学术资质兼备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张伟张文龙陈宝师王江飞江涛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
机器学习结合影像组学特征鉴别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41例经病理证实的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n=140)和验证组(n=101)。使用MRIcron软件在训练组患者术前T1增强影像上勾勒肿瘤边界,运用Matlab软件提取肿瘤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建立胶质瘤鉴别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对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的预测效果。结果241例胶质瘤患者中,经病理证实为间变性胶质细胞瘤101例、胶质母细胞瘤140例。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分布,肿瘤位置,肿瘤坏死、水肿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tlab软件共提取431个影像组学特征,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11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VM分类器建立的模型预测训练组患者胶质瘤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预测验证组患者胶质瘤类型的AUC为0.875。结论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鉴别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
王策钱增辉蔡泽豪康庄陈宝师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
幕下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幕下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4例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显微镜下行枕下后正中开颅切除肿瘤。结果全切3例,近全切1例。术后1例出现缄默伴共济失调,1例复视。随访6--24个月,均未见复发。复视症状消失,缄默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菊形团形成型胶质神经元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是常见的治疗方式,术后一般不推荐放化疗,但应该长期随访。
张忠王永志季玉陈陈宝师
关键词:颅内肿瘤
联合靶向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比较单独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集疗法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资料。26例采用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单药组),12例采用替莫唑胺剂量密集疗法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联合治疗组),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1.8周,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37.8%: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4.7周,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5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萨8.161,P=0.023)。结论贝伐珠单抗能提高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联合治疗在延长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单药组,可推荐为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方式。
陈宝师晋强张忠江涛
关键词:替莫唑胺
靶向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氨喋呤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比较2组方法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一组为靶向治疗组(9例)采用大剂量甲氨喋呤(3g/m^2)联合利妥昔单抗(375mg/m^2)联合化疗,9例患者分别行2-6周期化疗;另一组(28例)为传统治疗组采用全脑放疗加大剂量甲氨喋呤(3g/m^2)治疗2~6个周期,并对2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进行随访。结果靶向治疗组治疗后5例得到完全缓解,2例得到部分缓解,1例稳定,1例出现进展。传统治疗组12例出现完全缓解,11例出现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2例出现病情进展。靶向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8个月,传统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个月。结论大剂量甲氨喋呤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可作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一种治疗方案。
陈宝师毕智勇张忠刘福生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氨喋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靶向治疗
替尼泊苷与尼莫司汀联合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应用替尼泊苷(VM-26)和尼莫司汀(ACNU)联合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观察其对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15家单位对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应用VM-26与ACNU联合方案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化疗方案为VM-26,每天80~100mg/m2,d1-3;6~8周重复一次;ACNU,2~3mg/kg,d1,6~8周重复一次。结果:278例患者资料完整、可行近期疗效评价,上述病例共行897周期化疗,平均3.2个周期。全组无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病例,77例(27.7%)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39例(50%)稳定(stabledisease,SD),62例(22.3%)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客观有效率(CR+PR)为27.7%,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7.7%。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3.1%(207/897)、20.1%(180/897),III、IV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76/897)、14.5%(130/897)。按既往是否接受化疗,患者可分为既往接受化疗组、未接受化疗组,前者较之后者,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Ⅳ度血小板减少症、Ⅲ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Ⅲ度及Ⅳ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VM-26与ACNU联合方案主要毒性为III、IV度骨髓抑制,在既往行化疗患者发生率较高,但可控制。该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客观有效率与其它常用方案相似、疾病控制率较高。
李刚陈宝师杨成徐建堃陈正堂李文良许民辉李安民韩波杨平谌德雄王志刚代勤弼顾建文唐文渊陈忠平
关键词:替尼泊甙尼莫司汀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附28例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范围及放疗对预防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治疗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手术切除范围及放疗后病人肿瘤复发情况,随访7个月 ̄6年10个月。结果18例肿瘤全切病人中,2例复发,均未经放疗;6例近全切除的病例中2例复发,其中4例术后加行了放疗;4例大部切除的病例中3例复发,其中2例术后加行放疗。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手术治疗与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术后是否复发关系最密切,全切能够明显减少肿瘤的复发,放疗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复发,但对于分化较差的肿瘤可考虑加行放疗。
陈宝师罗世祺江涛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复发
基于放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的原发胶质母细胞瘤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筛选原发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基于相关基因构建原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2019数据库(102例,试验组)和CGGA数据库(54例,验证组)中术后接受规范放化疗的原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录组测序数据。在试验组中筛选长生存期亚组(≥18个月,49例)与短生存期亚组(≤9个月,22例)患者的差异基因,进一步将患者的年龄、肿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状态、染色体1p/19q共缺失状态、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差异基因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其中为独立预后因素的目标差异基因,取其风险比的自然对数作为各基因相应的系数,计算预后风险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估预后风险评分是否为独立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高风险组(预后风险评分>0分)与低风险组(预后风险评分≤0分)患者生存期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与风险评分呈正相关的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试验组中,长生存期亚组与短生存期亚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切除程度、IDH突变状态、染色体1p/19q缺失状态以及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长生存期亚组与短生存期亚组比较,9个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28个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5)。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筛选出4个目标差异基因,分别为AKR1C1(HR=0.910,95%CI:0.850~0.974,P=0.006)、CPZ(HR=0.947,95%CI:0.898~0.999,P=0.044)、HIST1H3H(HR=1.299,95%CI:1.025~1.647,P=0.031)以及TBX5(HR=1.104,95%CI:1.034~1.179,P=0.003),其对应的预测模型中的系数分别为-0.0947、-0.0547、0.2624、0.0994。试验组和验证组中,预后风险评分(高风险)均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试验组
陈宝师李冠璋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肿瘤辅助疗法预后
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被引量:14
2021年
一、胶质母细胞瘤概述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1-2]),其预后不良,一直以来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GBM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组织检查术(简称活检)获取标本后进行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理学分级和分子亚型^([3-5])。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GBM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和突变型,无分子信息的病例暂定为非特指型^([6])。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张伟陈宝师陈亮王裕于圣平林雨张恺杨学军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胶质母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病理学分级恶性脑肿瘤
脑肿瘤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蛋白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索不同脑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中微量元素和蛋白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留取患者术前3~5天及术后3天的血液标本,测定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铅浓度,以及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膜瘤患者中,锌和铁离子浓度术后较术前下降显著(P均为0.000);垂体瘤患者中,铜和镁离子术后较术前升高(P均为0.000);神经鞘瘤术前及术后各离子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组脑肿瘤患者术后白蛋白含量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为0.000)。结论不同脑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类型的肿瘤变化不同,脑肿瘤患者术后均有可能出现白蛋白含量下降,术后可以加强特定微量元素的补充,加强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仲丽芸单侠陈宝师晋强
关键词:脑肿瘤微量元素白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