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展
- 作品数:26 被引量:49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水稻灌浆期臭氧暴露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利用田间原位开顶式气室(Open-topchamber,OTC)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稻灌浆期臭氧(O3)暴露对其产量形成的影响,从而确定灌浆期臭氧胁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实验设计4种臭氧水平,即过滤空气(CF,O3浓度10nL·L-1);自然大气(NF,O3浓度40nL·L-1);臭氧动态1(O1,O3梯度为50、100、150nL·L-1,平均浓度70nL·L-1);臭氧动态2(O2,O3梯度为75、150、300nL·L-1,平均浓度170nL·L-1).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浓度的升高,水稻的株高、穗长、分支、穗粒数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均有下降的趋势,但4种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浓度下,水稻灌浆期短期高浓度O3暴露对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会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但与全生育期相比,水稻产量对灌浆期的高臭氧浓度更为敏感.
- 陈展王效科谢居清郑启伟冯兆忠欧阳志云冯宗炜
- 关键词:水稻臭氧灌浆期
-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在污染场地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73
- 2007年
- 确定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本文以北方某废弃农药厂为例,结合专家判定采样法与网格采样法,采用地统计学方法中的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分两种情形将大于土壤环境基准值的区域划定为治理范围.结果表明,由于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主要适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依据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后,以此标准确定的治理范围较大,而基于健康风险水平阈值所确定的修复范围和修复成本较小,较合理且经济可行.采用风险评价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确定污染场地的污染范围,为今后的场地评价和土壤修复提供了思路.
- 阳文锐王如松黄锦楼陈展李锋
- 关键词:土壤修复
- 农田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对臭氧动态暴露的响应被引量:32
- 2008年
- 评估臭氧(O3)污染对农田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是污染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运用开顶式气室(OTC),对冬小麦‘嘉403’(Triticumaestivum cv.Jia403)进行了O3动态暴露的田间原位试验。实验设置过滤空气组(CF)、自然大气组(NF)和两个不同浓度的O3动态暴露组(DO100和DO150)。结果表明:1)O3浓度增加,一方面可以改变灌浆期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引起表观光量子产额、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光响应参数的显著降低。这表明灌浆期叶片光合能力的下降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O3暴露可以改变小麦形态特征,如植株变矮、叶片衰老加速、叶面积变小,并最终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 姚芳芳王效科陈展冯兆忠郑启伟段晓男欧阳志云冯宗炜
- 关键词:臭氧冬小麦气体交换参数光合作用
- 野外模拟酸雨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的缓解作用被引量:19
- 2017年
- 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抵抗力。主要探讨野外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对酸雨胁迫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养分元素以及表层土壤的影响,以期为酸雨严重区马尾松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2年生马尾松幼苗为材料,采用原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p H5.6(对照)处理未接种、对照处理接种、p H4.5酸雨处理未接种、p H4.5酸雨处理接种、p H3.5酸雨处理未接种、p H3.5酸雨处理接种。研究表明:(1)酸雨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非菌根苗总生物量及各部位生物量(根、茎、叶),对株高无显著影响,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以缓解酸雨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2)与对照处理相比,酸雨处理的非菌根苗的针叶中N、P、Ca含量升高,Mg含量降低,根系中N、P、Ca含量降低,Mg含量随p H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p H3.5酸雨处理的马尾松幼苗根系中N、P、Ca、Mg含量,而对针叶中N、P、Ca、Mg含量无显著影响。(3)在非菌根土壤中,p H3.5酸雨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可溶性碳、可溶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上述指标。酸雨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无显著影响。总而言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促进了酸雨处理的马尾松幼苗生长、缓解了酸雨对马尾松幼苗养分元素和表层土壤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是减轻酸雨对马尾松危害的一个重要途径。
- 于浩陈展尚鹤曹吉鑫
- 关键词:外生菌根真菌酸雨马尾松幼苗养分元素
- 适应白洋淀湿地健康评价的IBI方法被引量:17
- 2012年
- IBI指数法是美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在国内应用较少,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学者尝试了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和鱼类完整性指数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试图建立适合白洋淀地区的生物完整性指数湿地健康状况评价的方法。在白洋淀的23个淀区进行土壤、水体、植物的实地调查与采样分析。根据已有研究所选择的植物属性,选择了30个植物属性作为备选参数。通过考察备选参数与人类干扰的相关性,最后确定了9个对人类干扰敏感的IBI参数。通过分析,建立了适合白洋淀湿地健康评价的标准:IBI,35—45,好;27—34,一般;19—26,差;<18,极差。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23个淀区中,6个健康状况好,5个一般,7个差,5个很差。
- 陈展林波尚鹤李勇
- 关键词:IBI
- 臭氧浓度升高对盆栽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7年
- 模拟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日变化熏蒸方式)对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分3个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nl·L-1),臭氧浓度Ⅰ(OⅠ,8h平均75n·lL-1),臭氧浓度Ⅱ(OⅡ,8h平均110nl·L-1)。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茎叶、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都会降低,根系活力更是显著低于空气对照,可见臭氧对植物地下部分的影响是显著的。与对照相比,低浓度O3(75nl·L-1)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没有什么影响;而较高的O3浓度(110n·lL-1)会造成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9.3%,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5.3%,说明高浓度臭氧抑制土壤微生物的量。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AWCD)都明显低于对照;低浓度的臭氧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较高的臭氧则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而对丰富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且也没有发现O3浓度升高对非根际土微生物的影响。可见,臭氧主要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而对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大,且只有在高浓度的臭氧处理下才会显著降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
- 陈展王效科段晓男冯兆忠吴庆标
- 关键词:臭氧根系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碳丰富度指数BIOLOG
- O_3浓度升高对桢楠和闽楠幼苗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O_3浓度升高对两种亚热带树木幼苗的影响,并分析其敏感性差异及原因。[方法]本试验以1年生桢楠和闽楠幼苗为材料,采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未过滤大气、100 nmol·mol-1(E1)、150 nmol·mol-1(E2)O_3处理对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 O_3熏蒸主要通过非气孔限制因素降低了两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其中对于桢楠,E2对Pn的不利影响大于E1。而对于闽楠,8月份E2的Pn大于E1,而9月份和10月份小于E1。(2) O_3熏蒸提高了两树种的抗氧化能力,表现为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随着O_3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而E2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低于E1。(3) O_3熏蒸降低了两树种根、茎、叶及总干质量,及降低了闽楠的根茎比。[结论]O_3熏蒸降低了两树种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最终减少了生物量。根据Pn和生物量,确定闽楠较桢楠对O_3浓度升高更加敏感。两树种间的O_3敏感性差异与气孔导度和抗氧化物质的背景水平及其对O_3浓度升高的响应有关。
- 于浩陈展曹吉鑫尚鹤
- 关键词:O3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生物量桢楠闽楠
- 臭氧对生态系统地下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7年
- 对流层中高浓度的臭氧是一种严重危害植物的大气污染物,臭氧浓度的升高会对作物、林木等产生一系列的损害。本文综述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地下过程的影响,包括植物根系、根系分泌物、菌根、土壤-根呼吸、土壤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争论以及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 陈展王效科冯兆忠郑启伟欧阳志云
- 关键词:臭氧根系生物量根系分泌物菌根土壤酶土壤呼吸
- ^(13)CO_2示踪臭氧胁迫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本研究采用具有日变化的熏蒸方式,利用13C同位素示踪方法,结合PLFA技术,模拟分析了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实验设置2个臭氧浓度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 nL·L-1),臭氧浓度升高处理(O3,8 h平均浓度为110 nL·L-1).分别在水稻熏气1个月和2个月时进行13C同位素标记实验.结果发现,臭氧熏蒸一个月的时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没有影响,但此时输入到土壤微生物的即时光合产物13C已经显著低于对照;随臭氧熏蒸时间的延长,无论是总的土壤微生物量碳还是即时光合产物13C对土壤微生物的输入都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LFA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熏蒸一个月时臭氧对13C-PLFA的结构组成并没有显著影响,但熏蒸两个月后则臭氧明显改变了13C-PLFA的组成,但两次标记后PLFA单体的Δδ13C‰值已受到臭氧的影响.臭氧胁迫前期,只有细菌脂肪酸的13C分配(13C%)受到臭氧的明显影响,而胁迫后期则臭氧主要影响的是分配给放线菌和真菌的13C.
- 陈展王效科尚鹤
- 关键词:臭氧水稻土壤微生物
- EM堆肥对土壤生物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9
- 2007年
- 长期定点施用EM堆肥试验结果表明:EM有机堆肥能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同有机物料投入水平下,EM堆肥处理的微生物总量最高;随着有机物料投入水平的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下降;施用EM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微生物的分布密度。施用EM堆肥土壤蚯蚓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EM堆肥各处理平均土壤螨虫数量高,但在相同的有机物料投入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在大部分作物生长期,施EM 15t/hm2处理与化肥处理和对照处理土壤生物总量差异显著。
- 阳文锐李维炯陈展
- 关键词:EM堆肥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蚯蚓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