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应龙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电结晶
  • 2篇光学
  • 2篇非线性光学
  • 1篇带隙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循环伏安
  • 1篇循环伏安法
  • 1篇氧化硅
  • 1篇氧化亚铜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三阶非线性
  • 1篇三阶非线性光...
  • 1篇铜氧化物
  • 1篇化学法
  • 1篇光学带隙
  • 1篇光学性

机构

  • 3篇重庆大学

作者

  • 3篇陈应龙
  • 2篇辜敏
  • 1篇吴亚珍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材料保护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uxO/SiO2复合薄膜的制备与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研究
非线性光学(NLO)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光通信技术、激光传导技术、纳米光电子技术等方面。CuxO基非线性光学薄膜材料成本低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研发性能优良的CuxO基三阶非线性材料对光电子学具有深远意义。本论文通过使用电化...
陈应龙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非线性光学
文献传递
CuO-SiO2和Cu2O-SiO2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被引量:4
2017年
以CuSO_4·5H_2O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配制了稳定透明的Cu^(2+)-SiO_2复合溶胶电解液。采用电化学-溶胶凝胶方法,在恒电位-0.9 V下得到Cu-SiO_2复合膜,该复合薄膜分别在250和450℃的热处理后得到Cu_2O-SiO_2和CuO-SiO_2复合薄膜。采用XRD、SEM/EDX和台阶仪表征了复合薄膜的组成、形貌和厚度;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Z扫描技术研究了复合薄膜的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结果表明Cu2O-SiO_2和CuO-SiO_2复合薄膜中的Cu含量、Cu的形态(如Cu_2O、CuO)及Cu_2O或CuO颗粒大小影响薄膜的光学带隙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2种薄膜的光学带隙分别是2.67和2.54 eV,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2.31×10^(-6)和1.36×10^(-6) esu。
辜敏陈应龙吴亚珍
关键词:光学带隙三阶非线性光学
电化学和sol-gel法结合制备Cu-SiO_2薄膜——不同pH值CuSO_4硅溶胶中Cu的电化学行为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金属或半导体在溶胶中的电化学行为对电化学和溶胶-凝胶(sol-gel)法结合制备掺杂金属和半导体的复合凝胶薄膜有极大指导意义。用循环伏安(CV)和计时安培(CA)法研究了电化学和sol-gel法结合制备Cu-SiO2凝胶薄膜时不同pH值CuSO4硅溶胶中Cu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和电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pH=1.0~3.0的CuSO4硅溶胶中,Cu2+的扩散系数在pH=2.0时最小,pH=1.0时较pH=3.0时大,这也是造成硅溶胶中pH=2.0时还原最难,pH=3.0时次之,pH=1.0时最易的原因;Cu在硅溶胶中的电沉积为Langmuir型吸附-三维瞬时成核机理;硅溶液中Cu2+的传递系数均大于0.9,存在吸附层;Cu2+在吸附过程的总放电量Qads随pH值增大而增大;Cu的成核数密度都随电位增大而增大,随pH值增大而减小,故pH值在1.0~3.0内越大越不利于制备Cu-SiO2薄膜。
陈应龙辜敏
关键词:电化学法循环伏安法电结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