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振远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 2篇诊治
  • 2篇诊治体会
  • 2篇脾切除
  • 2篇脾脏
  • 2篇肿瘤
  • 2篇恶性
  • 2篇肝癌
  • 2篇肝切除
  • 2篇肝切除术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断流
  • 1篇断流术

机构

  • 6篇黄山市人民医...
  • 2篇安徽省黄山市...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陈振远
  • 3篇胡晓川
  • 2篇吴福生
  • 2篇吴文明
  • 1篇汪德胜
  • 1篇鲍良生
  • 1篇梅军
  • 1篇王雨
  • 1篇程海平
  • 1篇江振辉
  • 1篇周腾
  • 1篇胡晓川
  • 1篇吴文明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05例小肝癌手术治疗经验及预后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影响小肝癌手术后生存率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1-2006.6月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105例小肝癌(≤3 cm)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对有无结节性肝硬化、肝功能Ch ild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有无肿瘤包膜、肿瘤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有无门脉癌栓、是否多灶性(包括卫星灶)及手术方式等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截止2006年12月,随访105例,失访5例,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70.3%、55.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58.9%、45.6%。再次手术死亡1例。随访期内36例肝内复发,34例死亡。分析提示术前肝功能Ch ild分级、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及多灶性是影响手术后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距肿瘤1 cm以上切缘的局部肝脏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合理手术方式,手术后的肝内复发和转移是导致小肝癌病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陈振远吴福生
关键词:小肝癌肝切除术预后
小肠出血7例临床分析
2003年
小肠出血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各种检查方法都有局限性,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尚有难度.我院从1997~2002年7月诊治小肠出血7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汪德胜梅军鲍良生王雨程海平陈振远
关键词:小肠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治疗
40例脾脏占位性病变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40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良性占位23例,其中脾脏错构瘤7例,血管瘤9例,假性囊肿5例,脾脏结核2例,淋巴管瘤1例;恶性肿瘤17例,其中脾脏恶性淋巴瘤11例,血管肉瘤3例,脾脏转移性肿瘤3例。所有病例均行脾脏切除术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良性占位除1例因合并肝癌于半年后死亡,其余均健在;恶性肿瘤生存满5年以上者6例,1年存活1例,3年存活2例,2例失访,另外6例于手术后半年-3年内死亡。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诊断依据,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脾脏切除是基本术式。
陈振远吴福生
关键词:脾肿瘤脾脏结核脾脏囊肿
胰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胰腺恶性肿瘤(pancreatic malignancy,PM)患者的预后风险要素,构建PM术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SEER*Stat(v8.3.5版本)提取和筛选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期间的8763例P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信息,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M患者预后的影响要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清扫数量、化疗和放疗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选择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手术方式、区域淋巴结清扫数量、化疗和放疗建立预测PM患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模型评估发现,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747和0.734;建模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的AUC值分别为0.766和0.781,验证组分别为0.758和0.783;校正曲线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的3年和5年生存实际值均与标准直线接近,均提示模型可靠。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M患者术后风险预测模型,为PM患者的预后预测提供了依据。
程斌江振辉陈晓鹏陈振远胡晓川吴文明
关键词:胰腺恶性肿瘤预后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45例诊治体会
2000年
陈振远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并发症
25例完全腹腔镜脾切除的体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回顾25例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腹腔镜脾切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25例临床资料。其中,脾破裂8例,乙肝后肝硬化脾亢11例,脾脏良性肿瘤4例(脾脏血管瘤2例,脾脏动脉瘤1例,脾脏囊肿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观察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分析手术安全性。结果 2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出血量10~1 600 m L,平均550 m L;手术时间6~320min,平均210 min;手术后住院时间4~22 d,平均11 d。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是脾脏疾病安全可信的微创手术方式。
江振辉周腾陈振远吴文明胡晓川张华
关键词:腹腔镜脾脏脾切除术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3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3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T检查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55.6%,胃肠钡餐对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为47.6%,胃镜对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仅有34.7%,而术前胃镜和胃肠钡餐联合应用可使胃淋巴瘤的诊断率提高到69.3%。病理类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B淋巴细胞性18例,T淋巴胞性3例,浆样细胞型1例,T、B双淋巴细胞性1例,5年生存率65.6%。结论: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低,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率;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陈振远
关键词:胃恶性淋巴瘤
41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疗效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血管离断术(LSPD)防控门静脉高压症复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PHRVB)的临床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1年6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采用LSPD治疗的41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血吸虫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和不明原因肝硬化各1列。观察患者手术中转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分析手术安全性。结果完全腹腔镜手术39例,中转开腹手术2例,中转率4.88%(2/41)。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sPD)35例,非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4例。中位手术时间240(100,430)min,中位出血量300(50,1500)mL,术中输血10例,输血率24.39%(10/41),术后住院时间12(7,31)d。围手术期再出血2例,其中1例剖腹探查止血,1例腹腔镜探查止血,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9例随访中位时间35(3,79)个月,未见再出血;2例患者失访。结论LSPD防控PHRVB是安全有效微创术式。
江振辉程超陈振远胡晓川吴文明周腾汪辉刘振明吴震汪有宝王涛程斌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腹腔镜断流术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左叶疾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左叶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40例肝左叶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及开腹肝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肝切除术24例(腹腔镜组),开腹肝切除术16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禁食时间、镇痛药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分别t=4.158,χ^2=9.184,t=2.174,均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0.752,t=1.186,χ^2=0.000,t=0.925,均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左叶疾病微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晓川江振辉陈振远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