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刚

作品数:30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脊髓
  • 9篇脊髓损伤
  • 6篇骨折
  • 5篇三磷酸
  • 5篇三磷酸腺苷
  • 5篇腺苷
  • 5篇磷酸腺苷
  • 5篇大鼠脊髓
  • 5篇大鼠脊髓损伤
  • 4篇蛋白
  • 4篇疗效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关节
  • 4篇儿童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肉瘤
  • 3篇神经节

机构

  • 25篇兰州大学第二...
  • 5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30篇陈永刚
  • 14篇王栓科
  • 14篇刘文忠
  • 11篇董平
  • 10篇夏亚一
  • 10篇耿彬
  • 9篇任小军
  • 9篇汪静
  • 8篇王翠芳
  • 6篇马延超
  • 5篇移志刚
  • 3篇汪玉良
  • 3篇王兴文
  • 2篇赵琳
  • 2篇郝俊龙
  • 2篇王旭
  • 2篇苏春红
  • 2篇王拴科
  • 1篇吴萌
  • 1篇齐发梅

传媒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肿瘤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甘肃医药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ryan、ProDisc C、Prestige ST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随访24个月后的Bryan、ProDisc C、Prestige ST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制订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年9月)、EMBASE(1974-2010年9月)、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9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0年9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年9月)及万方数据库(1979-2010年9月)。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和会议论文。纳入随访时间在24个月以上的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间盘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试验,1 0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Bryan、ProDisc C、Prestige ST颈椎间盘置换术比颈椎间盘减压融合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大部分指标未显示出显著优越性(P〉0.05);在随访24个月后,Bryan、ProDisc C、Prestige ST比颈椎间盘减压融合术在术后VAS,NDI,和SF-36中大部分指标也未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Bryan、Pro-Disc C、Prestige ST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间盘减压融合术在一般情况和术后远期疗效评价方面差异不大。限于纳入研究在方法学方面的局限性,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论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郝俊龙陈永刚夏亚一汪玉良王栓科汪静王翠芳耿彬
关键词:颈椎间盘置换术
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对腰椎融合术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制订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年8月)、EMBASE(1974~2010年8月)、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8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0年8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年8月)及万方数据库(1979~2010年8月)。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和会议论文。纳入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所有临床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试验,4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功能训练(保守治疗)来说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c degeneration,ASD)的概率增高[RR=0.63,95%CI(0.52,0.78)P〈0.000 1];腰椎融合术中椎板切除后ASD发生率比不行椎板切除的高[RR=3.74,95%CI(0.99,14.18)P=0.05];腰椎融合术前存在ASD比术前无ASD在术后发生ASD的概率高[RR=3.13,95%CI(1.20,8.15)P=0.02];腰椎融合术后ASD的发生与是否有内固定和融合节段的多少无关。[结论]腰椎融合术能增加术后ASD的发生率,与椎板切除和术前就存在ASD有关,但与是否有内固定和融合节段的多少无关。限于纳入研究在方法学方面的局限性,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论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郝俊龙陈永刚夏亚一汪玉良王栓科汪静王翠芳耿彬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META分析
三磷酸腺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对损伤脊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物联合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及脊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雌性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T12节段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12只/组,A组(ATP+BMSCs联合移植组)、B组(BMSCs移植组)、C组(ATP移植组)、D组(空白对照组)。术后采用Rivlin斜板实验评价后肢功能恢复程度,于28 d处死大鼠后取材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SE的表达和脊髓损伤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动物均出现后肢瘫痪症状,术后23周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A组恢复效果最佳,B、C组次之,D组最差。Rivlin斜板实验评分:术后14、21及28 d,A组NSE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高于B、C、D组,B、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与BMSCs复合物联合移植使损伤脊髓中神经元NSE表达增加,且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最佳,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
刘文忠王栓科陈永刚任小军董平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骨形态生成蛋白治疗骨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骨形态生成蛋白对骨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制订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年6月)、EMBASE(1974~2010年6月)、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6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0年6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年6月)及万方数据库(1979~2010年6月)。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和会议论文。纳入骨形态生成蛋白治疗骨折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6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形态生成蛋白(BMP)可以提高治疗急性骨折的愈合率[RR=1.40,95%CI(1.10,1.79)P=0.007],但不能提高骨折不愈合的愈合率[RR=1.09,95%CI(0.93,1.27)P=0.27];另外,应用BMP治疗骨折后发生疼痛的不良反应减少[RR=0.85,95%CI(0.74,0.99)P=0.03],但对感染没有作用[RR=0.96,95%CI(0.68,1.36)P=0.83]。[结论]骨形态生成蛋白(BMP)可以提高急性骨折的愈合率并减少疼痛不良反应的发生。但限于纳入研究在方法学方面的局限性,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论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耿彬陈永刚夏亚一汪静王翠芳
关键词:骨形态生成蛋白骨折
二环倍半萜类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
陈永刚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8期)、PubMed(2001~2010年8月)、OVID数据库(2001~2010年8月)、万方数据库(2001~2010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0年8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0年8月),纳入有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数据。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 total hip arthroplasty,MIS—THA)和传统THA的切13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近期疗效。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14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MIS—THA有着术中出血量少(P=0.04)、住院时间短(P=0.0005)等优点,但其缺陷是手术时间较传统THM略长(P=0.002)。另外,MIS—THA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THA相当[RR=0.90,95%CI(0.62,1.32)P=0.59];MIS—THA术后患者的Harris总评分要高于传统THA(P=0.008)。[结论]MIS—THA的整体近期疗效要优于传统手术,但由于手术开展初期,其手术时伤口暴露时间较长,有可能造成患者体液丢失总量的增多及对手术本身耐受力的下降,故应加强医师手术操作技能的培训及术中对伤口的保护意识。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一卜述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陈永刚耿彬王栓科夏亚一汪静王翠芳
关键词: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疗效
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人工骨对兔结核性骨缺损治疗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制备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抗结核人工骨,治疗兔免疫骨结核,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抗结核骨实际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明胶和聚己内酯复合包裹法制备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人工骨;通过注射结核因子建立兔右侧股骨免疫骨结核模型,对骨结核模型进行病灶清除术,在缺损部位植入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免疫人工骨,并在术后7、14、28 d检测抗结核药血药浓度;术后第4、12周,光镜下观察骨修复情况。结果:成功制备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抗结核骨,电子显微镜下免疫人工骨空隙基本均匀,抗结核药物分散在空隙之间。成功建立兔股骨结核模型,并形成骨结核空洞;术后28 d治疗组还维持一定的抗结核药血药浓度;术后4周结核骨治疗组患处软骨细胞增殖活跃,并出现骨性愈合;术后12周,治疗组缺损愈合完全,缺损已被抗结核人工骨诱导的骨组织修复;对照组骨损也出现愈合,但骨质愈合弱。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显示,术后12周,形成的破骨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减少,对照组的破骨数量多于治疗组。ELISA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降低。结论: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免疫抗结核骨能够有效地治疗兔免疫骨结核,并保持一段时间的血药浓度,成骨效果好。
李广杰李广杰陈永刚张学良耿彬董海涛董海涛
关键词: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骨结核骨缺损
三磷酸腺苷联合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可促进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通过观察ATP联合BMSCs移植治疗大鼠SCI的疗效,探讨两者在SCI修复中的协同作用及其联合移植治疗SCI的可行性。方法取1只体重120g的雄性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获得BMSCs。将第3代BMSCs以BrdU标记,制备浓度为5.0×107个/mL的细胞悬液。将48只体重240~260g的SD雌性大鼠,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备T12节段SCI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联合移植组(A组):将ATP(40mg/kg)与6μL BMSCs细胞悬液混匀后,注射至损伤脊髓撞击中央及距头、尾侧各1mm处,细胞数量约3.0×105个;BMSCs移植组(B组)、ATP移植组(C组)及对照组(D组):同A组方法分别移植BMSCs细胞悬液6μL、ATP(40mg/kg)及PBS(40mg/kg)。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1、3、7、14、21、28d采用Tarlov评分及Rivilin斜板实验评分评价后肢功能恢复程度;28d处死大鼠后取材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CI修复情况。结果术后A组1只,B、C组各2只,D组3只动物因感染或厌食死亡,其余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各组动物术后均出现后肢瘫痪症状,术后2~3周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A组最快,B、C组次之,D组最差。术后1、3d各组间改良Tarlov评分和Rivilin斜板实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1、28d除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d组织学观察示,A组大鼠SCI处无明显空洞,损伤区内无明显瘢痕组织,有各种形态细胞形成,部分细胞有明显分化特征;B、C组SCI处可见少量瘢痕组织填充,并有脊髓空洞形成;D组脊髓断端被瘢痕组织填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并有较大脊髓空洞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显示,A、B组可见存活的BrdU标记阳性BMSCs,A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
陈永刚王栓科耿彬王翠芳赵琳马延超夏亚一刘文忠
关键词:脊髓损伤BMSCS三磷酸腺苷
星形胶质细胞内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内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230g,采用结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随机分成8组(n=6):对照组(C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S组)仅穿线不结扎;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模型制备成功后鞘内注射PBS 50μl,M1-4组分别鞘内注射0.01、0.03、0.05、0.10mmol/L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MSO 50μl,MG组鞘内注射0.05mmol/L MSO 50μl,15min后鞘内注射0.25mmol/L谷氨酰胺50μl。于结扎前1周(T0)、结扎后1周(T1)、注射MSO后15、30、45、60min(T2-5)时测定机械痛阂,最后1次测痛阂后处死大鼠,取L4-6段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及共表达(GFAP/GS)情况。结果与NP组和MG组相比,S组cP组T1-5时、M3,4组T2-4时机械痛闽升高,S组、C组和M,组脊髓背角GFAP、GS和GFAP/GS表达下调(P〈0.05);MG组和NP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内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耿彬夏亚一王翠芳陈永刚刘志龙沈海丽汪泽皓汪静
关键词:星形细胞神经痛
肘内侧切口治疗Gartland 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肘内侧切口治疗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3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后应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随访6~18个月,拍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根据Flynn功能评定标准,综合肘关节屈伸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儿术后平均住院6d.3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骨折4~6周均临床愈合.术前神经损伤者术后3个月均恢复.无一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及肘内、外翻畸形.综合屈伸功能评价结果:优23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94.12% (32/34).结论 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内侧切口切开复位为一种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
刘文忠董平任小军陈永刚
关键词:GARTLAND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