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育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吡格列酮
  • 2篇格列酮
  • 2篇二甲双胍
  • 2篇肥胖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病患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代谢综合征X
  • 1篇血清
  • 1篇药物
  • 1篇胰岛
  • 1篇胰岛Β细胞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泵

机构

  • 5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陈育
  • 4篇黄贵心
  • 3篇黄晓君
  • 3篇黄家庆
  • 2篇刘付贞
  • 2篇周和超
  • 1篇刘裕
  • 1篇陈文璞
  • 1篇石锋
  • 1篇曾玉琴

传媒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 100例初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50例,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50例,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24周。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明显降低,β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或P<0.01)。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统计学改变。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吡格列酮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陈育黄贵心黄家庆黄晓君
关键词:肥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内脏脂肪素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β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黄贵心陈育黄家庆黄晓君周和超刘裕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空腹血糖≥10.0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泵(insulin pump,CSII)治疗2周。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变化,并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pancreatic β-cells functionindex,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并随访6个月,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胰岛素、HOMA-β、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糖、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随防6个月,其中16例仅通过饮食控制及运动可获得血糖的理想控制。结论初诊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可快速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刘付贞陈文璞陈育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素Β细胞
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07年
他汀类药物可用于糖尿病伴有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减轻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的损伤,改善高血压、血脂障碍和高血粘度,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心脑动脉事件发生和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等。
陈育黄贵心
关键词:他汀类糖尿病代谢综合征X
白细胞介素-18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IL-18与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NC、NCS、HF和HFS组.第8周末HFS与NCS组按25mg/kg腹腔注射无菌链脲佐菌素(STZ)溶液造模,NC与HF组注射相应无菌柠檬酸钠溶液比较,2周后行OGTT筛选成模大鼠,分别于14和20周末将四组大鼠各处死一半,取血清样本,用ELISA法检测IL-18、IL-6、TNF-α水平。结果HFS组大鼠达到成模标准,其他组未成模。第14和20周末,HFS组IL-18、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同周数NC组(P〈0.01)。但20周末HFS组IL-18、IL-6、TNF—α水平与第14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第14和20周末,HFS组IL-18均分别与FBG、IL-6、TNF-α呈正相关(r=0.90,P〈0.01或r≥0.73,P〈0.05),与ISI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符合人类临床特点的T2DM大鼠模型,成模率81.8%;IL-18等炎症因子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慢性炎症在他DM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黄贵心石锋黄家庆黄晓君陈育曾玉琴周和超刘付贞
关键词:糖尿病病因学白细胞介素18
共1页<1>
聚类工具0